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河北平原磁河流域包气带不同深度取样并对污染物含量的测定 ,确定了主要污染物及其在包气带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包气带可以将有机质吸附、降解 ;Cr(Ⅵ )和Cl-迁移能力强 ;SO4 2 -浓度较低 ;NH4 -N虽然在包气带中能够得到一定的降解 ,但由于其浓度较高 ,降解不完全 ,可能已对包气带构成污染  相似文献   

2.
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在包气带运移模拟实验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和数学模型预测等方法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包气带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是线性的,即S=KdC,吸附系数Kd=0.0976;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即C=C0e-λt,降解系数λ=0.0324d-1;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弥散系数D=0.00435m2·d-1,由此确定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通过动态土柱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利用模型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COD)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黎艺明  李才 《环境化学》2013,32(1):166-167
在我国填埋仍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垃圾产生的渗滤液量大、组分复杂,重金属及有机物含量极高,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污染严重[1].渗滤液污染地下环境的过程主要包括污染物质在包气带中的垂向运移和透过包气带后在含水层中的侧向运移.因此,包气带是阻止渗滤液污染含水层的天然屏障,可以通过对污染物质的阻截和自然衰减,起到削弱污染、保护含水层的作用.因此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物,特别是在不同岩性包气带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受矿山废水排放的影响,金昌市地下水的污染物以重金属离子为主.同时金昌地区有着巨厚的包气带,其物质组成由砂砾石、亚粉土、亚粘土为主.本文在对污染组分进行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包气带的吸附能力进行研究,结论认为其对重金属离子有着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的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东海  贾道昌 《环境化学》1999,18(4):294-301
通过释放试验,模拟了包气带中残残油在河流中刷及积水浸泡条件下残油和释放过程,讨论了温度对释放的影响,建立释放模型,并得到释放速率常数。结果表明残油释放由初始快速和随后的慢速两个过程组成。  相似文献   

6.
β-环糊精对对硝基苯酚微生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对硝基苯酚微生物降解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在降解过程中加入环糊精对对硝基苯酚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硝基苯酚不能单独被降解;葡萄糖能与对硝基苯酚产生共代谢作用;环糊精不能单独与对硝基苯酚产生共代谢作用。在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加入环糊精能影响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且影响的程度与对硝基苯酚的浓度和环糊精的浓度有关,在对硝基苯酚浓度较低时,加入环糊精会延缓对硝基苯酚的降解;当对硝基苯酚浓度较高时,加入环糊精会促进对硝基苯酚的降解。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焉耆盆地平原区采集了42组地下水水样,检测有机污染物共计39项.对所有水样测试结果的统计显示,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共有3种,分别是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和1,2-二氯苯,检出率分别为30.95%、2.38%和2.38%,检出的3项有机污染物含量均低于饮用水标准;不同含水层类型的有机污染物检出率为潜水(50.00%)深层承压水(33.33%)浅层承压水(27.27%);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污染物检出率为牧草地(42.86%)耕地(34.48%)建设用地(16.67%);有机污染物14个检出点大部分分布在包气带岩性为亚黏土(41.18%)与亚砂土(40.00%)的区域,其余分布在包气带岩性为砂砾石(20.00%)的区域;地下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不是来自于地表水的补给;深层承压水检测出有机污染物是由于有机污染物垂向渗透污染以及地下水混合开采、止水不佳所致.  相似文献   

