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罗德奥-德洛斯莫耶斯稀土元素(REE)和钍矿床位于阿根廷中部东潘帕所草原山脉(Sierras Pampeanas)南段拉斯查克拉斯-波德拉斯科罗拉达斯岩基的花岗质岩石中。矿化产于沿复式岩基东北边缘展布的长条形碱长花岗岩(白岗岩)岩体(2km×0.6km)中。白岗岩周围的岩石主要是羔云二长花岗岩。白岗岩及其内分布有限的石英碱长正长岩都是由二长花岗岩的晚期结晶相通过热液蚀变而形成的。REE矿物主要是铈族矿物,包括铈硅磷灰石和褐帘石,这两种矿物在局部都被氟碳铈矿或水氟碳钙钍矿交代。这些矿物与石英、萤石、霓辉石、榍石和Fe-Ti氧化物一起呈团块状产于细晶质-似伟晶质石英碱长正长岩中。铀钍石与第二世代萤石和少量Mn-Ba氧化物一起(但没有见到铈矿化),呈团块状产于白岗岩中,或者产于石英充填的晶洞中。 石英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开放系统流体的运移和流体与容矿岩石二长花岗岩的相互作用具有复杂的历史。使REE矿化、石英沉淀、二长花岗岩蚀变为白岗岩和石英碱长正长岩的流体具有较高的温度(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356—535℃),中等的盐度(15-25 eq.wt%NaCl)。萤石中原生包裹体和次生包裹体中存在的CO_2-H_2O混合流体(X_(co)。=0.13—0.07),是引起氟碳铈矿交代铈硅磷石灰-褐帘石,方解石交代榍石、?  相似文献   

2.
塞浦路斯持罗多斯(Troodos)蛇绿岩内新鲜绿帘石化斜长花岗岩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斜长花岗岩体内普遍存在着温度>400—500℃的富卤水流体(46—56 ep.wt%NaCl)。沿着已愈合的微裂隙分布的高盐度含Fe包裹体在温度400—500℃条件下通过石盐溶解而均一化。液相为主的低盐度(2—7wt%NaCl)次生流体包裹体在所研究的斜长花岗岩和辉长岩样品中到处可见。低盐度包裹体的未经校正的均一温度为200—400℃。 石英内高盐度流体或者显示了热液海水发生相分离,或者代表了在未校正的400—500℃温度下出容的岩浆热水相。卤水和汽相经迁移和分离进入靠近正在结晶的斜长花岗岩体边部的裂隙中,结果,富Fe卤水在深部热液系统的高温地段优先被捕获。 上部深成岩在200—400℃温度下产生破裂,使得海水渗透到裂隙内,并使斜长花岗岩普遍发生蚀变。与次生矿物的形成有关的水化反应和(或)相分离流体的混入使得流体的盐度比海水高一倍。  相似文献   

3.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2):136-146
赣南是我国钨矿床最密集的地区,尤以石英脉型钨矿最为发育。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该区石英脉型钨矿流体包裹体类型、流体包裹体特征、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结合碳、氢、氧及锶同位素的研究成果,探讨赣南石英脉型钨矿的流体特征,重点探讨石英脉型钨矿形成过程中的流体演化。认为赣南石英脉型钨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流体演化始于高温高盐度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与黑钨矿沉淀密切相关的流体温度主要集中于260~360℃,盐度主要集中于4~9wt%NaCl eq.,属中—低盐度、富含SiO_2、挥发组分及多种成矿元素的热液体系;矿质主要以流体沸腾和混合作用为主,自然冷却仅为少数矿床的主要矿石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提供了古生代碱性到过碱性花岗岩侵入体中的石英所含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数据。宽的盐度范围(3.8—60.6wt%NaCl)和宽的温度范围(25.8—537℃)表明,不同的流体是连续被圈闭的,因而,作为均一温度下降的直接结果,所测定的盐度也降低了。流体是在537℃下达到NaCl饱和的,热液是在1100±300bar压力下形成的。花岗岩结晶作用期间的热液活动和挥发份F和B的释放,导致侵入体的围岩变泥质岩发生金云母化和电气石化。由于挥发份的排除,超盐度热液流体的存在和铝质沉积物对侵入体边缘的混染,导致K,Rb、Li、Mg、Cs、Be和Ta以卤素配合物的方式从花岗岩系统运移到变泥质岩接触变质带中去。  相似文献   

