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典型农业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省典型农业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六种典型区域农业土壤普遣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其中污水灌溉区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灌河口工业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于2017年4月份在灌河口化工园区、火力发电厂和钢铁工业园区采集30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16种优控ω(PAH)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0个采样点16种PAH的ω(T-PAHs)总为1 212.8~12 264.5 ng/g,平均值为3 504.8 ng/g。其中单体PAH以Fl为主,平均比例高达19.4%,其次为Pyr(16.7%)和B[a]P(9.6%)。单体PAH相关性分析表明了污染物来源的一致性,主要来源于本地工业区原油、生物质和煤的燃烧过程。根据加拿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灌河口工业区87%的土壤PAHs污染超过了安全值,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分析南通某搬迁化工厂区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含量特征及污染水平。结果表明,车间和仓库土壤中多环芳烃总量为200—300ng/g,在南通市耕地土壤污染水平范围内。停车场土壤中PAHs含量为3435ng/g,污染水平高于普通耕地,与交通干线两侧土壤相当,土壤中PAHs以4环及4环以上PAHs为主,为汽车尾气污染,若继续用于道路或停车场等功能无需进行PAHs修复。  相似文献   

4.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地统计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土壤多环芳烃的空间特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风险评价、污染源识别、土壤修复等工作,是土壤多环芳烃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此领域的发展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隧道沥青摊铺过程环境空气中的TSP及多环芳烃质量浓度。TSP用膜法,中流量采样器采样15 min,重量法分析;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法分析多环芳烃。结果表明,摊铺机周围空气中TSP超过8 mg/m3,道路空气中TSP超过3 mg/m3;环境空气中苊烯等12种多环芳烃均有检出,苊烯和艹屈质量浓度较高,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质量浓度较低。苯并[a]蒽、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超标,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建议加强相关行业PAHs的排放水平及其健康风险研究,制定相关限值标准和沥青摊铺过程环境空气的沥青烟监测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6.
多环芳烃(PAH)的产生是由于矿物燃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其它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并以颗粒状态存在于大气中,因为PAH多数涉及到诱变或者致癌的.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松针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松针、苔藓类等植物可有效的监测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为了解青岛市松针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本文使用索氏提取、氧化铝-硅胶净化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青岛市6个不同区域的松针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该方法的提取净化效率在70.8%以上。在6个采样点中,1号采样点松针中的多环芳烃含量最低,平均为7.54ng/g(湿重含量),5号和6号采样点最高,分别为41.0ng/g和39.6ng/g。多环芳烃浓度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冬季〉夏季;松针中三、四环多环芳烃占总量的82%~90%,苯并(a)芘与多环芳烃总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南京某县空气、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建立的采样及分析监测程序对南京某县空气、土壤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调查监测,探讨了多环芳烃在空气、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及可能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9.
典型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3类典型工业区域为例,分析研究其土壤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种类组成及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类典型工业区域周边土壤中均检出14种PAHs,其中萘、芘、艹屈 、苯并[a]蒽具有较高的检出水平;大型化工企业周边土壤中PAHs的检出率高于油田和工业园区;检出的14种PAHs的总质量比均值,大型化工企业明显高于油田和工业园区;3类典型工业区域土壤中PAHs测定值明显高于背景值,表明土壤已受到PAHs的影响;来源分析表明,PAHs的污染主要源自石油和燃料的燃烧.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不同典型生态示范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江苏省南京和苏州12个典型生态示范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现状进行了凋查。结果表明,生态示范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程度随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而污染程度有所不同,以工业用地为主的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明显高于以农业用地为主的土壤,其总量呈现出由工业区用地到蔬菜瓜果用地逐渐降低的趋势。2个示范区4环及其以上PAH含量明显高于2环-3环PAH,主要为石化燃料高温燃烧造成;而以农业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等,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类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莱芜市大气污染源排放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及影响因素,采集机动车尾气尘、扬尘、工业燃煤颗粒物、民用燃煤颗粒物等4种样品,分别测定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表明,莱芜市大气环境颗粒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民用燃煤,12种多环芳烃类值分别为(1 536. 48±0. 78)和(299. 83±0. 30)μg/g,机动车尾气尘与扬尘、民用燃煤、工业燃煤多环芳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组分中,苯并(ghi)苝的值最高,为(559. 96±7. 59)μg/g,其次为晕苯,为(445. 36±5. 94)μg/g,城市空气污染呈现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园区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集锦州市石油六厂工业区、交通运输区及农业区土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测定土样中16种PAHs的总含量(∑PAHs):工业区均值为386.19μg/kg、交通运输区均值为328.54μg/kg、农业区均值为192.64μg/kg;致癌性PAHs的总含量(∑PAHscare):工业区均值为147.97μg/kg、交通运输区均值为131.52μg/kg、农业区均值为73.83μg/kg;不同功能区PAHs成分组成规律基本一致,PAHs以3环和4环为主,土壤中PAHs成分比例规律为4环>3环>2环>5环>6环;无论是土壤中∑PAHs还是∑PAHscare含量规律,都为工业区>交通运输区>农业区。工业区石油类污染较为严重,交通运输区及农业区土壤中PAHs污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农业用品的施用。  相似文献   

