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提高苍耳对农田Cd和As污染的修复效率,探究了不同螯合剂和有机酸(EDTA、SAP、CA和MA)对苍耳提取农田土壤Cd和As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种不同螯合剂和有机酸对苍耳的根、茎和叶生物量影响不大.不同螯合剂和有机酸对苍耳各器官Cd和As含量和积累量影响不同.与CK处理相比,施用EDTA、SAP、CA和MA均显著提高了苍耳叶部的Cd含量,增幅分别是44.1%、32.4%、41.2%和38.2%,苍耳根系As含量分别提高89.6%、7.4%、94.8%和61.5%.施用EDTA、SAP、CA和MA处理使苍耳植株总Cd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70.2%、29.4%、28.9%和33.1%,而As积累量分别提高67.0%、19.6%、81.9%和40.8%.施用螯合剂和有机酸对苍耳各器官Cd和As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也有不同影响.4种螯合剂和有机酸处理对根际土壤Cd和As含量影响均比较显著,与对照相比降幅分别是32.7%~38.2%和14.6%~20.5%.4种螯合剂和有机酸均可以提高苍耳提取农田土壤Cd和As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是否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本文通过"五性"来谈一下如何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也就是通过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来提高数据质量,以期对同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随着供水水质处理技术自动化程度要求提高,对水质要求标准不断提高,因此,对ZJ型加氯系统进行改造是势在必行,经过技术改造既提高了安全、稳定、准确和快捷的现代化水处理技术,又减少了资金投入,使水质保障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EDTA和BR对黑麦草铅积累与耐性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BR)单施或配施对Pb胁迫条件下黑麦草生长、生理特性及铅富集与转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05~0.1 mg·L~(-1)的BR提高了黑麦草地上部Pb含量与积累量、植株干重、叶绿素a、叶绿素b、酸溶性巯基(SH)和络合素(PCs)含量.单施2.5 mmol·kg-1EDTA对黑麦草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植株Pb含量和积累量;EDTA与BR配施处理中,随着BR浓度的升高,地上部Pb含量与积累量、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随之提高,生物量则没有显著变化;叶面喷施0.1 mg·L~(-1)的BR配合根施2.5 mmol·kg~(-1)的EDTA,可使地上部Pb积累量提高8.79倍.BR单施在提高Pb积累的同时,通过提高SH和PCs含量来提高其对Pb的耐性;BR与EDTA配施处理则在进一步提高黑麦草对Pb的富集与转移能力的同时,通过提高As A含量来提高其对Pb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5.
芦苇生物活性组分对小球藻生长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长城  李鑫  胡洪营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1):1186-1189
利用乙醇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物质中提取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粗提液,研究了芦苇乙醇粗提液对蛋白核小球藻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中存在的生物活性组分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均具有促进效应,层析中性组分可使小球藻藻密度平均提高0.87倍,最高可提高1.79倍,叶绿素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0.67倍和0.99倍,最高可提高2.71倍和4.76倍.芦苇中存在的高价值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开发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以冷砂黄泥和矿子黄泥为研究对象,猪粪沼渣为有机物料,分别添加0%、5%、7.5%和10%质量分数的蒙脱石,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蒙脱石对施有机物料土壤pH、磷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对两种土壤pH无显著影响,而蒙脱石使土壤pH显著提高.施加有机物料使两种土壤铝结合态磷(Al-P)含量和分布比例提高,铁结合态磷(Fe-P)含量培养后期提高、比例略有下降,闭蓄态磷(O-P)含量无明显变化、比例下降.有机物料对冷砂黄泥中钙结合态磷(Ca-P)的含量无明显影响、比例下降,却使矿子黄泥Ca-P含量和比例提高.在施加有机物料基础上添加蒙脱石后,冷砂黄泥Al-P和O-P含量和比例下降,Fe-P含量无明显变化、比例下降,Ca-P含量和比例大幅度提高;矿子黄泥Fe-P和O-P含量和比例下降,Al-P含量无明显变化、比例下降,Ca-P含量和比例大幅度提高.培养过程中,有机物料使冷砂黄泥和矿子黄泥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7.9%~38.0%和17.1%~33.7%,土壤磷的活化系数也显著提高,添加蒙脱石后使两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降低8.8%~35.5%和1.1%~11.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蒙脱石通过提高pH和Ca-P含量、降低Al-P含量降低冷砂黄泥磷的有效性,通过提高pH、降低Fe-P含量降低矿子黄泥磷的有效性,对冷砂黄泥磷有效性的影响较矿子黄泥大.  相似文献   

7.
