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德国KHD公司开发成功废塑料分类回收技术,是利用废塑料垃圾的比重差进行离心分离。分离精度聚烯烃99.9%,聚苯乙烯99.6%,能高纯度地回收各类塑料,并将聚统乙烯分离出来。日本连原公司引进KHD公司技术,开发成功将清洗、分离、脱水三工序在同一台装置内完成的回收系统。德国塑料离心分离技术@洪蔚  相似文献   

2.
据德国报纸报道,德国柏林技术与经济大学开发出工业塑料自动分类回收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报废汽车和计算机回收领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中的塑料零件比例越来越高,目前已达到15%,而60年代初只有10%。业内人士预计,到200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塑料零件比例的增加加重了报废汽车分类回收利用的困难。柏林技术与经济大学开发的工业塑料分类回收系统先将塑料组件单独分离出来,再通过摇动输送带送入识别系统。识别系统采用红外线照射的方式将不同成分的塑料进行再分类,而每种塑料反射光线的不同成为分类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3.
弹性填料表面亲水性对厌氧生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普通塑料中添加水溶性高分子物进行亲水性改进,制得表面亲水的弹性塑料填料,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新型填料的亲水性。填料表面的亲水性改进了微生物在其表面的吸附能力,新型填料与普通填料实验室的应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亲水性改进的弹性填料在污水的厌氧处理中可提高污水的厌氧处理效率15%~30%,且亲水性改进大大提高了弹性填料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此填料的工业应用结果也表明亲水性提高了填料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芬兰塑料纸板公司将塑料液化技术用于塑料垃圾再生利用获得成功。利用这项技术可将塑料垃圾液化,而且液化时不需要对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和清洗。液化塑料可作为沥青的替代品,用于铺设马路,因此被称为“塑料柏油”。““塑料柏油”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良好的伸缩性。比普通柏油更耐寒、耐磨,而且造价低廉。目前,用液化塑料作筑路材料已进入大规模试验阶段。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将对这种材料的耐久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继续进行研究。除用作筑路材料外,液化塑料还有其他许多用途。如制造能够卷起来的“塑料柏油板”、与重油混合用作工业燃料…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 4国外再生塑料发展状况 4.1欧洲塑料回收情况 据报道,欧洲再生塑料平均回收率在45%以上,德国塑料回收率达60%。再生塑料在环保意识强的德国市场前景可观。目前德国注重包装材料回收,许多超市都备有不同的容器,以便就地分类回收顾客不需要的包装。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以废塑料代替大宗燃料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料的用途日益扩大而废塑料的处理技术尚未过关,可分解塑料虽开发成功但由于成本较高尚难推广,故解决了白色污染已成为国际上普遍关心的问题。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废塑料的于生利用技术,有分类回收后用于原料;有经油化后回收油品的,亦有加入高炉水顺转窑代用燃料的;亦有和其他可燃废物混合制成垃圾固形  相似文献   

7.
利用塑料垃圾制块状燃料日本通产省利用废塑料袋等塑料垃圾制成的块状燃料可用来烧火炉,价格很便宜。其制法是:将塑料垃圾倒入经过170℃热处理的植物油中,加入其他化学剂,使其体积缩小为1/50,再加入其他助燃剂成为粉末燃料,然后再经过处理,就可成为块状燃料。利用沥青残渣制作燃料沥青残渣是石油化工的废弃物,由于性能不佳,人们连修路都不喜欢用它。可是巴西却有人发明一种以它为主要原料的合成燃料。这种燃料性能稳定,价格低廉,要比传统燃油便宜45%左右。利用污水沉积物制造纸张这是日本横滨市污水处理技术部门研究出…  相似文献   

8.
老化作用对微塑料吸附四环素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林  王姝歆  曾祥英  何杨  黄雯  郑世界  张建强 《环境科学》2022,43(10):4511-4521
微塑料(MPs)和抗生素同为新型污染物,微塑料可以在水环境中吸附抗生素并作为其载体而共同迁移,而微塑料会在环境中不断地老化,其吸附能力和吸附机制也会随之改变.以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为目标MPs,通过紫外法(UV-254)进行照射,对比老化前后微塑料颜色、表面形态和官能团等理化特性改变,以及其对四环素(TC)吸附的影响,探讨了相关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吸附过程,在24 h内达到吸附平衡,老化微塑料对TC的吸附量明显高于原始微塑料,且PS的吸附量高于PE.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吸附等温试验数据,TC在微塑料上的吸附是自发的和吸热的物理吸附过程,老化作用对微塑料吸附热力学特性无明显影响.随着pH值的增加,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老化前后的微塑料均在pH=5时达到最大吸附量.紫外老化增加了微塑料的比表面积,生成了—C=O、—OH和O=C=O等含氧官能团,改变了微塑料的理化特性,从而改变了微塑料对TC的吸附机制:相比原始PE微塑料,老化PE除了疏水分配、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外,孔填充也是吸附的重要机制;原始PS微塑料的主要吸附机制为疏水分配、范德华力、π-π作用和静电作用,老化PS则增加了氢键和孔填充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垃圾困扰城市环境的今天,分类回收已成为处理城市垃圾的必由之路。为了改变我国现有使用铁皮垃圾箱和垃圾分类的问题,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箱制造商德国舒乐公司和北京高六农工商公司合资兴建了舒乐鹏远移动垃圾有限公司,为解决垃圾的分类回收和科学处理奠定了基础。我国现今的城市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由于未经分类处理,大部分可利用的资源被白白埋掉,同时给城市垃圾填埋场造成了巨大压力。从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历程上看,实行垃圾分类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垃圾分类需要合理容器,我国现有的铁皮垃圾箱便暴露出寿命短、需刷涂等弱点…  相似文献   

