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熵权的物元分析法在底泥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物元分析方法对运河杭州段底泥污染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密切值法、属性识别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的物元分析法的评价结果与密切值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与属性识别法的评价结果存有差异。通过分析各评价指标在底泥各层的污染情况及对底泥污染的综合影响,说明基于熵权的物元分析法进行底泥污染评价是合理可行的,且评价结果直观、准确可靠。同时本研究为底泥污染类型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物元分析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实际中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是渐变的、模糊的,采用物元分析模型法通过建立物元矩阵,引用毒性响应系数对模型中权重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物元分析模型对广西环江某受铅锌矿影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严重,尤其受Pb、Cd的影响更为严重,此评价结果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一致,说明物元分析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是合理的,其评价结果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评价的污染损失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污染损失率法对地下水进行了质量评价,评价结果物理意义明确,实例分析表明了该法结果与模糊综合学评判学,物元分析法和灰色理论模型法的评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物元分析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物元分析对扬州瘦西湖水质富营养化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计算综合关联度得到综合评价结果,文中用实例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了对比,结果令人满意。该法具有计算简便,评价合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物元分析法是处理不相容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以竺山湾2010年7月水质监测数据为例,利用物元分析法分析太湖竺山湾水质监测点位分布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与系统聚类法的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物元分析法的分析结果是准确、可信的。综合使用物元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最终确定水质监测点位可由14个优化至11个。  相似文献   

6.
物元分析用于脱硫除尘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将提出了物元分析用于锅炉脱硫除尘器综合评价的新方法.简要叙述了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程序.应用实例表明,物元分析用于锅炉脱硫除尘器的性能综合评价是可行的.物元分析与模糊集对分析和密切值法等三种不同方法的决策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灰色局势物元分析进行河流优化布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灰色局势的级数法和物元分析对河流环境监测点进行优化,在同级水质基础上,选择最佳理想点和最次理想点作为优化点,优化方法简单、快捷。实例表明灰色局势物元分析法用于河流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物元分析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利用物元分析综合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新方法。阐述了物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评价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用物元分析综合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方法可行,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嘉峪关市地面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选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水质级别并进行比较,结果证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且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嘉峪关地面水环境质量更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小秦岭金矿区的地质环境,选用目前应用广泛的物元评价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灰色聚类评价法建立了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对小秦岭金矿区的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质环境整体较好,局部地区已经严重恶化,同时,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该地区地质环境质量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基于水环境模型的水质预报预警大数据平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面临模型的规模计算及其引发的模拟结果规模存储、规模分析的挑战。相关挑战极大地限制了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业务的深入开展,但目前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极少。为此,提出了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大数据平台框架。该框架以水环境模型体系为基础,以大数据集群计算体系为核心,通过水环境模型融合大数据技术,以实现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应用服务为目标,旨在解决预报预警业务自动化和自定义化问题。框架明确了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大数据平台的组成及建设流程,并以实际项目为案例,介绍了实现框架的技术方案并证明了其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重新审视复杂水环境模型与大数据技术的关系提供新的见解,也可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平台的构建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如何将水环境监测感知与智能信息化手段运用到长江生态质量诊断与管理之中,梳理了国内外水环境监测与智慧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情况,并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为例,介绍了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情况,以及智慧决策平台在水环境数据可视化、水环境大数据分析、污染源大数据分析、水质模拟与预测、水质成因分析、流域生态安全评估、综合调度会商、成果管理、辅助计算工具开发、流域移动执法与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建议围绕水环境监测感知、大数据治理、三维可视化、数据挖掘模拟与在线计算等领域开展进一步研究,以切实提升流域水环境智慧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气颗粒物手工比对监测体系滤膜称量质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全大气颗粒物手工比对监测体系是"十三五"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一项重点任务,其中颗粒物滤膜的称量直接影响手工监测数据质量。研究调研了国内各级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颗粒物滤膜称量工作情况,结合国内外方法标准、技术规范等,重点探讨了称量实验室环境、称量设备、称量影响因素等滤膜称量质控要点,并针对环境管理与监测需求对大气颗粒物手工比对监测滤膜称量质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十四五”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部分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酸雨pH变化幅度较小,但酸雨量减少,酸雨污染减轻;地表水水质明显好转,Ⅰ~Ⅲ类水质比例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劣Ⅴ类水质比例呈下降趋势,成都市级、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交通道路声环境质量均比较稳定;生态质量为良,农村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空气中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仍较重,部分地表水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未全部达标,交通噪声与生活噪声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等问题,给“十四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环境中散落的放射性核素示踪研究土壤侵蚀是近几十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介绍了^137Cs测量的原理、过程和仪器对核素计数效率的计算,影响核素测量分析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样品质量、计数时间和样品的核素比活度的大小,并分析了这3个因素各自对分析精度的影响程度,对尽量减少测量中的人为误差、提高结果的精度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阿克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活动的增加,阿克苏河的水环境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对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状况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7个采样点位对丰水期阿克苏地区地表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对检出污染物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将有时序多目标决策方法应用于地面水环境质量优势的比较,介绍了决策方法的原理和评价步骤。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便,分辨率高,排序结果与实际环境质量状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A field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Shanghai metro stations to gather and evalu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al environment.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particulate matter levels were monitored in this study. The mean thermal sensation vote in metro stations was 0.91, and the mean thermal neutral temperature was 20.6°C. Although 92.1% of subjects voted that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was acceptable, the condition of air quality in Shanghai metro stations was not good. The mean levels of PM1.0, PM2.5, and PM10 were 0.231 ± 0.152, 0.287 ± 0.177, and 0.366 ± 0.193 mg/m3, respectively. The contribution of PM1.0 to PM2.5 and PM2.5 to PM10 was up to 79% and 76%, respectively. This means that fine particles or ultrafine particles constituted the preponderant part of metro station particulate m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