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损失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当遭受洪涝灾害后,经济损失极为严重。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模拟了1991年洪涝灾害的淹没决策提供了依据。根据预测,当2010年在发生1991年型特大洪涝淹没时,灾害经济损失将可高达773亿元,约为1991年7倍,因此太湖的防洪任务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2.
太湖流域主要城市洪涝灾害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辉霞  蔡永立 《灾害学》2002,17(3):91-96
太湖流域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八个大中城市,是我国产业最集中,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该地区洪涝灾害频繁,这不仅制约了流域中各城市经济的发展,还严重威胁到该地区城市的生存平衡,本文根据生存风险评价原理,结合太湖流域的自然特点,提出成因分析法的指标模型。并通过分析太湖流域八个大中城市的汛期降雨量和地形地貌因子对洪涝灾害生态风险的影响度,得出各个城市洪涝灾害的生态风险度,最后还根据各城市风险度的大小及其主导因素的不同,提出了如何管理洪涝灾害生态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淮河 太湖流域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利华 《灾害学》1992,7(3):43-47
本文分析了淮河和太湖流域1991年夏季特大洪涝灾害的成因,认为这次灾害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为因素的作用。洪涝灾害是淮河和太湖流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了解了这些成因,就可以为今后本区的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扼要叙述了太湖流域1991年的灾害概况,从气候、地形和水系特征等方面说明太湖流域存在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条件,指出人为不恰当活动是加剧洪涝灾害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最后对治理对策提出了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的自然属性和承灾体的社会属性两方面出发,选取降雨量、水系及地形作为洪灾危险性评价因子,人口密度、平均GDP及平均播种面积为洪灾脆弱性评价因子,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层次分析法,得到研究区洪灾危险性区划图、洪灾脆弱性区划图及洪灾风险综合区划图。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江苏片大部分地区的洪灾危险性较大,阳澄淀泖区、武澄锡虞区洪灾危险性程度明显大于湖西区,尤其是阳澄淀泖区;经济发达的阳澄淀泖区、武澄锡虞区的洪灾脆弱性比湖西区大;洪灾风险程度较大的地方分布在地势低平、河网密集的阳澄淀泖区及武澄锡虞区的东部,随着湖西区经济迅速发展,洪涝灾害的风险也将增大。  相似文献   

6.
太湖上游的水文特征及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57~1988年太湖上游主要入湖河道的水位和流量变化规律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基于年径流量,对太湖上游河流每年的丰枯等级进行了评价,讨论了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特征,提出了可根据本文所分析结果进行太湖洪涝灾害预测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以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部位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应用Bootstrap方法预测了各市县至2030年的GDP值,进而基于海面-地面系统演变模型,就海平面上升到2030年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多场景模拟与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区域内经济发达的市县多处于地势低平的地区,未来海面上升对太湖流域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极为显著,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各县市地形地貌条件及其经济发展水平。当海面上升值为23 cm、31 cm和60 cm时,受影响面积和GDP损失分别高达13.2%~24.0%和15.7%~26.9%。海面上升影响表现出区域分异的特征,以太湖、长江及其各支流为中心向外扩张,中部平原、洼地受影响较为严重,外围的北部和东部受影响较小。区域未来发展应考虑分区治理及区域内联合策略,以积极应对海面上升的可能威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91年淮河和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成因和减灾对策进行了概略分析,指出减灾的重要问题是坚持流域综合治理和区域综合开发战略,并推行现代集约农业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曲华  况明生  姜世龙  孙秀峰 《灾害学》2005,20(2):106-109
洪涝灾害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市洪涝灾害的特点,总结了历年来的洪涝灾害及造成的损失,最后针对洪涝灾害的特点提出建立重庆市洪涝灾害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的广东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是洪灾评估与管理的重要内容.运用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借助GIS 平台对广东省进行了洪涝灾害风险区划,以期对该省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洪灾形成的主要因子,选取自然致灾因子危险性、承载体社会经济易损性和抗灾指数3个指标,借助ArcGIS软件分析得到了广东省洪涝灾害危险性分区图、社会易损性分区图和工程防洪能力分区图;最后,按照风险评估理论将3个指标进行叠加后,形成了广东省以县为单元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集中在河流汇聚的中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易损性最高的地区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地区;抗灾能力最弱的地区集中在粤北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综合各种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虽然处于高危险区上,但因其防洪能力较强,降低了受灾风险;而粤北山区因防洪能力较弱,处于高风险区.评价结果与广东省近几年的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0513号台风"泰利"灾害成因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5年8月31日到9月4日,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河南6省遭受0513号台风“泰利”影响,造成1 962.4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死亡失踪159人,直接经济损失154.6亿元.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和诱发的气象次生灾害是该台风灾害形成的根本原因.针对台风灾害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理论和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灾变预测。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其中7月损失最大;1990年以来暴雨次数虽然有所减少,但暴雨洪涝造成的损失却明显增加;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可划分为严重洪涝区、重洪涝区、中洪涝区和轻洪涝区,严重洪涝区位于松花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大庆市、伊春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和哈尔滨市。根据灰色灾变预测理论预测2013年出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500 000 hm2、可比经济损失≥50 000万元)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2016年。  相似文献   

13.