5.
丽州金-银矿区位于汉城东南约60km的朝鲜半岛前寒武纪京畿变质岩带内。该矿区的矿山沿含金热液石英脉分布,这些石英脉穿切了早元古代眼球状片麻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矿化分三个阶段(Ⅰ阶段、Ⅱ阶段和碳酸盐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矿化均充填早期的断层角砾岩带。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含硫化物-石英的Ⅰ和Ⅱ阶段从早期高温(约350℃)演化至后期较低温度(约180℃)。成矿后的碳酸盐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资料反映出热液流体的温度更低(220—190℃),盐度更低(4—5当量%NaCl)。 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证据证明,银金矿、辉铜银矿、辉银矿、方铅矿和闪锌矿在温度为285—185℃时,从盐度为14.0—2.6当量%NaCl的流体中沉淀出来。流体包裹体的沸腾证据说明,Ⅰ和Ⅱ阶段矿化期间压力小于100bar,相当于深度为500的岩石静压力和1250m的静水压力。 Ⅰ阶段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随共生时间而系统地减少,算出的δ~(34)S_(H_2S)值从7.7‰降至0.7‰。流体的硫酸盐/硫化物比值的逐渐增大很可能是由于沸腾时H_2S的丢失以及温度的降低造成的。不仅使δ~(34)S_(H_2S)值随时间而系统地减少,而且可能也导致金因Au(HO)_2~-分解而沉淀。 丽州矿区热液流体的氢和氧同位素值与以大气降水为主一致,而接近于未交换的大气降水值。这些值与南朝鲜其他?  相似文献   

6.
陕西老厂铅锌矿床是一个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老厂铅锌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93.3~396.5℃,平均值为235.9℃;盐度为0.4~22.5wt%NaCl,平均值为9.9wt%NaCl。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表明其具有近似正态分布的特点;石英流体包裹体的盐度表明,其不成正态分布,且盐度较低。老厂矿床δDV-SMOW‰和δ18 OH2O‰的组成关系反映了其成矿流体为混合热液来源。  相似文献   

7.
山东沂南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出发,讨论了沂南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各成矿阶段的矽卡岩矿物、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主要类型有气液水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晶质熔体包裹体,其中熔体包裹体在较早期的石榴石、绿帘石和石英中发育。Ⅰ、Ⅱ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具有高温和高盐度的特征,均一温度分别为430~520℃、340~430℃,盐度分别为56.7 wt%NaCl2、2.2~53.5 wt%NaCl,代表铁矿化时的流体特征;Ⅲ成矿阶段流体具有中低温(190~250℃)、盐度范围变化较大(6.45~53.5 wt%NaCl)的特征,代表了Cu,Au矿化时的流体活动情况;Ⅳ成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100~190℃,盐度为2.07~15.76 wt%NaCl。根据不同类型包裹体共生组合及流体演化特征,认为流体的不混溶性是导致大量金属沉淀的主要原因,岩浆热液在成矿流体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流体包及体问位素研究,为研究古气候提供了唯一的机会,因为这种流体能直接提映古代水样品。由于气候因素,诸如降水的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气团的成因和历史,以及海水的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大气降水中的氧和氢同位素组成也会有所不同。萤石(CaF2)中的包裹体流作都非常有用,因为它们的主矿物缺乏氧或氢,因而排除了捕获包裹体后有同位素交换发生。爱达荷州东北部贝霍斯矿区的始新世(51~50Ma)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其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具有低盐度《大多数低于0.6eq.wt%NaCl)和低至中等的均一温度(98℃~146℃),说明流作为大气降水成因。包裹体流体的氧和氢同位素数据与该地区的现代大气降水几乎完全相同。始新世包裹体流体与现代大气降水在同位素组成上相同,说明始新世的气候条件与今天的是相似的。这一结论支持了Sloan和Barron的气候模拟实验结果。他们认为,大陆内地的气候并不反映始新世期间由深海古气候记录所揭示的温暖程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流体包裹体研究,获得了大西洋北纬26°区现代海底热液系统中矿物结晶条件的第一手资料。结晶温度270~340℃,溶液盐度5.7~7.0eq.mass% NaCl,CO_2浓度9.0~53.5g/kgH_2O,烃浓度7.3~18.2g/kg H_2O。未发现溶液沸腾标志。将最近获得的关于现代海洋成矿系统和大陆黄铁矿矿床(二者均发现有CO_2水溶液即液态CO_2的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并未获得将该矿床归入古海底热液矿床的足够证据。  相似文献   

10.
江西西华山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西华山钨矿床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分析,研究了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气、液相组分及碳、氢、氧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十分发育,包裹体类型有NaCl-H2O(盐水)包裹体(Ⅰ)和CO2-H2O包裹体(Ⅱ),且以前者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在200℃~280℃,平均249.5℃;盐度为7.89%~13.95%,平均10.73%;成矿流体密度为0.628g/cm3~0.895g/cm3,平均0.795g/cm3,属低盐度低密度范畴;压力平均值为64.01MPa,对应的成矿深度平均值为6.45km。成矿热液气相成分以H2O为主,CO2含量低;液相成分阴阳离子浓度都很低,相对富钠和氯,流体离子类型大致呈Na+-K+-Cl--SO42-型。成矿流体基本来自岩浆水,部分可能有变质水的加入;流体中碳主要由岩浆水提供,少数由地幔源提供。  相似文献   

