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辽宁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本文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土地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建立了辽宁省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进行了评价与潜力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献归纳法,在全面系统地总结与梳理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与方法的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对现有文献在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本质、土地节约利用与集约利用的异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新观点和新方法以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相关政策研究现状等加以归纳和总结,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未来深入开展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影响研究区域土地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等各项指标因素,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因素的权重,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全面评价其土地利用的合理程度和经济效果,为促进和提高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率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武汉市相对于全国水平和北京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分别为0.89和0.78。根据土地集约评价等级,武汉市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处于最佳集约状态,相对北京市则处于较为集约利用的状态,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在武汉市未来的土地规划及利用中,应当注意合理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多维利用土地的立体空间,完善公众参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监督机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以达到土地的最佳集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4.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是全面客观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关键要素。以南京市12个开发区为实证对象,尝试采用物元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并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评价结果对比分析,以期探求更合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各开发区集约用地主要限制因子各不相同,主要是企业用地容积率、企业用地建筑密度、建设用地投入强度和建设用地产出强度;南京各开发区之间的集约用地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国家级开发区集约等级相对高于省级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集约等级相对高于传统经济类开发区;(2)相较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物元分析法不但能反映研究对象的综合信息还能反映单个指标分异情况以及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稳定性,反映的信息更丰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结果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评价结果排序具有一定差异,表明未来开发区不但要提高其集约利用水平更要提高集约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掌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规模效益情况,并使其土地集约利用与规模效益均达到最佳状态,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2009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效性、规模效益情况及土地利用调整方向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规模效益评价一种有效的方法,其评价结果能为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为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直接影响到建设用地特别是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效果。基于开发区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能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揭示不同区域及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差异,为促进开发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构建包含开发程度、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效益和资源消耗5个子目标、14个指标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RAGA AHP方法实现了江苏省134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集成,能获得高精度的权数并能保证全局收敛性;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JP2〗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苏北5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远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但苏南和苏中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差距较小;高新技术开发区比其他类型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开发区类型出现较大分异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和功效函数法测度了江苏省1985~2008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并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动态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表明:(1)1985年以来,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城市化水平总体上逐步提高;(2)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但长期内其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且长期的响应作用程度更显著、更稳定;(4)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来自城市化的冲击响应强烈,城市化的冲击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解释水平达到了5844%,而城市化对来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响应较弱,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对城市化的解释水平较低。因此,应采取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背景:在当今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成为土地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的城市扩张边缘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研究目的:通过典型研究区域南京市栖霞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探讨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特点和方法。研究方法:模型法、主成分分析法、文献法。研究结果:9 a内栖霞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但受到产业发展模式制约,综合集约利用水平仍不高。研究结论: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不同于城镇与乡村的特点。引入PSR模型进行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在研究区的评价实践中是成功的,评价结果能较好的反映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其演变,也能较好的表现出研究区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兴化市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不仅是缓解当前小城镇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借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构建了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江苏省兴化市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兴化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低水平和不集约5类,从市域范围看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从南向北递减,分别形成以戴南镇、昭阳镇和戴窑镇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基础上,根据各因素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制约程度,将小城镇划分为土地利用效益制约型、土地利用程度制约型、城镇基础设施制约型和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制约型4种类型,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沈阳市为例,应用权的最小平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根据沈阳市的特点,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三方面对沈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从集约评价的角度研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不仅可以掌握开发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及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还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土地管理及规划等部门提供有力的决策工具,对推进吉林省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中部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开发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效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长春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效应已达到最优状态,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有效性较好,而吉林市和四平市均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状态;(2)有国家级开发区的市,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区域效应更好;(3)吉林省中部地区开发区总体发展不均衡:省级开发区与国家级开发区差距大,省级开发区中也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全面开展,合理界定其用地规模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首先运用多目标决策法评价开发区集约利用等级,然后采用逐步回归法选取与集约利用相关度较大的因素作为预测依据,进而计量其合理的规模。