正大气对人类的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称为气象灾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出现次数最多,发生范围最广.危害面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联合国的有关报告指出,过去十年全球发生的气象灾害,导致30多万人丧生,造成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质务件复杂,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雷电、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大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雾霾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气象灾害占我国自然灾害的71%以上.每年气象灾害要造成国民经济数千亿元的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松花江干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黑龙江省内的松花江干流流域作为研究区,从现代灾害风险理论出发,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灾害风险评估数学方法,对松花江干流流域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在空间分析基础上,通过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以及区域防灾减灾能力的分析,确定影响各个县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具体方面.并将因子集成为洪涝灾害风险指数(FDRI),在此基础之上绘制出松花江干流流域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洪涝灾害风险以哈尔滨和佳木斯两市最大,上游洪涝灾害风险大于下游.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技术的河北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河北省1998-200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全省147个县市的自然、社会经济以及防灾减灾等要素,采用G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方法及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得出河北省县级洪涝灾害风险指数并绘制出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和邯郸4个市区及邯郸武安市由于暴露性和危险性指数较大,其洪涝灾害风险的可能性最大;由于张家口坝上地区地势平坦且暴雨日数很少,太行山前的平原地区大都是旱涝保收型耕地,其洪涝灾害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16.
闵骞 《灾害学》1995,10(3):70-75
1994年江西省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风雹灾害和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近44万ha,受灾人口114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3亿元,系全国重灾省份之一.本文对其中的三次主要自然灾害的灾因、灾情及减灾中的问题、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中国十大自然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灾博览》2006,(1):43
一、华南、江南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2005年6月16日,浙、闽、赣、湘、粤、桂6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共计2127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79.9万人,死亡 165人,失踪7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1140千公顷;倒房2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7亿元。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的城市化及城市洪涝灾害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城市洪涝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城市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使城市洪涝灾害损失日趋严重。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在已有城市洪涝灾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城市水文学的概念应用于水力学模型之中,通过对深圳市洪涝灾害的数值模拟,初步探明了城市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城市洪涝灾害的成灾模式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一个通过水、电、气、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等国民经济命脉系统联系在一起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社会活动中心于一体的人口资产密集区。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在发展的同时深刻地改变了当地自然环境,增加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城市洪涝灾害损失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城市洪涝灾害损失的基本模式,除了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和物资直接受损毁外,更在于命脉系统因灾瘫痪导致社会经济活动中断;地下设施迅速发展加重了洪涝灾害风险;建筑物内部财产损失比重增加;以及由洪涝灾害促使持续发展受阻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提起百慕大,人们自然就会联想起神秘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区,"三角区"是海域,而百慕大是地名,它的全名是百慕大群岛,是英国的海外领土,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6.65万(2008年估计),黑人占54.8%,白人占34.1%,混血人占6.4%,位于大西洋之中,其首府是哈密尔顿。百慕大经济繁荣,主要以金融业为主,其次是旅游业,人均GDP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