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介绍了污水处理厂臭气的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生物过滤除臭工艺及影响因素,提出生物过滤法处理污水处理站(厂)臭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石化企业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臭气,且成分复杂多变,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文章中简要介绍了臭气的来源和特点,分析了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场臭气处理系统工艺方案的选择,针对低烃浓度废气采用生物除臭工艺,高烃浓度臭气采用催化燃烧工艺。文章同时详细分析了该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场两种除臭工艺的日常运行管理关键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的稳定运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同时认为针对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特点选取不同的臭气处理技术,做好工艺变量分析,稳定调整,才能确保臭气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厂中的除臭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冯明谦 《四川环境》2002,21(2):44-46
本文分析了垃圾堆肥厂臭气的来源,臭气的成份,介绍了脱臭技术及其设计参数,提出了在垃圾堆肥厂的设计建设中应重视臭气污染,除臭设施应同步建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以及工程实践等方面介绍了炭质生物媒生物除臭技术在市政污水处理上的应用,并以37000m^3/h处理能力的深圳滨河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段的生物除臭工程为例,对其调试和运转过程进行了总结。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证明了该技术在市政污水处理除臭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污水厂生物滤池除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环保产业》2010,(1):59-59
<正>由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污水厂生物滤池除臭技术,适用于市政、工业污水处理厂臭气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臭味去除技术进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味问题作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臭味控制和去除技术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本文先介绍了臭味的成因,然后对当前主流的除臭技术进展(物理除臭,化学除臭,生物除臭)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介绍了生物除臭中的土壤除臭技术。文章最后对各种除臭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对未来的除臭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生物膨胀床技术处理含氨臭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自伟  李顺义  王岩 《四川环境》2007,26(3):15-17,24
针对传统生物除臭方法的一些不足,本试验提出采用生物膨胀床技术处理含氨臭气。文中系统研究了不同填料、进气浓度、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兰石和活性炭的混合物做填料时膨胀床对氨的去除率较高;当进气浓度低于100mg/m^3时,反应器对氨气的去除率在98%以上;适宜停留时间是28.6s。对反应器溶液中各形态氮浓度的分析可知氨在反应器中的转化以硝化反应为主,主要被氧化为硝酸根。  相似文献   

8.
生物滤床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荣芳  支彩英  解清杰 《环境技术》2005,23(5):24-27,46
生物滤床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厂臭气生物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工艺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其局限性,希望对于我国其它城市污水处理厂除臭系统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唐山西郊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工程是中国第一座市政污泥堆肥工程,其与之后陆续建造的唐山西郊污水处理二厂污泥堆肥工程和唐山市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形成了目前我国唯一完全采用国产技术的污泥堆肥项目群,代表了各个时期我国的污泥堆肥发展水平,为行业纵向对比研究提供了范例。文章介绍了上述项目的背景、概况和技术特点,并对主要技术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污泥有机肥农地实验应用情况及跟踪监测数据;指出该项目群对我国污泥堆肥事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生物过滤法脱除硫化氢臭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中仁  余琼  江霞 《四川环境》2007,26(4):83-87
本文综述了污水处理厂硫化氢(H2S)臭气的主要来源以及浓度范围,然后介绍了生物滤池和生物滴滤池的脱臭机理和工艺,并着重介绍了生物过滤反应器所使用的填料,分析了各类生物脱臭填料在应用中的优缺点以及最近的研究动态。接着介绍了生物过滤系统的主要设计和操作参数,系统地总结了不同生物过滤反应器处理H2S的效果,最后指出了生物过滤系统处理H2S臭气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发展方向,包括开发新型填料、改善床层酸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粪渣污泥上清液和填埋场渗滤液混合处理工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深圳市的情况,提出将粪渣污泥脱水上清液和玉龙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混合处理的工程方案。经过比较,推荐上清液和渗滤液混合废水的处理采用UASB和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脱水粪渣和剩余污泥的处理则采用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案,使排放出水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下,做到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工程和运行管理方面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粪渣污泥处理处置过程恶臭气休产生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粪渣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恶臭气体的产生及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处理全过程的几个主要阶段都会产生高浓度的恶臭气体,为防止恶臭气体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提出采用沼气锅炉焚烧和洗涤塔相结合的除臭工艺,洗涤塔除臭只有在系统启动、调试和沼气锅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13.
联合生物法处理炼油厂含油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港石化公司采用联合生物法处理含油污泥,对使用好氧、厌氧工艺处理含油污泥的结果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先进行好氧处理然后脱水再进行厌氧堆肥工艺处理含油污泥,除油率达到97.6%,除磷、钾的指标低于《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的要求外,其他指标均符合该标准要求,且避免了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田利用生化法处理含油泥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利油田含油泥砂中含油量较高,直接进行生物降解处理的难度较大,操作周期长,费用高。先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再进行生物处理,这样既可实现原油的资源化,又可降低费用,提高处理速度及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处理方法能够将含油泥沙的含油量由51.1%降低至3.1%,原油回收率达到94%以上;再经过48h的生物处理,其含油量降到0.18%,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无害化排放标准(<0.3%)。  相似文献   

15.
VFA(挥发性脂肪酸)是生物除磷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并且不同VFA对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也不相同。本文介绍了提高污水中VFA含量的几种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直接加入VFA、通过发酵污水产生VFA、发酵污水和初沉污泥产生VFA、发酵初沉污泥以及发酵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的混合物产生VFA等几种方法来提高生物除磷效率。目前国内外以发酵初沉污泥产生VFA的研究和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水污泥堆肥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了堆肥化技术发展的历史,以及国内外污泥堆肥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国内的生产实例,可供大家初步了解污泥堆肥化技术。  相似文献   

17.
含油污泥生物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法处理含油污泥,已经成为国内外石油化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含油污泥的来源、生物稳定化原理,介绍了生物稳定的主要研究技术和应用进展,指出利用生物方法对含油污泥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可资源化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The woolscouring (wool washing) industry has traditionally been viewed as highly polluting and, consequently, effluent treatment systems have been sought. The first stage in the current treatment system for woolscour wastewater, a chemical flocculation process (Sirolan CF), creates a sludge composed of soil and wool grease. We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ludge. The sludge was found to be highly variable on a day to day basis in terms of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iodegradability; 0.8 to 27.8% of sludge total nitrogen was mineralized over 30 d at 37 degrees C. The grease component of sludge (14-40% on a dry weight basis) may retard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sludge but the polyacrylamide flocculant used in its production and its pesticide content had no effect on the rate of decomposi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variability in substrate quality may translate into variability in treatment performance and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s, including compos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