研究结果表明:其一,A、B和C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I级,可以适当扩大开发区规模;D、E、F和G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II级,应该维持开发区规模;而H和I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V级,应适当缩小开发区规模。其二,当B开发区、A开发区和其他开发区地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分别达到23.10%、18.18%和15%时,可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潜力。其三,即使实现土地集约利用,B开发区仍需扩充6.08 km2。最后,本文提出通过科学设定地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来提升开发区集约利用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级开发区土地开发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问题是当前我国开发区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家从政策和管理层面对开发区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客观要求。江苏省是我国开发区较为发达的地区,开发区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但也存在数量过多、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的问题。借鉴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构建了一套开发区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系统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的省级开发区的土地开发效益进行评价,并就开发区效益评价结果进行了数学和空间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cities.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ve strategy. However, most of the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have many problems in their development process, such as efficiency of land use, weakness of oriented function and lack of land intensiv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land use performance and established the theoretical model to assess the land use performance of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The model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three-dimensional parts: land use benefit,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innovative function. Based on this theory model, an index system which was composed of three secondary indictors, eight tertiary indictors and 37 fourth-grade indictors was set up to evaluate the land use performance of high-tech zone. To avoid the defects of plus model and function model, the authors brought out a 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to examine the index of the land use performan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s, which equals to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land use performance of high-tech zone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land use performance of five different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s i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C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dicator system performs better in the aspect of evaluating land use benefit,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function of the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compared with other models.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耕地非农化已成必然,开展耕地集约利用研究,对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江西省为例,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极差标准化方法及综合指数法,计算出1998~2007年江西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得出在这期间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PSR各子系统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通过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概括为社会经济因素、耕作资源及政策制度因素、自然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今后耕地集约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支撑了区域的快速发展,但城市用地的急剧扩张带来耕地锐减、社会矛盾加剧等严峻问题,土地集约利用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构建城市用地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山东省城市用地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阐释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各城市土地投入程度不断增强、土地产出效益不断增加、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土地利用强度波动较大,城市用地总体上趋于集约化、高级化;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大致可分为持续上升型、偶变型、波动上升型、先升后变型四种类型;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差距有所下降。据此建议中西部地区从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土地投入强度、实行城市增长边界限制等方面入手,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省慈溪市小城镇耕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以20个镇(街道)为评价单元,建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四级评价标准对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和科学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可包括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和持续状况4个准则层;②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是以资金的大量投入为重要表征的,因而其重要程度最高,而粮食稳定性指数在气候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南方,其重要性最低;③慈溪市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多数小城镇耕地利用处于II 级较集约和III 级基本集约水平;④采用的两种评价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比较而言,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较传统的通过确定权重进行评价的方法是更加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耕地利用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面临的压力状况,以指标构建原则为基础,设计一套压力大小量化的指标体系,引入具有较强的聚类和容错能力的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模型,在说明SOM 网络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上,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聚类功能,以MATLAB语言构建SOM网络模型,对我国的31省(市、自治区)耕地利用压力大小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我国耕地压力的区域差显著且与经济地域差异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经济发展是耕地压力的主要来源。选取大样本的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的结果和现实的一致也表明,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是一种适用的耕地压力区域分类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来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变及集约利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江苏省6个时点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动态度、核密度估计、景观格局指数等空间探索性分析以及集约利用评价出发,对江苏省1987~2015年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江苏省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从1987~2015年处于不断的扩张中,并呈波动增长态势,而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速度以苏中和苏南地区最快。(2)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动的转入和转出来看,1987~201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入58.63万hm2,其中84.79%来源于耕地,占用耕地的比例表现为苏北>苏南>苏中;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出28.36万hm 2,其中54.26%转变为城镇用地和40.88%复垦为耕地,苏北以复垦为耕地为主,苏中和苏南以转为城镇用地为主。(3)从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来看,核密度空间分异明显,呈“多核心”集聚分布,整体呈现“西密东疏”的空间格局特征,另外近30年江苏省农村居民点平均斑块面积呈增长趋势,且斑块形状越发规则,居民点聚集指数呈上升趋势。(4)从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来看,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级别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呈“由高到低”的集约利用梯度。总体来看,近30年来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趋于规则和集聚,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明显。应根据居民点布局区域特点及集约利用差异,在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和村庄空间规划的基础上,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