冀忠伦 《环境工程》2010,28(6):21-23
油气田开发产生的废弃钻井液具有富含水、有机质和黏粒的特点,是改良沙漠土壤的有用成分,可用来提高沙漠土壤团粒和黏粒数量,提高土壤肥力。探讨了一种既能实现在沙漠、半沙漠草地环境下对废弃钻井液实现环境友好处理,又能提高沙漠土壤保水、保肥和增肥能力的沙漠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制氧装置和供氧方式对装备人员工效的综合影响。方法从不同吸氧方式对高海拔地区装备人员生理、心理、体能和作业效率等方面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吸氧后装备人员的血氧饱和度上升到12%左右、心率减缓10%,体力提高5%左右,工作效率提高13%左右。结论高海拔地区吸氧可以提高从总体上提高装备人员的作业能力,长时间持续低浓度吸氧比间隔式高浓度吸氧对人员的生理、体能和工作效率的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我国铁矿企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调研,提出铁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采取“两提高、三综合、一恢复”的模式,即提高采矿回采率和出矿品位,提高选矿金属回收率和精矿品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并就铁矿企业如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丽芳  黄鹏武  杨彩迪  卢升高 《环境科学》2022,43(11):5224-5233
我国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酸化治理是提升耕地地力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探究酸化土壤改良剂牡蛎壳粉和石灰对水稻土酸度、磷有效性和形态以及酶活性和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盆栽试验设计2种改良剂的3个施用量(0.05%、0.10%和0.15%),以水稻为试验作物.结果表明:①牡蛎壳粉和石灰均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交换性酸,且改良效果随着改良剂用量增加而提高,相同用量下石灰对土壤酸性的改良效果高于牡蛎壳粉;② 4种有效磷提取剂提取的土壤有效磷测定结果表明,牡蛎壳粉和石灰显著提高H2SO4-P、Bray-1 P和Olsen-P含量,其中Olsen-P含量随改良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③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表现为:Fe-P>Al-P>Ca-P,石灰和牡蛎壳粉显著提高Al-P和Fe-P含量,分别提高26.3%~37.4%和7.9%~23.7%;0.15%改良剂显著增加Ca-P含量;④石灰和牡蛎壳粉对土壤DHA、ALP、IPP活性和phoD基因拷贝数具有提高作用,而对土壤ACP活性、phoCpqqC拷贝数表现为降低;⑤改良剂(0.10%和0.15%)显著提高水稻产量,0.15%用量的石灰和牡蛎壳粉分别提高水稻产量34.2%和46.8%,但对秸秆生物量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无机磷和有效磷含量与pH和ALP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改良剂通过消除土壤酸化和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来改善土壤磷营养状况,这对促进作物产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解方法,把中国各省域1985-2008年间不同时期的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在不同省域及不同的时段内,强度和方向都有所不同。规模效应在1985-1995、1995-2004年间两个时期都是工业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且随着时间推进,作用强度也在显著增加;同时规模效应强度的区域差异并不显著;而在2004-2008年间,规模效应则出现明显分异,增长能源与节约能源两种效应同时并存。技术效应在1995-2004、2004-2008年两个时期都是朝着节约工业能源的方向发展,表明随着时间的推进,技术效应在各个省域的作用在逐步显现,但其大小对不同区域来说有所不同;在1985-1995年时期内,技术效应的大小和方向都不一。总体来看,技术进步的节能效应在一些省域有待提高,这样才有助于"积极主动"地促进工业能源消费降低。结构效应在三个时期方向不一,仅在少数地区表现为节能作用;且较之以上两种效应,结构效应的作用强度较小;结构效应与各地区工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其节能潜力仍需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和生石灰对生活污水污泥脱水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比阻和泥饼含水率的测定,进行污泥脱水的粉煤灰(含粗、细)、生石灰投加实验。单独投加实验表明,在投量10g/100mL时,细粉煤灰(0.075mm筛下)能使比阻值降低91.8%,效果稍次于生石灰;且细粉煤灰降低泥饼含水率的效果最好。联合、单独投加对比实验表明,投量10g/100mL时,粉煤灰与生石灰以1∶1(质量比)联合投加降低比阻值达99.8%,效果好于二者单独投加;但联合投加降低泥饼含水率的效果不如单独投加粉煤灰,仅与生石灰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3.
SF6为目前认为具有最高温室气体暖化潜势的气体,也是《京都议定书》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之一,对气候的影响能力不可忽视。SF6气体的应用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与环境污染问题,已备受全球关注,sF6减排已成为社会责任。减少sF6气体排放量,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sF6气体使用量的增加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在合理使用和管理sF6气体的同时,研究逐步减少sF6气体使用比例,减少sF6气体排放量,减少其对温室效应贡献的应对策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4.
