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巢湖流域水质状况与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巢湖湖区、巢湖环湖河流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九五”以来,巢湖湖区水体以劣Ⅴ类为主;2000年以来,巢湖主要环湖河流中,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和双桥河入湖常年水质为劣Ⅴ类,其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巢湖流域水体污染特征为:城市河段污染较重。点源污染较为集中;面源和生活污染贡献较大;从1998年以来,TP与TN质量浓度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巢湖流域水质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表明,巢湖湖区整体上尚不能达到规划的目标。到2005年东半湖能稳定达标。南淝河能否实现达标排放。取决于合肥市的污水处理率及处理效果。十五里河、派河、双桥河水质受点源控制,只要加强管理,可达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北运河流域河流沉积物中氮磷污染物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北运河流域属于典型缺水型城市纳污河流,沉积物释放的氮磷污染物已成为阻碍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因素。利用自制环形水槽,对不同流速下沉积物中氮磷的动态释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沉积物中氨氮平均释放速率1 136 mg/(m~2·d),磷酸盐平均释放速率为145 mg/(m~2·d),在流速0.05 m/s的缓流水体中,氨氮平均释放速率为1 408 mg/(m~2·d),而磷酸盐平均释放速率为125 mg/(m~2·d)。流速增加会显著促进氮素的硝化作用,使水体中氨氮浓度降低,硝酸盐氮浓度上升。同时,流速增加导致水体中颗粒物含量增加,促进磷吸附行为,水体中磷酸盐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通过2019年6—12月对相思江流域(临桂段)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监测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污染初步溯源和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对氮磷质量浓度空间变化插值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氮磷污染严重,TN和T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312 mg/L~14.744 mg/L和0.004 mg/L~0.452 mg/L,TN质量浓度枯水期高于丰水期,TP两水期大致相等。研究区内非点源氮磷呈现出明显空间变异性,上游氮磷污染最为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中禽畜养殖和生活污水是流域内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大通湖主要污染物TN、TP和NH3-N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于2017年9月对大通湖及周边河流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通湖周边入湖河流的ρ(TN)为0. 74~2. 18 mg/L,ρ(NH3-N)为0. 094~0. 874 mg/L,ρ(TP)为0. 02~0. 243 mg/L;湖体ρ(TN)为0. 82~1. 47 mg/L,呈现湖体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ρ(NH3-N)为0. 14~0. 42 mg/L,但整体差异较大,高值区主要在大通湖西南及东部,ρ(TP)为0. 160~0. 289 mg/L,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TP为湖体的主要污染物,湖体的ρ(TP)变化呈现出从四周向中部增加的趋势,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大通湖正南及湖心处;根据2016年大通湖区域污染源统计及入湖污染物计算,大通湖水环境的TP污染负荷大小排序为农田径流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工业污染网箱养鱼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5.
黄河口的水质、底质污染及其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2001年在黄河口附近所取的3处水样和3处泥样中污染物的含量,并与历史数据进行了比较.利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水体泥沙质量标准等分别对水体和底泥中的重金属(砷)和氮磷污染进行了评价.认为黄河口的水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汞和氮;泥沙污染尚不严重,但污染物的增长率高;水体中较高的氮含量和泥沙中氮含量的迅速增高可能会对渤海湾的富营养化情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千岛湖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析其污染分布特征,并评价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千岛湖沉积物中OM、TN、TP平均值分别为1.44%、1.86mg/g、0.89mg/g。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城区库湾、新安江干流沿线污染相对较重;垂直分布,OM、TN、TP整体上均从湖底由下而上呈逐步上升变化过程。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湖沉积物中OM、TN、TP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氮、磷多以有机形式存在。C/N值表明,该湖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自内源的水生生物分解。评价结果显示,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1.1~4.2,该湖整体上处于重度污染水平,TP污染重于TN;有机指数范围为0.04~0.52,整体上属于轻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7.
