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开发研制H65黄铜薄壁小直径天线套管的拉伸工艺及理论,并对管材拉伸及模具使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进而对游动芯头的应用,提出了工艺改进和提高管材表面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日前,由上海市科委与上海市环保局联合资助的上海大学完成的“染料印染类废水高效专用混凝剂研制与开发”课题在上海通过鉴定。该课题以三聚氰胺、乙二醛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有机絮凝剂PM,为降低其成本及相关特性,对其进行改性合成了PMU,分别对PM、PMU的合成条件及絮凝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分子量、稳定性及结构特征、废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环境标准物质是以环境监测为用途,主要以环境基质为候选物,并对其中目标污染物进行定值的一类标准物质,海洋沉积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标准物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综述了海洋沉积物POPs环境标准物质的研制技术。主要对海洋沉积物POPs标准物质研制程序如候选物、分析与定值方法及加工检验等进行了分析及论述,并对海洋沉积物POPs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耐淋雨试验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行研制的耐淋雨试验系统进行了介绍。设备研制中对试验系统的试验台升降及旋转系统、降雨强度调节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根据环境试验要求,指出了该试验设备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淋雨滴雨合一、受试面转换和温度调控等技术难点,并给出了解决途径。该试验系统研制成功,为考核装备的环境适应性和产品可靠性提供了科学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的国情开发、研制了CDS-Ⅱ系列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论述了该装置研制的原则,介绍了该装置的技术指标及特点,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韩国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可在血管内自由移动并清除血栓的"血管机器人"。韩国全南大学日前发表公告说,该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这种机器人直径约1毫米、长5毫米。研究人员已在迷你猪的血管内成功对这种机器人进行了试验,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查询及风险评价系统"开发研制的GIS平台,VB为二次开发工具,利用OLE技术集成开发.系统实现了对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的可视化查询、空间分析和综合评价,并为实施海岸带灾害地质综合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一种能够高效强化太阳紫外光辐射强度的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设备,在自然环境环境中,用于高分子材料及制品、零部件的耐光老化高加速试验与快速评估。方法 自然环境超高加速光老化试验系统研制主要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基于3个太阳辐射强化原理,开展紫外反射镜开发,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试验主机、太阳能供电分系统和控制分系统等,对主机结构进行有限元强度和变形量分析,开发以PLC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和以触摸屏及计算机为媒介的人机交互软件。结果 研制的自然环境超高加速光老化试验系统采用太阳能清洁能源供电,实现了40倍以上的太阳紫外辐射强化。结论 研制的自然环境超高加速光老化试验系统加工与制造难度小,加速倍率高,环境友好,使用效费比高,更适用于户外装备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耐光老化评估。  相似文献   

9.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开发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制与应用已成为环境科学和化学工作者的热门课题。本文将迄今已开发出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按聚铝、聚铁、复合型、聚硅酸金属盐四大类,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制备方法及用途。对其基础理论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简要概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可降解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论述了目前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现状,着重介绍了日本及欧美的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制情况,并列出了部分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料、共聚成分及生成的聚和物。  相似文献   

11.
促进经济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清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清洁生产的定义。通过与末端治理的比较,分析了清洁生产的优点:(1)能满足持续发展的要求,(2)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3)减少了末端治理的压力和二次污染的可能,(4)改善了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5)解决了环境与经济两层皮的矛盾。并以3个具体例子进一步说明清洁生产是促进经济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往开发区区域环评编制对象主要是新建开发区,较少涉及工业用地开发强度几近饱和的老开发区。本文以江苏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中新闸工业园区的区域环评为例,围绕“优化、调整、再优化”的思路,阐述了此类开发区环评编制的评价要点及方法,以及开发区环评编制过程中如何与规划调整的反馈互动的机制,系统地提出了老工业区环境评价的技术体系,为此类经济开发区的合理规划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胞外聚合物合成与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胞外聚合物絮凝剂研究与发展概况;讨论胞外聚合物絮凝剂的结构、性能及作用机理;重点介绍了胞外聚合物絮凝剂产出、絮凝条件以及应用的研究;胞外聚合物絮凝剂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复合体系发展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条线索为基准 ,从起源、发展、应用等多个方面将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进行了方法学的比较 ;对二者复合体系以环境生态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动态 ,通过基塘系统、缫丝厂废水治理、污染净化生物栅技术、蚯蚓生物滤池以及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借鉴行为-压力-效果-冲击-反应(BPEIR)概念模型及特尔菲法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1991年至2005年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从1991年-2005年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2.44%。其障碍因素呈现出从90年初期的社会经济因素和资源循环利用为主,90年后期资源减量投入为主,而到21世纪主要以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为主的变化趋势。根据评价结果,为提高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处黄河中游的无定河流域,是典型的过渡地带和生态脆弱地区。通过分析流域城镇格局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人地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城镇枢纽地区,在唐代及以前为弓形,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唐末以后为三角形,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以人文因素为主。当代流域城镇格局继承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但城镇发展动力主要是长城沿线的资源开发和城镇建设,这些活动对局部地区的植被覆盖产生了冲击型影响;同时以退耕还林、防风治沙等为代表的生态保护政策也已经显现出积极的效果。建议流域的城镇发展要合理确定人口与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集中在榆横和靖边等主要城镇周边布局,并且以河流为骨架构建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7.
概要论述了型号研制中环境工程的意义,环境适应性试验作为研制试验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型号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高加速寿命试验的目的、使用应力及其施加方法进行了分析,结合某导弹武器系统研制,高加速寿命试验提供了更宽广的科研手段。  相似文献   

18.
藏北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元  王玮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7):1209-1220
藏北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然而,草地退化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不仅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生态屏障安全和当地的畜牧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着藏北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藏北那曲地区为例,利用复合生态系统场方法,构建了以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通过对1985-2008年那曲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分析,定量评价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表明,藏北那曲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位已超过了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发展势缺乏潜能,协调性较差,可持续发展度很低,草地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9.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67,自引:3,他引:64  
运用BPEIR概念模型及特尔菲法选择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1985至2003年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1985年以来,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依次历经缓慢提升、快速发展以及目前的稳定发展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化趋势增强,综合评价指数分布在区间(1,1.5)内;并对2003年影响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发现资源减量投入成为主要限制因素。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安全对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依次为57%、19%、13%和11%。为提高现阶段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建议,比如减少物质投入,推广适合本区域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产模式,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构建经济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科学评估其影响有助于建立更可持续的水电开发模式。以武江干流为例,利用当量因子法和功能价值评估法,分析了武江干流梯级水电开发对受淹没影响的河岸带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效益及损失,并就其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武江干流水电开发使受淹没影响的河岸带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本身的服务价值均出现增加,价值增量主要体现在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等服务方面;武江干流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正效应主要体现在发电、水文调节、气体调节等方面,负效应主要体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等支持服务方面。研究认为不同规模水电站的正负效应侧重点不同,不同流域单位电能的生态损失难以直接横向比较。结合多年来武江鱼类资源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鱼类生物损失指数的变化趋势,探讨了水电开发在时间上的累积生态效应及水电服务的空间格局差异。由于生物多样性等服务的影响难以用货币直接衡量,加上水域的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远高于其他生态用地类型,导致负效应的价值评估偏保守,武江干流水电开发的正负效应之比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