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现行环境监测方案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结合BPR(业务流程再造)思想以及信息化理念对环境监测工作转型进行思考,提出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建立电子化环境监测方案,以达到业务模式优化、信息整合协同、管理精细化的转型目标。电子化环境监测方案是环境监测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是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王维德(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济南250013)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各种环境质量标准、监测分析方法、监测仪器的技术指标、环境管理部门的要求、对数据质量的要求、对数据报表格式的要求等等。只有这些方面协调一致,监...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现状分析及建设思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中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技术体系发展进程、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现有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当前新环保法实施对环保标准工作的形势要求,针对中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的特点,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建设完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的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作者:为进一步推动环境监测转型发展,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更好地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的引领作用,《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决定开展优秀论文年度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范围发表在《中国环境监测》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作者:为进一步推动环境监测转型发展,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更好地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的引领作用,《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决定继续开展优秀论文年度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范围发表在《中国环境监测》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作者:为进一步推动环境监测转型发展,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更好地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的引领作用,《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决定开展优秀论文年度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范围  相似文献   

7.
发刊词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在省、市环境保护局的全力支持下与读者见面了。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将以研究探讨环境监测发展方向、环境监测体制改革,介绍国内外环境监测管理、监测科学技术领域内的先进经验,指导本省环境监测工作,促进环境监测事业发展为办刊宗旨。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将以极大的热忱为环境监测第一线的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工作实践经验、学术上的新论点、新见解提供最大的方便,是您发表论文和技术成果的新园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将开展与读者的双交向流,共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教授给予咨询解答,并在本刊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将成为您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作者:为进一步推动环境监测转型发展,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更好地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的引领作用,《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决定开展优秀论文年度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作者:为进一步推动环境监测转型发展,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更好地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的引领作用,《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决定开展优秀论文年度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范围发表在《中国环境监测》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二、评选比例不超过本年度《中国环境监测》刊载论文总数的10%。三、评选标准(1)具有学术创新性和专业实用性,获重大基金或国家专项经费资助,探讨环境监测技术中的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好环境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环境监测工作的作用突显重要,环境监测依托于技术手段的发展,近年来GIS技术的兴起和在环境监测以及数据管理方面的应用不断扩大,成为未来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GIS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对GIS技术和环境监测的关系进行分析,对GIS技术在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环境监测从业者更好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公益与行业共性技术的概念和研发环境监测技术转化平台的必要性,介绍了平台的组织运行机制和网络平台的建设内容,指出该平台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监测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是以光与环境相互作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学科交叉方向,使用光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探知研究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能够实现从现场瞬态灵敏探测到污染时空分布等不同尺度的遥测,从而获得大气污染"点-线-面"的时空变化规律,由于光谱探测技术具有多组分、非接触、无采样、高灵敏度、大范围快速以及遥测等特点,已经成为国际上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方向之一。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技术在污染源、工业园区、空气质量以及区域污染等监测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针对化工园区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光谱探测技术可以高灵敏、非接触地获取多种污染物浓度特征,掌握化工园区污染时空分布状况,为化工园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有效支撑;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大气重污染过程的核心问题,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通过地基组网观测,车载/机载平台移动观测等三维立体监测手段获取重点区域污染物的生成、转化过程以及重污染过程的形成机制,为区域大气污染成因追溯、污染控制措施评估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技术支撑。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在大气环境领域的成功应用,为污染源、化工园区和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诊断和治理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桂林环境监测站利用Excel服务器+SQL-Server数据库的组合方案,成功开发了"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实用软件设计、开发模式创新、核心技术把握、人才队伍建设、维护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以2005年和2009年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并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对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一般水平;2005—2009年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基本稳定,局部地区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生物监测可以系统反映污染物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迁移,在水环境监测与生态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工业废水治理和排放问题仍旧突出。为进一步保障工业废水出水及受纳水体水质安全,迫切需要在工业废水监测中引入生物监测技术。对传统微生物群落监测法、水生生物毒性监测法和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微生群落监测法等在工业废水监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建议后续进一步完善工业废水生物监测体系时,参考国外成熟经验,制定出符合国内需求及特征的工业废水生物监测方法与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掌握工业区整体环境健康及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以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实践为例,初步探讨了地市级环境监测站转型发展的优势和困难、总体思路和分步措施。针对转型中存在的人力不足、人才培养滞后、制度和机制与发展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引入社会检测力量,释放人力,促进人员初步转型,并建立组织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和质控管理体系,试行人员持证上岗制,为顺利转型提供保障。提出强化人才转型、对外的质控与监管、对内的精细化管理、监测成果的挖掘分析,以及对区县站的扶持,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状况,“十三五”期间全省基本实现大气、水、土壤、噪声、生态、污染源等全覆盖,“十四五”初期优化调整了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等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加大了自动监测力度。通过分析当前全省监测网络建设中存在的覆盖不全面、技术不完善、服务不深入等问题,提出了环境质量监测、生态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等各要素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及空气污染源监控网络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的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及空气污染源监控网络是《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济南市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示范"子课题的主要内容,由魏复盛、王文兴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于2003年12月完成了课题的鉴定,课题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包括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控网络的完善,环境空气重点污染源监控网络的建立,开发建立环境空气预警系统、环境空气监测报警与控制系统四个方面。对建立空气质量的预警与控制系统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支撑国家地下水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在系统梳理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的技术特点,从支撑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的角度出发,研究构建了涵盖点位布设、监测指标选取、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分析测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质量评价等全流程的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十四五"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监测网络建设及业务运行模式。基于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主要水文地质单元、典型规模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与重点污染源的考核监测网络,建立了完善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支撑了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有助于各级管理部门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为逐步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