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四分队十一号钻机老工人秦士练,一贯精心爱护安全帽,人们称赞他是为国家节约防护用品的好榜样。 本来按规定,钻探工人的安全帽一年可以换一顶 但秦士练的一顶安全帽已经用了五年多。他时时想到,国家发给我们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党对工人的爱护和关怀,我们有责任爱护它、节省它。因此,他五年多如一日,精心保管、爱护安全帽,从来不象有的同志不在意地用安全帽垫坐或用它装东西。下班后,他象战士爱护枪枝那样,把安全帽挂在固定的地方。每当他探亲、出差时,就把安全帽洗得干干净净后锁在箱子里。安全帽的衬布坏了,他就自已缝;帽…  相似文献   

2.
进入车间现场要戴安全帽,这是常识.也是公司的规章制度。可有人脑子里就是没有这根弦.常常忘记戴安全帽.以至于高空落物掉下来.差点砸破了头,也差点送掉了命。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检修车间的小彪。小彪算是彪形大汉,又高又胖.体积有常人一个半大,走起路来摆啊摆的.干起活来倒有一把蛮力气.班上的重活脏活他都干在前头.所以班上人还都蛮喜欢他的。  相似文献   

3.
走进上钢三厂平炉车间,就会看见有些工人的安全帽上画有一道红圈。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戴红圈安全帽的都是新工人。因为平炉车间里天车多,地面上操作的工人大都要与天车打交道。新工人技术不熟练,与天车驾驶员配合不默契,容易发生与吊运物碰撞事故。为了保证新工人的安 全,平炉车间安全组 决定在发给新工人的 安全帽上画一道红 圈。这样,天车驾驶 员在吊运物件时就能 注意避让,与新工人 配合操作时更加耐心 和细心。新工人自从 戴上这种安全帽后, 再也没发生与吊运物 碰撞的事故。安全帽上的红圈@张若谷  相似文献   

4.
深入生产一线掌握资料在圣汇气体化工装备有限公司车间,人们经常看到一位头戴白色安全帽、面带笑容的中年汉子,他就是公司总经理助理、安保部经理王林法。  相似文献   

5.
一天,硫铵车间修理工段架工杨述功和气焊工韩建国等几个同志,到硫铵工段更换七、八号母液槽的排气筒。当割到七号排气筒时,发现房上有碎瓦片往下掉。杨述功见韩建国没戴安全帽,感到有危险,就动员他找一顶安全帽戴上。开始,韩建国还不以公然,认为“没事”,是“多余”,杨述功还劝他要“以防万一,有备无患”。这时韩建国才借了一顶安全帽戴在头上。就在他们干得十分起劲的时候,八号排气筒上部的铅座,大约有十七八斤重,受到震动后,从四米多高的地方掉了下来,正巧打在韩建国的头上,又从背部擦过。由于戴了安全帽,头部没受影响,只是背部受了点伤。…  相似文献   

6.
一顶安全帽     
安全生产一顶安全帽,撂在车间墙脚旁。师傅拣起它,语重心长对我讲:“一顶安全帽,价值几元不算少。勤俭办工厂,一分一厘不丢掉。一顶安全帽,过去工人戴不到。可恨资本家,只把工人当根草。一顶安全帽,戴在头上暖心房。感恩共产党,大干快上向前闯。”师傅一席话,意义讲得多深长。上工戴起它,安全生产有保障!一顶安全帽@朱富祥  相似文献   

7.
2002年秋的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收到了一封名叫伊凡诺维奇的孩子的来信。孩子在信中说总统戴着安全帽不好看,希望他以后不要再戴。原来,不久前普京总统到一个石油公司视察,他按规定戴上了安全帽。那位孩子在电视中看到后,认为普京不戴安全帽更帅气,所以写来了这封信。  相似文献   

8.
周洪臣 《劳动保护》2008,(7):113-113
编辑同志:请问,进行汽车修理作业时是否需戴安全帽?国家对此有无相关规定?周洪臣先生:来函收悉。进行汽车修理作业是否需戴安全帽,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是生产汽车的企业,在车间中工作时,工人必须佩戴安全帽。属于这一类企业的维修工人,应按企业规定,佩戴安全帽。  相似文献   

9.
<正>新闻4月11日,一名建筑工人窦师傅在某视频平台上传了一段短视频。视频中,他手持两个安全帽,并介绍说,黄色的是一线工人的安全帽,红色的是领导安全帽,然后将两个安全帽猛烈碰撞,之后黄色安全帽顶部被直接撞碎,红色的却完好无损。这段关于  相似文献   

10.
生命之帽     
<正>我家书柜里,存放着一顶安全帽,一顶火红的安全帽。它虽陈旧,刮迹累累,但它仍然结实,火红的色彩夺人眼球。每每看到这顶安全帽,我思绪万千,忍不住用手擦拭着它。一抬手,手上的疤痕一览无遗,映衬在安全帽上,是那样的醒目,那样的刺眼,思绪不禁又回到了那惊心动魂的一天。  相似文献   

