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2010—2012年的COD、BOD5、NH3-N、TP和Cr6+的例行监测数据,采用动态贴近度法,对徒骇河干流13个监测点进行优化。分别计算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最优点和最劣点的距离,从而计算出最优贴近度值。利用t检验和F检验对优化结果进行准确度和精确度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8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可以代表整个干流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2.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是掌握其环境质量状况,摸清污染来源和影响范围的必要手段。监测点位是环境监测的基础,监测点位优化是提高环境监测代表性的必要手段。按照《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 730—2014)的要求,梳理了点位优化工作的基本流程,经过试优化,预计在全国将增设122个国控监测点位。其中,76个在原有监测点位中选择增设,46个按照规范要求新设。利用2013年监测结果进行插值分析,调整前后水质总体变化小,未出现颠覆性结论,同时提高了对陆源影响区域水质的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灵  郑江  杨永红  张江丽 《干旱环境监测》2012,26(3):145-148,192
通过对乌鲁木齐河近十年(2001—2010年)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乌鲁木齐河上游水质较好,为Ⅰ类或Ⅱ类水质,中下游均受到较为严重的有机污染,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各监测断面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水质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治理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乌鲁木齐河水质明显改善,综合污染指数进一步下降,跃进桥断面水质类别由Ⅱ类水质变为Ⅰ类,英雄桥断面水质类别由Ⅲ类水质变为Ⅱ类。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铁岭县凡河中上游水质的监测,全面掌握了凡河中上游水环境质量状况,为凡河流域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种模糊贴近度,聚类分析模式评价了南通市11条河流的年监测均值,通过评价,分析了聚类分析模式传统建立矩阵的方法和贴近度模式评价水质的缺陷,对非归一化法、归-化法处理贴近度(标准化数值)建立矩阵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了比照,提出了用环境单元与水质标准单元相应参数的贴近度建立矩阵聚类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泰东河疏浚工程对通榆河水质的影响,于2012年6月8日、9月12日、12月6日,对泰东河沿线以及通榆河东台段进行调查取样,分析施工期间河体水质变化。结果表明,施工期间水质参数基本保持在Ⅱ~Ⅲ类。根据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盐城分中心2011年、2013年监测资料评价分析,泰东河河道疏浚后,清理了河床淤泥,提高了泰东河的行洪、抗洪以及通航能力,其水质的好转有效地改善了下游通榆河的水质,确保了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磨河2001—2010年各断面实测资料,采用单因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近十年该流域各断面主要污染物超标情况,沿程变化特征及年际、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搪瓷厂泉断面、七纺桥断面水质有所好转,下游联丰桥断面、米泉桥断面污染程度逐渐加重,超标污染项目逐年增加。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浓度值在联丰桥断面直线上升,石油类浓度值没有太大变化,浓度值自上游至下游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8.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Euclid贴近度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泊富营养状态贴近度评价模型存在的“阈值漂移”问题,重新构造了评价参数隶属函数,提出了一种湖泊营养状态Euclid贴近度评价模型,经过对全国23个湖泊富营养状态的实例分析,证明这种评价模型结构合理,评价过程简单,模型通用性好。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  王国朝  张晨 《干旱环境监测》2010,24(4):226-230,244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在2007年乌鲁木齐河4个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点位上,对乌鲁木齐河进行水质分析,并分析了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跃进桥断面和英雄桥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功能要求,供电公司桥断面和高家户桥断面水质能达到农业用水标准需求,且能实现Ⅳ类水域功能。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类是跃进桥断面、英雄桥断面的主要污染物,供电公司桥断面和高家户桥断面水质主要受石油类等有机污染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沿海区域酸雨监测点位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漳州市对优化酸雨监测点位的原则、方法进行了探讨性的选择。通过对2004年1月-10月有效酸雨样品监测的统计与分析,提出监测点位优化的成效取决于对数据的分析和采纳,对统计指标判别和筛选,以及最佳监测点位选择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最终采用综合性方法确定了漳州地区有代表性的酸雨监测点位是3个。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水环境管理与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为科学评价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基于基础资料数据库,遵循全面性、区域性、易量化性等原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详细分析了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进一步揭示了2020年水质季节变化规律,并对主要超标因子进行了深度解析。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实施,2015—2020年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下降了75.87%。在时间尺度上,各断面的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由2015年的93.81下降至2020年的22.64,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等级由G4转为G2,对应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由中度污染转为较好;在空间尺度上,上游水环境质量优于下游,城区段水环境质量较差。此外,评价结果显示,部分水体当前仍存在氨氮超标问题。