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宣威市和富源县空气和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威市和富源县位于我国云南省东北部,是全世界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当地居民在不通风的房间内燃烧烟煤做饭或取暖造成了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燃煤造成的污染物中是导致两地居民肺癌持续高发的主要原因,多环芳烃是最可疑的致病因子之一。2008年1月,分别用聚胺脂泡沫和玻璃纤维滤膜采集了当地9个点位室内、室外空气中气相和颗粒物相中的多环芳烃,同时采集了对应点位的土壤样品。通过对样品的分析,考察了当地空气和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特征以及来源。结果证明,当地空气和土壤中存在严重的多环芳烃污染,室内污染显著高于室外,然而随着当地工业的发展室外污染同样不可忽视,主成分分析结合比值法证明,当地室内外多环芳烃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煤炭的燃烧。对空气颗粒物和土壤中多环芳烃浓度进行了比较,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PAH)的产生是由于矿物燃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其它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并以颗粒状态存在于大气中,因为PAH多数涉及到诱变或者致癌的.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松针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松针、苔藓类等植物可有效的监测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为了解青岛市松针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本文使用索氏提取、氧化铝-硅胶净化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青岛市6个不同区域的松针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该方法的提取净化效率在70.8%以上。在6个采样点中,1号采样点松针中的多环芳烃含量最低,平均为7.54ng/g(湿重含量),5号和6号采样点最高,分别为41.0ng/g和39.6ng/g。多环芳烃浓度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冬季〉夏季;松针中三、四环多环芳烃占总量的82%~90%,苯并(a)芘与多环芳烃总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典型农业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省典型农业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六种典型区域农业土壤普遣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其中污水灌溉区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用中流量采样器采样,超声波萃取,硅镁型吸附剂柱层析预分离.高效液谱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实验方法,在16分内可分高萘、蒽、芘、苯并(a)芘、苯并(ghi)苝等15种多环芳烃.已在大气环境的实际监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郑州市2004年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环境空气中15种优控PAHs的浓度范围为未检出-698ng/m3,强致癌性物质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100%,其浓度范围为1.56~136ng/m3.PAHs类物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在不同功能区变化趋势为工业区>混合区>交通密集区>文化区>对照区. 相似文献
7.
8.
9.
10.
微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中16种多环芳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丙酮/正己烷(1∶1)混合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16种多环芳烃组分,各组分萃取率为66%~83%,萃取效果较好。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串联可同时测出16种多环芳烃组分。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响应的组分检测限为2 5μg/L~5 0μg/L,荧光检测器响应的组分检测限为0 01μg/L~0 1μg/L。对25μg/L16种多环芳烃标液作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差均<5%,精密度好。取两个交通干线环境空气样品作TSP中多环芳烃测定,16种组分中除蒽、茚并(1,2,3cd)芘、芘、苊烯4种组分外,其他12种组分均有检出。 相似文献
11.
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大气颗粒物中元素污染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在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E)和其参考区(S)采集了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利用等离子体电感耦合质谱(ICP-MS)检测了13种元素。结果表明,E地区大气TSP中各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区,特别是污染元素Zn、Cu、Cd、Sn和Pb。E地区和S地区TSP中元素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似,TSP中地壳元素质量浓度夏季高于冬季,而污染元素冬季高于夏季。E地区和S地区TSP中Cu、Zn、Sn和Pb的富集因子(EF)100,E地区EF值高于对照区,说明这些元素主要来源于电子垃圾处理过程;而Mg、K、Ca、Ti、V、Mn、Fe、Co和Cd的EF值为1~10,说明元素主要为自然来源。 相似文献
12.
13.
洛阳市空气微生物污染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皿沉降法对洛阳市空气微生物浓度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真菌和总菌的浓度分别为7448CFU/m^3、782CFU/m^3和9063CFU/m^3,真菌与总菌的浓度比值为8.64%,空气质量处于微污染水平;空气微牛物浓度空间差异显著,可分为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微污染和较清洁4个等级;从功能区划看,商业交通混合区污染最重,生活区和工业区空气质量最好;空气污染微生物主要为G^+球菌和交链孢,其次还有少量芽孢杆菌和青霉、曲霉、毛霉等。 相似文献
14.
对淮安市5个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区域土壤中PAHs的平均质量比为1 641 μg/kg,城市附近区域--淮海南路旁农田、大运河畔城南农田、北京新村土壤中PAHs的质量比最高,分别为3 421 μg/kg、1 730 μg/kg和1 779 μg/kg,其污染特征因子为苊、菲、荧蒽、(艹屈)、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等;远离城市的区域--洪泽湖畔农田、洪泽湖大墩岛农田土壤中PAHs质量比较低,分别为716.3 μg/kg、560.9 μg/kg,污染特征因子为芴、苊、菲、(艹屈)等. 相似文献
15.
杭州主城区大气臭氧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利用2004年至2007年空气污染监测数据,比较现行API指数和修正后API指数的差异,分析修正后O3污染的变化状况,研究O3污染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O3作为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指标,对修正后API指数的影响很大。与现行API指数相比,4年来修正后API指数的污染率大幅度增加,并且各季节的污染率越来越接近,2007年污染率在25%左右。2007年各季节修正后API指数污染天数中O3污染天数所占百分比分别是春季为52%、夏季91.6%、秋季20.8%、冬季O3,未出现污染。 相似文献
16.
欧盟空气质量监测现状及加强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欧盟空气质量监测政策和监测网络建设现状两个方面描述了欧盟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空气污染现状和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欧盟的经验,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力度、逐步健全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研究、完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库、开展能力建设、提高公众参与度等加强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双碳\"战略背景下,基于2018-2021年中国30个省域的数据,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方法,运用能源消耗数据和排放因子核算碳排放量,分析了中国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减排协同效应量化评价法评估了各省市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在逐年增加,但增速自2021年开始减缓;形成了以华北、华南地区为中心的碳排放高值区,大致呈\"南低北高\"格局,多数省(市)的碳排放量及增速仍表现为增加态势;约70%省(市)的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空气质量尚未形成协同改善效应,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碳排放的控制.建议中国各省(市)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因地制宜发展低碳技术以减少碳排放,实现减污降碳协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