11.
S.E.Manitoba应用显微测温法(MT)、激光喇曼光谱法(LRS)和气相色谱法(GC)研究了坦科(Tanco)花岗质伟晶岩底板接触带电气石和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含CH_4的水溶液包裹体产于底板角闪岩接触带的交代电气石中。用MT法获得的内压估算值低于用LRS获得的估算值(平均差=5.4±1.9MPa)。出现这一差别的原因可能是Th CH_4(V)的测定有误差,以及在Th CH_4(V)条件下CO_2优先进入了笼形化合物。LRS的压力估测值(12.5—18.4MPa)被认为是较正确的。根据该压力估测值得到的水相盐度高于用MT数据推算出的盐度:10—20 eq.wt%NaCl。GC全分析测得的这些包裹体的组成为:97.3 mol%H_2O,0.4mol%CO_2,250ppmC_2H_6,130ppmN_2,33ppmC_3H_8,11ppmC_2H_4,3ppmC_3H_6以及痕量C_4烃类。该组成大致类似于MT算得的组成(92%H_2O和8%CH_4,水相中溶解的7 eq.wt%NaCl和CH_4相中溶解的2 mol%CO_2),据估计,这是由于在电气石中以单一成因包裹体占优势的结果。但是在组成上仍存在两点差异:1)该流体由GC测得的CH_4/CO_2比值为5.33,明显低于由MT揭示的比值(49.0);2)与GC测得的H_2O含量98 mol%相比,由MT估算的H_2O含量为92mol%。GC的分析结果可能是由于受到电气石中次生包裹体的污染。但是,次生包裹体的含量低说明,它们不可能是造成这种偏?  相似文献   

12.
梅杰克里克金矿田的矿化脉主要由石英和碳酸盐脉组成,伴有Au,Au-Ag碲化物和贱金属硫化物,围岩为硅化、绢云母化岩墙或布雷德伍德花岗岩体的花岗闪长岩。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沉淀作用是在350~380℃温度范围内由低盐度流体发生的。重要的Au-Ag碲化物矿化作用发生于155℃温度时。矿物沉淀是由于初始富CO_2含水流体中液相CO_2的分离造成的。所观察到的泥质蚀变是沸腾带上酸淋滤作用的结果。矿化作用属于浅成热液性质,可能是在热液对流体系存在时形成的。我们推断,毗邻的埃顿-亚尔瓦尔裂谷带中具有形成类似的浅成热液金矿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在开采的罗达尔基拉金矿床以及废弃的特里温福和玛丽亚·何塞法金矿山位于西班牙东南部阿尔梅里亚以东约40km的卡沃-德加塔山火山区内。罗达尔基拉的金矿化主要受破火山口构造控制,而特里温福和玛丽亚·何塞法的脉构造则未受到这种控制。特里温福和玛丽亚·何塞法的围岩蚀变的特征是泥质蚀变(伊利石/绢云母、高岭石)。在特里温福,金矿化脉构造周围的蚀变分带为前进泥质蚀变(多孔石英、明矾石、叶蜡石、迪开石)到泥质蚀变到区域性发育的绿磐岩化。对所有这三个矿山的包裹体研究均表明,金是在170—250℃温度下从低盐度流体(2—5eq.wt% NaCl)中沉淀的。然而,罗达尔基拉的热液体系是由次生流体源供给的。高盐度的含石盐和(或)钾石盐、富液相和以蒸气相为主的含CO_2流体包裹体被认为是岩浆成因的。深部的高硫化作用矿石矿物组合(铜蓝、硫砷铜矿、砷黝铜矿)和部分前进泥质蚀变可能与这些流体有关。因此,使罗达尔基拉金矿床归属于酸式硫酸盐或高硫化型浅成热液金矿床的这些特征的一部分,源于代表斑岩环境是典型的岩浆成因流体,而所有这三个地点的金矿化与可能是海洋成因的低盐度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主要通过包裹体对粤西地区产于岩体内及接触带的梅洞、三水、深塘、大剑洞等金矿床的成矿温度、盐度、压力进行了测定,并做了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粤西地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其含矿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以岩基和岩带形式产出的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主要成矿期温度为220~270℃,盐度为7.2~2.7wt%,密度为的0.81~0.95g/cm3,压力为(1~6)×107Pa,早期成矿以石英-硫化物矿石类型为主,晚期以石英-方解石矿石类型为主,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  相似文献   