11.
一次,一个工人在仓内铲煤时,煤山倒坍,把他淹没在煤海中。由于他载了安全帽,帽内的空气使他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呼吸,维持到抢救人员把他扒出来,避免了一场死亡事故。安全帽是救生帽@张有义$上海港务局第七装卸区 @刘坤裕$上海港务局第七装卸区  相似文献   

12.
以煤矿洗选车间为调查对象,使用噪声仪、温湿度仪、粉尘仪等设备对工人的作业环境进行现场测量评价,采用问卷法对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工业工程改善设计原则,设计出一种集耳塞、口罩、安全帽于一体的多功能安全帽,并进行了佩戴测试。结果表明,该安全帽对煤矿安全行为管理和工人的职业健康改善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这不是笑话,而是一个真实的事,一次下车间劳动,见到安监科的同志教一名“老机关”怎样佩戴安全帽,联想到一些管理人员平时拿安全帽当摆设的现象,不由得想议论上几句。 安全帽的佩戴是有一定要求的,其保护作用与能否正确佩戴有直接关系的道理也是很明显的。按要求佩戴,安全帽才能在关键时刻保安全,反之,其保护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安全帽佩戴得不正确,表现出随意性,实质是拿着安全当儿戏。说它是安全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点,或者是安全观念不强的一个反映,或者是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的一种流露,都不为过份。  相似文献   

14.
在大冶有色铜山口矿露天采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时而上机台、时而钻铲底,认真寻找隐患的人。他,就是为矿山建设奋斗20多个春秋的车间安全员许敬武。 年近五十的许敬武对安全工作认真负责是出了名的。他深知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在生产现场,每天总是不辞辛苦地凭着两条腿在生产现场转个不停,发现隐患及时  相似文献   

15.
夜已很深了,四周寂静无声,只有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墙上挂着的一顶红色的安全帽,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他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已过花甲之年.一年前,他很幸运被召入本市一家大型企业工作,这在偏僻的小山村里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村里的人都夸他有出息,父母更是喜笑颜开,儿子终于有出息了.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乌敏河林业局安全经营所集材工周吉顺用五元钱换来一条命。 小周是1980年的新工人,因他从小在林区长大,对林业生产觉得无所谓,干活不戴安全帽,经领导多次教育,仍不在意。为了严肃纪律,领导按规定罚他5元。 此后,小周思想虽然不通,作业时还是把安全帽戴上了。说来也巧,一天小周正在低头捆元条,不料集材车牵引的木头挂着后面的一棵小树,小树反弹了起来,“叭”的一声正打在他头上。他惊呆了.摸摸头,居然没伤着,再望望地上那顶被打碎的安全帽,想了很多……从此他到处说,用五元钱换来一条命。五元钱换来一条命@吴恩源…  相似文献   

17.
不徇私情     
"谁说的七月流火,现在都八月了,立秋都过了,怎么老天爷还把人往火锅里扔?"许可一边用钳子拧紧阀门,一边大声嘟囔着。红色的安全帽在耀眼的骄阳下变得不再鲜艳了,安全帽的里面像刚开锅的蒸笼,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21日,某厂容器一车间在吊装蛇型管过程中,吊车突然断电失去控制,吊着的工件随着惯性滑向正在聚精会神工作的操作工人,在场的同志都惊呆了。只听“啪”的一声,安全帽被砸掉在地上,而操作工人却安然无恙。 1月12日,某厂冲压车间烧炉的铆工李某突然手捂脑袋发出一声惨叫,人们循声跑去,只见李的头部被砸了一条约六厘米长的大口子,流血不止。原来李在工作时未按安全规定佩戴安全帽,被吊车震落的螺栓砸中。两则事例,一正一反,发人深省。希望大家进入工作岗位时,一定要按规定戴好安  相似文献   

19.
“制度要兑现,干部是关键”。重庆汽车制造厂几位领导干部认真遵守安全制度。受到职工好评。 6月18日,该厂召开CQ340型4.5吨自卸车质量评议会,邀请了省、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50多位代表参加。大家观看了样车表演后,由厂几位领导干部陪同代表们到车间参观。当他们走进二车间时,车间副主任古大铭发觉有三位女代表没戴安全帽,就立即迎上前去,向率队参观的厂领导提出:按厂里规定,进车间参观的人应戴安全帽,若未戴,要对负责接待的人罚款。 在场目睹这一情况的职工纷纷议论;当着这么多会议代表,古主任将厂领导的“军”,胆子真不小!也有人说:罚不上…  相似文献   

20.
“饶安全”本名饶江林,是武钢乌龙泉矿活性一车间的安全员。由于他在安全上严管理、严考核、严自身,矿里的干部职工送了他一个善意的外号——“饶安全”。“饶安全”有一个记工作日记的习惯,在他的日记上,记录下了一车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