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黄河呼和浩特段的水环境质量,可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助力乡村生态发展,以黄河流域菏泽段为研究区,选取典型村庄14个,开展农村环境状况和农村生态状况监测,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农村生态环境综合状况,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菏泽段农村环境状况以“一般”为主,占85.7%。其中,土壤环境污染均为低风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92.9%;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为21.4%,未达标类型均为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县域地表水质达标率为26.7%。农村生态状况以“良”为主,占92.9%,少量村庄为“一般”,占7.1%,影响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为水网密度指数。农村环境质量综合状况等级均为“一般”,环境轻度污染,影响因素主要为地表水水质、土地胁迫程度和饮用水源地水质。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鸭河口水库设南河店、安庄、库心、坝下4个监测站,在其下游白河盆窑段面设1个监测站,进行水质的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按水样采集标准方法采样,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污水生物系统法对鸭河口水库水质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表明,浮游藻类有7门40科90属208种(含变种),其硅藻、绿藻和蓝藻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57.79%、23.60%和11.62%;浮游藻类污染指示种5门19科25属36种(含变种),中污型藻类指示种占污染指示种的80.56%;浮游动物有28科30属36种(含变种),仅检出1种β-中污型指示种;除总氮超标外,其他理化指标和微生学指标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综合评定,南阳市饮用水水源区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岷江流域水质状况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岷江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分析了2009—2013年岷江干流水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阐述了2013年岷江流域水质空间分布、月季变化情况。提出了流域水质污染防治建议。结果表明,岷江干流上游水质较好、中游较差、下游略有好转,体泉河等部分岷江支流水质较差。2013年全年来看,4—5月份水质较差,7—10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在简述了农业环境监测重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呼兰县农业生态环境水质监测的方案,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呼兰县农业生态环境水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水质的优劣,有利于了解水体污染状况的发展趋势.为及时掌握汉江下游水质变化,基于2019年3—12月汉江下游干流及主要支流浮游植物和水体理化指标监测数据,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通过冗余分析研究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运用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对汉江下游水质进行...  相似文献   

17.
河流健康评估单元划分是开展河流健康评估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基础,可以揭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特征差异。构建了河流健康评估单元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并以抚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环境监测点样本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甄别划分河流健康评估单元的关键指标,合理确定河流健康评估单元的划分标准,科学划分抚河健康评估单元。研究结果显示:(1)抚河水环境监测初始布局共布设40个监测点,分为7类,优化后的监测点数量减少为16个;(2)各水环境监测指标中,叶绿素a与监测点分类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4,并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由此确定叶绿素a为抚河健康评估单元划分的关键指标;(3)以叶绿素a的浓度(mg/m3)为分区指标,确定抚河健康评估单元的分区标准为(0,5)、[5,8)、[8,11)、[11,14)、[14,18)、[18,24)、[24,+∞);(4)抚河共分为16个健康评估单元,每个评估单元包含至少1个监测点,其中,相水源头区和相水干流两个相邻健康评估单元所包含的水环境监测点属于同一分类,其他相邻分区所含监测点均属于不同分类,表明所构建的河流健康评估单元划分方法具有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如何将水环境监测感知与智能信息化手段运用到长江生态质量诊断与管理之中,梳理了国内外水环境监测与智慧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情况,并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为例,介绍了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情况,以及智慧决策平台在水环境数据可视化、水环境大数据分析、污染源大数据分析、水质模拟与预测、水质成因分析、流域生态安全评...  相似文献   

19.
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合适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是解决河流健康问题的前提和实现河流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黄河自上而下生态环境现状迥异,水生态环境脆弱,寻求一种或多种适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国内外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在黄河流域的应用进展,总结了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指数(B-IBI)、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及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法的主要指标,以及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生物种类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各评价方法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根据目前研究基础评述了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对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指示生物的选择及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法的研究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