15.
魁北克马德莱娜铜矿床的容矿岩石为黑云母角页岩,与麦克杰里格尔花岗岩杂岩体相邻,由网脉状矿体组成,从中心向外呈现出斑铜矿-黄铜矿到黄铜矿-磁黄铁矿的分带现象。矿化早于接触变质主期,与黑云母、钙硅酸盐脉及其蚀变组合伴生。绿泥石-白云母蚀变及石英-碳酸盐脉晚于矿化。脉石英含有低、高盐度的含水包裹体、CO_2-CH_4含水包裹体及无水的流体包裹体。等容线投影图表明,矿床形成于400—600℃,1—2kbar。低的冰熔化温度、低共熔温度表明,某些含水包裹体含钙高。本文建立了以下流体演化模式,即高盐度的正岩浆流体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反应形成富含CH_4和N_2的流体,导致黑云母蚀变。在局部地区,正岩浆流体与钙质层反应,释放出CO_2,使流体中钙质增加,因而导致钙硅酸盐蚀变。主要由地层水形成的低盐度流体,导致了绿泥石-白云母蚀变及石英-碳酸盐脉的形成。从矿化中心向外,水/岩比值降低,从而导致温度和(或)Cu/Fe比降低以及a_(H_2S)增加,这被用来解释硫化物矿物的分带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利用显微测温结果确定混溶CO_2-H_2O包裹体的成分和体积比是目前建立的一种新的图解法。假如仅知某一混溶CO_2-H_2O包裹体的四个变量中的两个变量,其他两个变量便可以从上述四个变量的关系图求得。利用该图解便可根据部分和总的均一温度测量结果推导出CO_2相的体积分数。反过来,如果有可靠的目测体积估算数据,该方法也可以用来确定某个在达到总体均一化之前发生爆裂的包裹体的理论均一温度。该图解法也可用于NaCl含量≤6wt%的混溶CO_2-H_2O包裹体。  相似文献   

17.
用一种新的高压(达700MPa)、高温(达1400℃)显微热台来测量水热蚀变石英和浮岩透长石中压力对流体包裹体和玻璃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影响。在水热环境合成的石英中,在200—250℃和0.1—400MPa的范围内,压力对含水流体包裹体的影响为9℃/100MPa(1 kb)。压力对透长石捕获的流纹质玻璃包裹体的影响更大:在560—850℃和0.1—400MPa的范围内均一温度下降的速率高达70℃/100MPa。  相似文献   

18.
高压低温变质岩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程度很低。本文选择苏胶地体四个有代表性的榴辉岩相岩石:蓝晶石英钟榴辉岩、石英榴辉岩、蓝晶石石英岩和绿帘石石英脉作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榴辉岩相岩石的流体包裹体均程度不同地发生了次生变化.未发现原生包裹体。蓝晶石榴辉岩中的石英包裹体表现为变质峰期的流体成分特征:均—温度较高、冰点相对较低、成分复杂多样,具深源特征;而其它样品则代表退变质阶段之产物:成分简单、盐度较小,且不含碳质包裹体。  相似文献   

19.
新疆香山铜镍矿区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山铜镍矿床位于东天山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铜镍矿带中部,具有较好的铜、镍资源前景。矿区内热液作用发育,出现大量蚀变矿物、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方解石脉状矿石贯穿基性岩石。通过对蚀变矿物特征、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金属硫化物成分等研究,探讨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意义。研究表明,岩石蚀变矿物主要为蛇纹石(两个世代)、纤闪石、绿泥石和黑云母等,说明热液流体具有多阶段特征,含有一定量的卤素挥发分;矿石蚀变矿物主要为针镍矿、紫硫镍矿、红砷镍矿、辉砷钴矿等,说明热液流体的硫逸度逐渐增高;脉状矿石中,石英/方解石中以富液相流体包裹体为主,其大小为4~12μm,气液比5~15%之间,均一温度峰值为200~240℃,表明热液流体具有中高温性质。在对比邻区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硫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认为香山铜镍矿区内热液作用可能为与含铜镍拉斑玄武质岩浆相关的中高温热液事件,它具有富集Pt、Ag和Au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对多尔盖莱金矿带的克洛高一圣戴维兹金矿山和几个小矿山的矿化脉(包括包裹体流体)、蚀变围岩和页岩主岩中的矿物进行了同位素测定。作为矿化主岩的克洛高页岩建造含有方解石(平均6‘’C为一11.5脉PDB)和石墨(平均6’‘C为一22.2幼PDB),得出其平衡的同位素交换温度为300”~315C土20C(可能的变质温度)。矿化脉方解石的碳同位素比页岩中的方解石轻,后者的平均6“C为一12.9%。PDB。矿化脉石英的氧同位素组成(9.6%~11.OM。SMOW)类似于页岩主岩石英(9.4饰~13.6轨SMOW)。由于方解石总是极富‘’0,故即使在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