10.
根据R.Lemlich提出的吸附气泡分离理论,运用集总参数模型,在连续稳态操作条件下研究了废水中微量表面活性剂CTA-Br的吸附气泡脱除方法,求得了实验条件下吸附塔中表面活性剂浓度的轴向分布函数及该过程的传质扩散参数。结论表明,在该脱除过程中,废水中表面活性剂的涡流扩散系数远比其分子扩散系数大。脱除过程速率主要受气。液界面液膜侧表面活性剂在膜内的分子扩散速率控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具有吸附能力的新型污染物,微塑料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会加剧其对环境的污染。该文通过紫外灯照射120 d对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和聚氯乙烯(PVC)3种微塑料进行老化处理,研究老化作用对微塑料吸附水土环境中磷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过程使微塑料表面出现大量褶皱、碎片和沟壑,比表面积增大,含氧官能团数量显著增加。相比于原始塑料,老化微塑料对磷的吸附量均有所增加,由此说明老化过程提高了微塑料的吸附能力。老化前后微塑料对磷吸附行为均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64),表明老化前后微塑料对磷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老化前后的微塑料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0.961),表明磷在各微塑料上吸附以单层吸附为主。p H对微塑料吸附磷影响显著,老化前后的微塑料随pH的增加对磷的单位吸附量均呈“U型”趋势,且老化后微塑料的吸附量均高于老化前。在pH为9时老化PE、PS、PVC对磷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752、0.758、0.896 mg/g。随土壤中微塑料添加比例的增大,土壤-微塑料体系对磷的吸附量提升有限;相较于添加原始微塑料的土壤-微塑...  相似文献   

