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上海市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由市级中心站负责子站和区/县级监测站自建子站共同组成和两级管理的结构特点,上海自2006年开始实施对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年度质保审核,并在实践中持续改进和完善。以上海为例对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和AQI实时发布背景下完整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QA/QC体系中的质保审核的建立实施及其效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自动监控网络数据空间模拟适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构建起区域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由于初步建立的自动监控网络监测站点对整个区域而言极其有限,如以单离散数据形式发布则不能反映出区域空气污染的连续变化特征和全貌.对有限点位监测结果进行空间模拟研究才能满足反映区域性污染状况的需求.通过运用、比对、评价不同空间插值模型于自动监控网络离散站点的模拟应用,提出了珠江三角洲自动监控网络数据空间模拟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精准、客观、全面评价长江水环境质量和支撑长江大保护,通过研究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以优化调整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为基础,建立了涉及管理制度、监测技术、质量控制和数据审核等方面的水质自动监测与采测分离手工监测相结合的网络运行机制。研究自动与手工监测的总磷前处理方式,实现了自动与手工监测数据的匹配和融合,并将融合数据应用于长江水环境质量评价、预警、考核与排名,实现了长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4.
为独立评估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维质量,掌握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准确性等信息,我国开展了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性能审核工作,通过分析影响审核结果的相关因素,提出,性能审核标准气体浓度应接近实际监测空气中的气体浓度,性能审核时间的选择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性能审核气体压力应保持恒定并接近实际采样时的气压,标准气体进样方式应通过日常采样管路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性能审核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了解环境空气数据质量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空气自动监测网络数据审核自动化实现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的质量保证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数据审核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审核的设计思想及其采取的创新手段;详细介绍了该系统在山东省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区域空气监测网络建设策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区域空气质量管理的发展形势,提出建设区域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的思路和建设内容,探索建立区域空气监测QA/QC技术体系的策略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空气流动监测系统改装及其在监测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日益加快,各城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功能区也随之不断变化,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以固定站点为主的监测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区域环境空气评价,因此建设空气流动监测系统是全面提升整个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网络体系监测能力的需要.设计满足各种监测服务需求的流动监测系统,并实时观测区域气象要素,可为区域环境和重大工程项目的环境质量评估、预报、预警、执法等工作提供决策服务.根据空气流动监测系统的改装和实际使用情况,兼顾现阶段国内外环境空气流动监测技术的发展状况,谈谈如何自主改装流动监测系统,以及其在监测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南通地区空气自动监测工作为例,从数据应用、人才保障、托管运维、监测因子、数据集成和控制等方面阐述了优化空气自动监测工作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营模式介绍和相关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青岛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为实例,从管理、技术的角度分析了空气自动监测网络运行特点、管理模式,重点探讨了新型的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力求为今后城市自动监测网络长期、连续、高效的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工作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国栋 《干旱环境监测》2007,21(1):23-26,46
根据全国多个省市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实际情况,对点位设置要求、制度体系建立、仪器质量控制难点、数据审核与研判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探索,为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保证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国内外空气质量发布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空气质量实况发布的内容与形式,并以此为指导优化了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创立了网络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了发布数据的自动化审核方法与工作流程,开发了区域空气质量空间分析优化算法与集成展示技术,设计、研制了区域空气质量实况发布平台,并创新了实况发布体系运行管理机制,顺利实现了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实况发布。同时对我国空气质量信息发布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质量核查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控网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的监测事权上收后,对监测数据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定量化评价已成为考核运维公司工作成果、评估国控网数据质量、编制数据质量报告的迫切需求。为加强中国环境空气数据质量核查体系的建设,总结了美国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质量核查体系及其相关的技术规范,简要介绍其包含的各类核查项目和主要特点,提出了建设中国环境空气数据质量核查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嘉定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为依据,利用中美合作-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发布系统示范项目(AIRNOW-International)提供的DMS数据自动审核模块,结合市区两级人工审核系统,对数据有效性审核中的异常数据情形进行归类和总结。以实例的方式介绍了环境空气常规六参数常见的异常数据情形,并提出应对异常数据的审核程序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区域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加强区域间的环境合作,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是解决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要求,目前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还存在着监测网络不健全、监测项目覆盖不全面、监测新技术应用不足、质控体系不完善、信息产品供给与公众需求有差距等问题,与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对区域联防联控的技术支撑能力,亟需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的监测网络,增设传输研究、污染监控等特殊监测点位;逐步拓展监测项目,开展颗粒物化学组分和O_3前体物监测;加快遥感监测等立体监测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全面分析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传输规律;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技术支持;规范监测事权上收后的全过程质控体系,建立颗粒物标准方法比对和O_3量值传递质控机制;构建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分析应用与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刘娟 《中国环境监测》2012,28(4):135-140
世博会期间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平台的成功搭建和有效运行,为探索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警长期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需要建立全方位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数据资源共享系统、源排放清单、开发区域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构建区域多层面运作机制和会商制度,建设一批专业技术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区域不同层面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的保障是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体系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阶段大气污染呈现以细颗粒物(PM2.5)及臭氧(O3)为代表的复合型污染,PM2.5的二次生成及区域性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笔者分析了中国开展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简称组分网) 监测工作的紧迫需求,梳理了组分监测的工作目标,提出组分网与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背景站监测网、区域站监测网和光化学网等的联合运用,为污染防治提供精准支撑。研究了 组分网的业务组织:分析了目前技术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亟需开展的技术体系建设内容; 梳理了组分网工作内容、各方职责,提出了形成国家、地方及社会化服务机构联合参与的工作机制; 借鉴美国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监测网等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强科研与业务化的合作发展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培训等工作的重要性。总结了 组分网建设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了监测网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地区差异很大 ,整体水平不高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提出应加强环境监测管理 ,加大投入 ,建设水质、空气、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 ,建立国家级开放式环境分析实验室和全国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 ,完善数据卫星传输系统 ,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