滆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和氮磷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对滆湖水体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水体氮、磷及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初步探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氮、磷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滆湖水体的ρ(TN)在冬春季较高,ρ(TP)四季的差异不大,在空间分布上,北部湖区的ρ(TN)、ρ(TP)均高于南部湖区;大型底栖动物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霍甫水丝蚓和中国长足摇蚊,其丰度在时间上均表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不明显;CCA分析表明滆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规律显著,且氮含量是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影响因子;对优势种的丰度与氮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滆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与TN和NO_3~--N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洪泽湖作为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泊,是江苏北部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之一,研究其湖滨带表层沉积物氮、磷、有机质的污染情况对维持洪泽湖水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20年8月于洪泽湖湖滨带采集的43个表层(0~10 cm)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洪泽湖湖滨带表层沉积物TN、TP、OM含量范围分别为232~2 152 ,123~439,0.91~18.65 mg/kg,均值分别为985,276,10.93 mg/kg;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东部大堤、成子湖和西部区域的TN、TP、OM含量高于过水通道;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沉积物中ω(OM)与ω(TN)(r=0.705,P<0.01)、ω(TN)与ω(TP)(r=0.504,P<0.01)呈显著正相关;洪泽湖湖滨带表层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0.45~1.88,平均值为0.93,有机污染指数范围为0.001~0.221,平均值为0.067,2种评价方法均显示洪泽湖湖滨带表层沉积物中TN、TP、OM整体处于清洁—轻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西北地区封闭式湖泊水质恶化原因及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以宁夏沙湖为研究对象,对沙湖2012—2017年水体污染物总量变化趋势及沙湖周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沙湖水环境质量变化主要由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输入造成,其中内源性污染源主要为沙湖沉积物污染物释放,沙湖水体沉积物通过孔隙水向沙湖水体转移的CODMn、CODCr、TP、TN、氟化物分别占水体总污染物的6.4%、6.6%、16.6%、14.2%、31.4%;沙湖外源性污染源主要为黄河补水和农垦集团稻田等面源污染,其中黄河补水向沙湖 转移的 CODMn、CODCr、TP、TN、氟化物分别占沙湖水体污染物总量的49%、30%、279%、99%、13%,沙湖周边面源性污染通过渗透作用向沙湖水体输入的CODMn、CODCr、TP、TN、氟化物分别占沙湖水体污染物总量的23%、18%、52%、34%、19%,外源性污染物输入占沙湖水体污染物总量CODMn、CODCr、TP、TN、氟化物分别为72%、48%、331%、133%、32%,但由于水体自身净化作用, TP和TN已大幅度降解。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城市非点源污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监测降雨径流水质,研究了北京市城市非点源污染的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地表径流水排入任何地表水体都会对其造成污染,且城市地表径流水的大部分水质指标已经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的三级标准,因此,我们对待城市地表径流水应该如对待污水一样处理。对于TN、TP、CODCr、BOD5浓度,路面径流要高于屋顶径流,而对于SS浓度,屋顶径流高于路面径流。总磷TP颗粒吸附态的污染物对总污染物的贡献最大,对于路面径流高达83.1%,对于屋顶径流为68.6%,其次是CODCr,总氮TN的颗粒吸附态的贡献较低。通过沉积或过滤去除城市地表径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可以提高城市地表径流的水质。所有污染物随降雨过程变化的总体趋势为雨水初期径流污染物浓度很高,随降雨历时的延长,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初期径流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甘肃渭河桦林断面月度水质不稳定达标的问题引起了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掌握桦林断面汇水范围面源污染现状,对控制流域面源污染和促进水质稳定达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遥感分布式污染估算(DPeRS)面源污染评估模型,对2018年黄河流域甘肃桦林断面汇水区面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开展多类型污染量产排特征解析。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量方面,2018年甘肃桦林断面汇水区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重铬酸盐指数(CODCr)面源污染排放量分别为11 591,2 697,7 141和1 458 t,入河量分别为2 184,512,1347,263 t;空间分布上,氮型(TN和NH+4-N)排放负荷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陇西县、武山县县段和岷县县段;武山县县段TP排放负荷较为突出;CODCr型面源污染高负荷区主要分布在陇西县、渭源县县段和武山县县段。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排放负荷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氮磷型(TN、NH+4-N和TP)入河高负荷区主要分布在武山县县段、陇西县、临洮县县段;CODCr型面源污染入河高负荷区呈分散分布。漳县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量较高,漳县西部、陇西县和渭源县县段北部局部地区泥沙负荷量较高。枯水期污染治理仍是保障水质稳定达标的关键期,农田径流是渭河桦林断面所在汇水区氮磷型面源污染的首要污染类型,畜禽养殖是CODCr型面源污染的首要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12.
宁夏典农河是黄河宁夏段的主要入黄排水沟之一,其水质状况对黄河宁夏-内蒙古段跨省流域水质安全至关重要。选取典农河2011—2020年10个监测点位的16项水质参数,采用综合污染指数(WPI)法,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该流域水污染特征,并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估,对污染因子和污染原因进行解析,最终提出管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影响典农河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NH3-N、TP、TN,对应的年均浓度范围分别为22.3~71.5、0.64~9.09、0.173~0.662、2.89~21.52 mg/L,超标率分别为46%、8%、13%、85%。典农河2011—2020年WPI范围为0.59~1.74,重金属含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流域TN与TP年均浓度比值范围为20~84,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各监测点的差异性逐渐减小;BOD5与CODCr浓度比值范围为0.02~0.19,反映出典农河流域水体可生化性较差。各监测断面污染物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其中:流域C...  相似文献   

13.
采用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评估模型(DPeRS),对2018年黄河流域(甘肃段)面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多类型污染量产排特征解析和流域优先管控单元识别。结果表明,污染量上,2018年黄河流域(甘肃段)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Cr)的面源污染排放负荷分别为65.6,11.8,19.1和77.2 kg/km2,入河量分别为836.7,33.3,220.2和1 353.3 t;空间分布上,氮型(TN和NH3-N)排放负荷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和东部局部地区,流域大部分地区TP排放负荷均较高,CODCr面源污染排放负荷高值区分布较为零散。与排放负荷相比,黄河流域(甘肃段)面源污染入河负荷并不突出,这与该地区水资源量少有密切关系。筛选出黄河流域(甘肃段)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15个,面积占比为85.2%,I类优控单元主要分布在庆阳市、天水市、兰州市和白银市等地区,II类优控单元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且TN、TP、NH3-N和CODCr面源污染优控单元识别结果的平均精度达到80%。  相似文献   

14.