8.
马燕  李志萍  梁珂  刘明珠 《生态环境》2012,21(4):720-725
河流渗滤是一种自然净化过程,污染河水通过该过程在河流沉积层中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得污染物浓度降低,河水水质得到净化,从而达到增加地下水开采量的目的。本项研究通过淋滤实验,利用自行设计的土柱实验装置和人工配制的淋滤液,模拟了BTEX污染河水在下渗通过河流渗滤系统的过程中发生的降解行为。实验历时48 d,获得了该过程中BTEX各组分和电子受体的质量浓度变化历时曲线,得出的结论包括:污染河水中的BTEX在通过河流渗滤系统时将发生两种环境行为—吸附和降解。其中,吸附作用对于BTEX的净化效果较为有限,当吸附达到饱和之后,在存在电子受体的情况下,BTEX能够发生厌氧微生物降解,降解作用能够更有效的去除BTEX污染物。其中去除效率最高的是间二甲苯,在以NO3-为电子受体的情况下平均去除率为85.5%,在以SO42-为电子受体的情况下平均去除率为82.4%,其次是乙苯、甲苯,去除率最差的是苯,在两种电子受体的系统中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5%和63.5%。由于吸附作用的影响,微生物降解相对于BTEX浓度变化存在一个滞后期,BTEX各组分的土壤-水吸附分配系数Kd越大,总的降解效率也就越低。通过河流渗滤系统这一自然净化过程,可以有效地去除浓度较高的BTEX混合污染,各组分平均去除效率都超过了60%,最高去除率均超过了80%。对于持续不断入渗的污染河水,当土壤吸附达到饱和、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去除效率会大大降低,从而使BTEX穿透河流沉积层进入含水层,对地下水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有机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干扰过程造成有机污染物自土壤表面迁移至地下含水层的结果。为了解有机污染物如何自土表经过不饱和层(包气带)进入含水层,需要对不饱和层中所进行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进行较准确的定量描述。本文就不饱和层和含水层中水分和有机污染物迁移建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综述,并列举了一些经典的和新颖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水热法合成的PbMoO4微晶体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溶液pH、污染物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对光催化降解灭幼脲的影响,研究了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溶液pH 6.0、污染物初始浓度20 mg.L-1、催化剂用量0.4 g.L-1.反应4 h灭幼脲降解率达99.96%,矿化率达66.4%,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通过加入自由基清除剂对比实验发现,PbMoO4微晶体主要通过空穴和.OH的氧化作用使灭幼脲降解,其中空穴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腐殖质的光化学降解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殖质是地表环境中最重要的有机组分,也是生态环境中最主要的吸光物质之一,对环境污染物的形态、迁移、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综述了腐殖质的结构特征和光化学降解反应过程和机理,指出腐殖质的光敏化和光化学降解过程对环境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宿有重要的影响。通常,腐殖质的光敏化作用在低质量浓度下,尤其在一定铁离子的协同作用下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但高质量浓度的腐殖质由于其本身的吸光作用以及参与自由基的竞争则抑制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腐殖质的光化学降解过程降低了环境体系的pH和腐殖质的分子量、破坏了腐殖质的芳环结构、改变了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等,导致其与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结合能力的下降,造成水体或颗粒态中游离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增加,对生态系统将造成更大的危害。目前对腐殖质和环境污染物本身的光化学降解机理已较为清晰,今后应加强对自然水体或土壤系统中腐殖质光化学降解的影响因素,腐殖质光化学降解过程中结构特性的变化机理,以及腐殖质的结构特性与环境污染物结合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随着平流层臭氧空洞的增加,增强了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强度,研究紫外线增强对腐殖质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进一步深刻理解太阳光辐射对污染物环境行为和归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学清洗剂去除包气带石油污染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应用化学法清除包气带残油的技术,研究分两个方面,(1)分析包气带土壤与第四纪沉积物对石油烃类的吸附特征,(二)在对单种表面活性剂优选的基础上,确定了清洗效率较高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配方,通过一次性淋洗和土柱淋洗实验,了解表面活性剂等清洗剂对油类物质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3.
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植草方法研究了受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试验,比较了10种草在不同污染浓度下对5种土壤的修复能力。研究表明,同一品种的草在不同土壤中对污染物的清除能力是不同的,不同品种的草在同一土壤中对污染物的清除能力也是不同的,在植物修复的过程中,通过草对有机污染物吸收的途径而去除土壤中污染物所作的贡献很小,植草3个月后,草对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吸收与富集仅占原施药总量的0.13%-3.0%,而7.10%-71.94%的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从土壤中消失。  相似文献   