12.
陈熙  高翊尧  凌玮  柳青  沈茜  安立会  王琛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2):1959-1965
海洋垃圾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当前环境领域热点问题之一.为揭示我国渤海近岸海域海洋垃圾的赋存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于2018年丰水期(8月)在辽东湾河口区海域布设6个长度为5~10 km的调查断面,利用拖网同时采集海面漂浮垃圾与海底垃圾,初步调查辽东湾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分布和组成特征,并对海洋垃圾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辽东湾海面漂浮垃圾数量密度为67个/km2,质量密度为741 g/km2;海底垃圾数量密度为19个/km2,质量密度为2 544 g/km2.②在所收集的各类海洋垃圾中,塑料类垃圾数量占比约为50.9%,其中海底塑料类垃圾数量占比(62.1%)明显高于海面漂浮塑料垃圾数量占比(37.5%).③由塑料垃圾形态特征和表面带有的标识判断,辽东湾近岸海域塑料垃圾主要是来源于生活塑料垃圾(84.9%)和渔业垃圾(15.1%).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源头管理以减少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主要包括完善当前海洋垃圾分类方法、加强渔业塑料垃圾回收、提升公民保护海洋环境意识和制定国家海洋塑料垃圾行动计划等.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中存在的微塑料能够显著地影响无机或者有机物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本文探究了Pb (II)和四环素(TC)在聚氯乙烯(PVC)和聚酰胺(PA)微塑料上的吸附特征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二元体系中,TC与Pb (Ⅱ)相互促进在PVC和PA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呈现出协同效应.PA和PVC对TC的吸附等温线呈高度的线型,而PA对Pb (II)的吸附过程则符合Langmuir模型.溶液pH值显著地影响TC和Pb (II)在PVC和PA表面的吸附.溶液中NaCl的存在明显地降低了PA对Pb (Ⅱ)的吸附,但对TC吸附特征影响很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PVC主要通过疏水相互作用键合TC,而PA则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TC作用,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Pb (II)结合.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微塑料与污染物之间作用机制的理解,可为环境中微塑料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强度高、防水、成本低等特点,已被各行业广泛采用,但也使得大量的“白色垃圾”充斥于大自然的各个角落,其危害性是相当严重的,随风飞杨的废弃塑料和到处丢弃塑料餐具,破坏了市容、景观的整体美感,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不良刺激,丑化了环境。抛弃在自然中的废弃塑料制品,由于自行降解的时间很长,有的甚至100多年也不降解,使其不能及时回归自然,当混在土壤之中时,从而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的减产,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据有关资料分析:塑料垃圾若长期堆放,会给蚊蝇、鼠类等提供适宜的繁殖场所,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若将其填埋,则会占用耕地,造成土壤板结,使大片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同时还会污染地下水,阻碍植物根茎生长;而若将塑料包装袋等制品抛弃在水中、陆地上,动物将其误食后,则会难于消化而积贮于胃内,轻者会患消化系统疾病,重者死亡。另外,应该看到,混有废弃塑料的生活垃圾也不适于堆肥使用,如果将其焚烧又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面对“白色污染”的危害,人们提出种种的治理措施。但都收效甚微,有的地方经过几年的努力,“白色污染”的状况有所控制,但也未从根本上好转,因此,从社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化学预处理对微塑料Pb吸附潜力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和污泥是土壤等生态环境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污水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化学预处理通常被用于提高其中微塑料的提取及分析效率,然而至今关于化学预处理对微塑料的吸附潜力及表面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5种预处理条件,即1 mol·L~(-1) HCl、1 mol·L~(-1) HNO_3、30%H_2O_2、1 mol·L~(-1) NaOH和5 mol·L~(-1) NaOH,对6种微塑料类型(PA、PE、PP、PS、PET和PMMA)Pb吸附潜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微塑料表面理化特性的分析,探讨了预处理影响微塑料Pb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6种微塑料对Pb吸附等温式符合Langmuir模型,Pb吸附能力大小顺序分别为:PAPMMAPETPEPPPS,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922.9、699.3、584.8、549.5、510.2和277.8μg·g~(-1).与此同时,不同预处理条件对微塑料Pb吸附特性的影响不同,总体而言,碱预处理会导致微塑料Pb吸附量增加,且随着碱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酸预处理会引起Pb吸附量减小,其中硝酸预处理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预处理前后微塑料质量、尺寸、表面官能团及表面形态等的变化情况,发现碱预处理对微塑料的腐蚀作用最大,其次为硝酸预处理组,最后为盐酸和过氧化氢预处理组.此外,与玻璃型(如PS)微塑料相比,预处理对橡胶型微塑料(如PE)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微塑料可以在水中吸附重金属并作为载体共同迁移,且微塑料会在水中受光照而老化,影响其吸附能力和吸附机制.本研究通过XRD、FTIR、SEM/EDS等分析手段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基可降解微塑料(PBS-MPs)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光老化过程对PBS-MPs吸附水中Pb(Ⅱ)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光老化能增加PBS-MPs表面亲水性含氧基团及活性吸附位点数量,对Pb(Ⅱ)的最大吸附容量从64.13μg·g-1提升至362.06μg·g-1;Pb(Ⅱ)在P-PBS上的吸附符合Elovich动力学模型,吸附机制包括表面络合、静电作用和孔填充/扩散作用.光老化会强化可降解微塑料对水中Pb(Ⅱ)的吸附,从而促进Pb(Ⅱ)的迁移,二者共存可对水环境带来更为严重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
王津 《环境》2009,(9):36-37
自从去年9月来德国至今已近一年,但作为环境教育科班出身的我,着实感到来到德国无用武之地。仅仅是他们的垃圾分类,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让我叹为观止的同时,也颇让我费了番周章,花了不少时间才学会了如何在德国扔垃圾。  相似文献   

18.
<正>塑料是人类的重要发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电子产品、汽车、消费用品、包装等方面,这些塑料使用之后,一部分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收集处理而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破碎、腐化,给地表水、土壤和海洋等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环境问题。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约3亿吨塑料垃圾,其中超过800万吨的塑料进入海洋,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会逐步破碎并形成大量微塑料颗粒,其中含有和吸附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累积,最终可能进入人体,  相似文献   

19.
日本日立公司从垃圾中选出废纸和废塑料,将其放入类似烘烤甜山薯的砾石块炉内,于500℃进行焙烧,分別变为从纸制得的纤维素油和从塑料制得的塑料油,业已试验成功。纤维油的发热量每公斤为4000大卡,而塑料油的则为8000大卡。由于这种油不含硫,所以燃烧时不致引起污染。提油后剩下的残渣,仍可利用,并有约50%的垃圾  相似文献   

20.
塑料垃圾的老化降解是环境微塑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选取生活中常用的快递包装袋、外卖包装袋、垃圾包装袋等聚乙烯塑料袋、生物基环保塑料袋和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在室外开展为期16周的暴露实验,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结合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探究它们在老化降解过程中的特征变化。结果显示,快递包装袋薄膜和外卖包装袋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在第5周时迅速降低,垃圾包装袋薄膜和全生物降解塑料袋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在第2周迅速降低,垃圾包装袋薄膜第7周之后无法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生物基环保塑料袋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在实验期间变化不大;5种塑料薄膜的拉伸强度均随老化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在老化过程中聚合物与氧气和水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羰基、乙烯基和羟基等降解产物,各塑料薄膜的羰基指数、乙烯基指数和羟基指数的变化基本相同,随老化时间增加均呈增加或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结晶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经过大气老化后,快递包装袋薄膜和外卖包装袋薄膜表面变得粗糙,出现孔洞和裂纹;垃圾包装袋薄膜表面划痕增加,出现细小白色颗粒;生物基环保塑料袋薄膜表面的淀粉微球剥落并出现分层;全生物降解塑料袋薄膜表面裂纹坑洞变多,颗粒剥落。该结果可为研究包装用塑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