基于阿什河2008—2010年水质监测和流量监测结果,利用改进的埃特金和相关性拟合插值法,补全监测条件限制造成的缺失数据,再利用基流分割法,估算阿什河面源氮和磷污染输出量,分析其污染特征。结果显示:阿什河进入松花江的污染负荷峰值一般出现在3—5月或者7—9月,主要由春汛或夏汛造成,峰值出现时污染来源以面源污染为主。2008—2010年阿什河面源污染输出量表现出TP减少,TN和NH_4~+-N增加的趋势。阿什河年均输出量TN约为5 436.6 t,NH_4~+-N约为3 057.8 t,TP约为554.8 t,其中,点源污染为2 775.8、1 440.7、250.8 t,面源污染为2 660.7、1 630.7、304.1 t,面源污染占总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信江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从景观尺度和类型尺度两方面分析了流域景观格局空间分异对河流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Cr)的影响。信江流域的景观组成对CODMn、氨氮、TN、CODCr浓度存在显著影响,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例与各项指标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林地与各指标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各项指标在流域上游变化不大,而在流域的下游变化显著。从景观尺度上看,流域景观以少数大斑块为主或同一类型的斑块高度连接时,河流中CODMn、氨氮、TN、CODCr浓度较低,水质较好。从流域类型尺度上看,各类型的景观结构对河流中CODMn、氨氮、TN、CODCr浓度影响不同,建设用地以及耕地的集中大面积彼此相临的连片分布会导致河流中CODMn、氨氮、TN、CODCr等浓度的升高,而林地则表现出相反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依据污染源调查资料,采用距离法对克孜勒苏河喀什市段污染物的入河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是克孜勒苏河喀什市段最主要的污染源,COD、NH3-N、TN、TP的排放量占研究区域总量的61%~83%;其次是豆腐厂总排口,4项指标占研究区域总排放量的17%~37%,也是该河段的主要污染源。两者各指标排放量之和均超过区域总量的98%。不同类型的污染源中,生活源COD、NH3-N、TN、TP的贡献率分别是工业源的2、5、4和1.6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镇江合流制管网受纳水体污染状况,对古运河市区段5个主要断面进行监测,在水环境评价预测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评价法,以对水体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CODCr、BOD5、TP、NH3-N作为评价因子,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研究受纳水体污染程度,对地表水环境质量予以分级。结果显示,镇江市古运河监测断面在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均为V类,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TP和NH3-N。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太阳山湿地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季节演替规律及其主要驱动因子,于2019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0年1月(冬季)采样分析了太阳山湿地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生物量及季节变化,同时测定了水环境理化因子指标,采用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了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优势度、丰度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山湿地浮游植物可分为22个功能类群;优势功能群的季节演替和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春、秋、冬3个季节的浮游植物以硅藻门为主,夏季以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春季优势功能群主要为D、C、P,以硅藻门种类为主;夏季优势功能群主要为J、Lo、TC、M、H1,以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种类为主;秋季优势功能群主要为D、S1、MP,以硅藻门、绿藻门种类为主;冬季优势功能群主要为D、X3,以硅藻门种类为主。影响太阳山湿地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季节演替的水环境因子有水温(WT)、pH、溶解氧(DO)、透明度(SD)、盐度(Sal)、氮磷营养元素含量、化学需氧量(CODCr)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4个湖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时空差异与水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其中,西湖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季节演替驱动因子为pH、DO、WT、总磷(TP),东湖区为pH、DO、WT、氮磷营养元素含量,南湖区为pH、DO、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小南湖区为pH、DO、WT、BOD5、CODCr、TP。pH、DO、WT、BOD5、SD等水环境因子的季节差异以及TP、TN、氨氮(NH3-N)、CODMn等水环境因子的湖区差异是太阳山湿地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出现季节演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01-2015年松花江流域水污染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5年松花江流域国家监测网30个可比断面监测数据,从流域和断面水质变化、各项指标超标情况和浓度变化、污染负荷等方面分析了松花江流域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特别是2007年以来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该流域长期以来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染均有明显改善,但氨氮污染改善不明显。在继续加强COD排放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有效削减氨氮排放是促进松花江水质改善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浑太河流域水质达标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浑太河流域水资源网络节点图,根据污染物来源、种类及其产生机理,针对计算单元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数据、降雨径流值,分点源、非点源进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的预测。根据浑太河流域地形特征、入河污染物降解特性,以水功能区水体纳污能力为计算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条件,给出基于规划水平年入河污染物变动特性的水质达标控制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浑太河流域水质达标控制:2030年,流域总需水7.4亿立方米,缺水深度在1%以下,COD、NH3-N、TP、TN的入河量分别为28.5×104、2.8×104、3.1×104、4.6×104t,对应的入河控制量分别为9.3×104、0.6×104、0.8×104、0.9×104t,经控制后水功能区目标水质达标率100%。证实了该水质达标控制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