14.
在有机酸(OAS)/Fe~(2+)/过硫酸钠(PDS)体系中生成的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硫酸根自由基(SO_4~(·-)),可以降解水中难降解污染物甲氧苄啶(TMP).分别探讨了柠檬酸(CA)浓度、Fe~(2+)浓度、PDS浓度、p H值对甲氧苄啶降解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4种有机酸在不同p H值下对TMP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MP浓度20μmol·L~(-1),p H=7,温度25℃,反应时间30 min,摩尔比CA∶Fe~(2+)∶PDS∶TMP=5∶15∶40∶1时,TMP的降解率高达82.55%;柠檬酸和EDTA有促进TMP降解作用,焦磷酸钠和草酸起抑制TMP降解作用.猝灭实验证实了TMP的降解是SO_4~(·-)和·OH共同作用的结果,SO_4~(-·)起主导作用;液相色谱质谱检出5种中间产物,推测TMP的降解路径涉及羟基化反应、脱甲氧基化反应和裂解反应.  相似文献   

15.
江河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实验室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第二松花江10种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得到挥发、微生物降解、光解、沉积物吸附与解吸过程均遵守一级动力学.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并用箱式模型和所取得的参数预测了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Ti(OC4H9)4为原料,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纳米TiO2薄膜的形貌,X-射线衍射(XRD)考察相同条件下粉体的相结构.研究水中橡梳栲胶的光催化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橡梳栲胶的降解可用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来描述,即浓度较高时,栲胶降解液的光催化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浓度较低时,栲胶降解液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外加H2O2对橡梳栲胶的光催化降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会因为光生电子效率的影响而有一个极限值.在远离橡梳栲胶溶液等电点的起始pH值条件下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且在碱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高于酸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7.
厌氧颗粒污泥降解五氯酚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批培养条件下,对取自处理含氯酚有机废水厌氧反应器的颗粒污泥降解五氯酚(PCP)的活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反应器下层污泥降解PCP活性较高,污泥浓度影响比PCP降解速率;表观PCP降解过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表征,外加碳源特别是丁酸、葡萄糖对PCP厌氧降解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外加碳源与PCP浓度均影响PCP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8.
王春根  陈建林  安凤霞  张丽  王峰  朱征 《环境化学》2011,30(9):1564-1568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可见光催化剂SnWO4,以甲基橙溶液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催化剂的用量、溶液的初始浓度、盐效应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橙溶液初始浓度为20 mg.L-1、催化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5 g.L-1,SnWO4的催化活性最好,光照反应90 min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99.37%;溶液中...  相似文献   

19.
焦化厂多环芳烃污染场地的环境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某焦化厂污染场地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以多环芳烃(PAHs)有机类污染为主,土壤中苯并(仅)芘和多环芳烃污染以1.5m以内表层土污染为主,随着深度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弱透水层表现出良好的阻隔作用。沿着地下水流动方向,地下水中多环芳烃浓度逐渐降低,经过约400m的迁移,由17296μg/L降至111μg/L;苯并(α)芘经过200m的迁移,由18.3μg/L降至0,地下水流动导致污染物在包气带横向扩散。1号孔、3号孔和4号孔所在地表层土壤中苯并(α)芘的单个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分别为0.0278、0.0209和1.496,远远超出可接受水平,因此上述孔位所在地附近表层土壤需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20.
装修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分析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天津地区住宅,办公室、医院等装修后房屋的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了监测。所监测的污染物甲醛、苯、氨气超标现象严重。其中甲醛浓度范围值为0.003-5.02mg/m^3,样本超标率为76.2%;苯浓度范围值为0.003-4.78mg/m^3,样本超标率为22.8%;氨气浓度范围值为0.004-24.75mg/m^3,样本超标率为80.7%。建议房屋装修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装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