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保护》2007,(6A):31-33
2007年4月6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八次全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二卷《气候变化2007: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决策者摘要及主报告。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其中,第二工作组主要负责对气候变化产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评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继2007年2月和4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分别发布第一、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和《气候变化2007: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后,IPCC第三工作组第9次全会暨IPCC第26次全会于2007年4月50日至5月4日在泰国曼谷召开.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2007,(6A):34-35
继2007年2月和4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分别发布第一、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和《气候变化2007: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后,IPCC第三工作组第9次全会暨IPCC第26次全会于2007年4月50日至5月4日在泰国曼谷召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凝练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脆弱性和风险,同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报告警示全球实现气候韧性发展的机会窗口正在快速缩小,需要迅速采取适应与减缓相结合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应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IPCC报告及主要结论,认识IPCC报告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潜在影响,为继续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
孙钰 《环境保护》2007,(11):6-9
IPCC报告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作为一名地理学家,您参加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撰写工作,请您介绍IPCC的总体情况和IPCC评估报告的撰写过程?  相似文献   

6.
孙钰 《环境保护》2007,(6A):6-9
IPCC报告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作为一名地理学家,您参加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撰写工作,请您介绍IPCC的总体情况和IPCC评估报告的撰写过程?  相似文献   

7.
2007年的开局是喧嚷热闹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组织(IPCC)的《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的《决策者摘要》(Summary for Policymakers),即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发布,让世界震惊。其能量之大超过了上年度,英国御用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出台的《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所引起的全球震动。5月4日,IPCC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第三部分《气候变化2007:减缓气候变化》在泰国曼谷发布。报告指出,各国必须采取措施,扭转全球气温升高的趋势。报告认为,各国只要拿出每年GDP的0.12%.就可以从2015年起遏制全球变暖趋势,从而实现将全球气温控制在仅比工业革命之前升高2摄氏度的目标。全球变暖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有哪些影响?我们能做什么?本期封面故事着重介绍《气候变化2007:科学基础》的《决策者摘要》,中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摘要),以及美国加州的气候变化政策,同时专门就气候变化等问题,采访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吕学都博士、北京奥委会环境官员余小萱,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林而达等,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组文章,向读者全面介绍世界以及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惠婕 《世界环境》2022,(1):14-15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 2021年8月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显示,自1850-190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上升约1℃,并指出未来20年,全球温升预计将达到或超过1.5℃.  相似文献   

9.
正1.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负责全世界气候变化应对措施的是1988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发起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在1990年发布了有关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预测的第一次评估报告,之后又陆续发布了四次,第六次评估报告计划将在2022年汇总完成。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所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准备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第二次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为此向各国建议以下内容的研究编写大纲,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当瑞典科学家斯·阿累尼乌斯1896年首创"温室效应"一词,并预言燃料释放二氧化碳将导致气候变暖时,当时社会很不以为然.然而这位1903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幸言中.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以压倒性意见发表的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人类活动确实影响着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看全球气候变化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提出的全球气候变化情况,概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会议概况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十三次届会于1997年9月22日至28日在马尔代夫举行。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派出了以中国气象局名誉局长邹竞蒙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与会。代表团由外交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水利部、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等单位组成。来自1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22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重点审议了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编写内容、时间安排和程序等重大问题;审议并批准了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特别报告;选举出新的IPCC主席团;审议并通过了IPCC未来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又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责无旁贷。在中国发展低碳排放经济和低碳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全国社会的普遍关注。2007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的报告结果,指出了气候变暖是事实,人的活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又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责无旁贷。在中国发展低碳排放经济和低碳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全国社会的普遍关注。2007全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的报告结果,指出了气候变暖是事实,人的活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田晨 《世界环境》2007,(2):34-41
气候变暖正在日益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2月2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所作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简称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有超过90%的可能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到21世纪末,在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全球地表平均增暖1.8℃至4.0℃,海平面相应上升18到59厘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4月13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德国柏林发布了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这份名为《气候变化2014:减缓气候变化》的报告指出,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以及行为改变,有可能将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幅度限制在超出工业化前水平的2℃以内.但是,只有通过重大体制和技术变革,才有可能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上述阈值之内.IPCC表示,2000年~2010年期间的排放增速比之前30年中的任何10年都要快,但各种情景显示,将全球平均温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气候变化相关立法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是个"气候变化年",特别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推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形势日益发展,有关气候变化以及后京都谈判的讨论和磋商逐步加快.与此同时,在整个气候变化全球进程中具有决定性但同时又最不确定的美国的态度也正逐渐朝着积极应对的方向发展.美国地方的一些州和市越来越多地顺应历史潮流,成为领导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驱.地方政府机构、工商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通过颁布具体的法案、政策和行动措施,自下而上地制定温室气体的减排方案.  相似文献   

20.
新目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350PPM 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等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报告里所做的预测要快得多。报告的气候模型里没有涉及两极冰盖在夏季的快速融化,而那一直是多年来报纸上的头条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