采用激光相位多普勒颗粒分析仪(3D-PDA)测试了新型内旋/直复合流化方式下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内与粘壁有关的气-液-固三相参数,试验证明:旋/直复合流化能够提高塔中下部特别是近壁处的气固切向速度及气固间相对切向滑移速度,增强扰动,同时提高脱硫塔中下部特别是近壁处的固体颗粒浓度,有利于促进液滴或含湿颗粒的高效利用和快速干燥,减轻粘壁;旋/直复合流化下液滴在塔内的分布变化也证明旋流风对促进液滴干燥、减轻粘壁的积极作用;旋流风量的增加对近壁处液滴的干燥速度及固体颗粒浓度的影响表明,旋流风量占总流量的16%左右合适。  相似文献   

15.
球磨机噪声分析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Φ2.2×6.5m球磨机的噪声 ,提出采用消声、吸声、隔声等综合治理方案对该球磨机的噪声进行治理 ,治理后降噪效果明显 ,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选取CH4、O2、CO2、Ar、NO、NH3,等气体,作为混合气和煤粉一起送入一维沉降炉内,以模拟O2/CO2气氛下煤中燃料氮、循环NO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对NO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还原性气氛下NH3、HCN、CH4、CO与循环NO间的反应是NO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且煤焦与NO的异相反应、吸附反应对NO的降解效果要明显高于氧化性气氛,同时,CO2体积分数的增加使得燃料中氮的氧化率升高,循环NO的降解率下降;氧化性气氛下随CO2体积分数的增加,燃料中氮的氧化率也增加,但循环NO的降解率升高.当CO2体积分数不变时,其对NO降解的作用随循环NO体积分数的增加愈加明显,在循环NO也不变且CO2体积分数较低时,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循环NO的降解率下降,而CO2体积分数较高时则出现相反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振动对邻近建筑物的危害机理,给出了几种振动源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有关因素对振动危害的影响,及施工中应采取的相应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振动对邻近建筑物的危害机理,给出了几种振动源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有关因素对振动危害的影响,及施工中应采取的相应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受重金属镉(Cd)和铅(Pb)复合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技术,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采用盆栽试验,以低铅镉累积品种生菜(KCW)为供试材料,研究2种土壤钝化剂和5种叶面阻控剂对生菜中Cd和Pb累积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阻控措施对生菜土壤pH值影响不同,其中施用45 g ·m-2生物炭基钝化剂对提升土壤pH值差异最显著,较CK提高了0.8个单位;施用72 g ·m-2腐殖酸钝化剂对降低生菜土壤pH值差异最显著,较CK显著降低了0.25个单位.在所有阻控措施中,施用45g ·m-2生物炭基钝化剂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降低效果最好,较CK显著降低53%,施用135g ·m-2生物炭基钝化剂对土壤有效态Pb含量的降低效果最好,较CK显著降低64%.喷施0.8% FAK-Zn叶面阻控剂不仅对降低生菜可食部Cd、Pb含量的阻控效果最佳,分别较CK显著降低77%和60%,且还显著降低生菜可食部Cd、Pb富集系数和根部向可食部的转运系数.不同阻控措施对生菜营养品质影响不同,其中0.4% FAK-Zn叶面阻控剂对可溶性蛋白提升效果最佳;0.6% FAK-Zn对可溶性糖提升效果最佳,0.4% FAK-Zn阻控剂对维生素C含量提升效果最佳.总之,施用生物炭基钝化剂可有效地修复受Cd和Pb复合污染的生菜土壤,而喷施FAK-Zn叶面阻控剂可有效地抑制生菜中Cd和Pb富集吸收转移,并能改善提升生菜营养品质,为重金属复合污染的蔬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水稻秸秆生物转化产糖效率,分别用氢氧化钠和碱性双氧水对其进行预处理,并考察处理液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木质纤维素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 通过分析预处理前后水稻秸秆组分和结构变化,揭示氢氧化钠预处理和碱性双氧水预处理对水稻秸秆酶解效果的影响机理. 结果表明:①在80 ℃的条件下,使用1.25%的氢氧化钠对水稻秸秆水浴处理3 h后效果较好,且酶解72 h后还原糖含量为480.81 mg/g. ②在50 ℃的条件下,使用碱性双氧水(1.5%的氢氧化钠+2%的双氧水)对水稻秸秆水浴处理5 h后效果较好,且酶解72 h后还原糖含量为575.85 mg/g. ③与未预处理的水稻糖化效果(132.7 mg/g)相比,经氢氧化钠预处理和碱性双氧水预处理后,水稻秸秆酶解产糖率分别提高了262.3%和336.2%. ④扫描电镜显示,经氢氧化钠和碱性双氧水预处理后,水稻秸秆的比表面积均显著增加,表面结构更加疏松. ⑤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光谱表征显示,氢氧化钠预处理和碱性双氧水预处理均可消解水稻秸秆中的木质素并使其转化成纤维素,从而可以促进后续的酶解糖化效果. 研究显示,氢氧化钠预处理和碱性双氧水预处理都能较好地促进水稻秸秆的酶解糖化过程,得到较高的糖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