13.
对兰州市春季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有机质中PAHs种类的分析,检出了大气降尘中有机质USEPA优控PAHs有11种以上,含量较高的萘、荧蒽、菲、芘、,占各采样点PAHs总量的70%以上。源解析表明,兰州市各功能区大气降尘中PAHs来源不仅有较高的燃煤源、交通源(汽车尾气),同时PAHs的组成与分布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采样点周围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快速测定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方法,用恒波长同步荧光法对14种多环芳烃混合标样进行了分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环境水样进行分析,可以鉴别出11种多环芳烃。14种PAHs在0~10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不小于0.9988,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6%~1.67%之间(n=6)。14种PAHs的检出限在0.072~3.9ng/ml之间。该方法应用于污水、样河水样、池塘水样中的多环芳烃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回收率分别为82.2%~111.0%、86.0%~107.0%、88.0%~106.2%(n=5)。  相似文献   

15.
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用于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源解析的主要定性、定量方法、并对其优缺点作了总结。比值法多用于定性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法(CMB)要求源的成分谱较全面,而多元统计法则要求输入的数据较多。由于缺乏各污染源较完整的PAHs成分谱,且PAHs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CMB法难以广泛推广,而多元统计法对源成分谱,且PAHs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CMB法难以广泛推广,而多元统计不对源成分谱要求低,且不需要考虑PAHs的降解,因而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2008年05至11月淮南市5个采样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进行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内PM10及其中16种PAHs的浓度特征、季节变化规律和来源解析。研究区内16种PAHs浓度总和的范围在15.20~111.58ng.m-3之间,平均值为40.40ng.m-3,中位数为33.34ng.m-3。PAHs总量的季节变化与采样时环境温度显示出较好的负相关性,即秋季>春季>夏季;运用多环芳烃比值综合判断,淮南市大气PM10中PAHs主要以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混合来源为主,石油源和木材燃烧来源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7.
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GC-MS对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的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及表层沉积物中均可检出PAHs,水体优控PAHs总量在1061.7~6577.8ng/L之间,沉积物中优控PAHs总量分布在896.1~7248ng/g之间。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的PAHs属混合来源,主要有石油类产品的输入(漏油泄油)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沉降)。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学生尿中1—羟基芘的抽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对呼市小学生及对照点草原牧民尿中的1-羟基芘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两地区大气颗粒物及空气中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表明,市区小学生尿中1-羟基芘的浓度采暖季节高于非采暧季节;且显著高于对照点的浓度;尿中1-羟基芘的浓度与空气中全态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化合物芘或BaP有很好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于2016年9月和12月对南京市2个典型地区大气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并开展了PAHs组成特征、来源解析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区(六合区)和生活区(江宁区)大气(气态和可吸入颗粒态)中16种PAH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914.82和712.27 ng/m~3,苯并[a]芘毒性等效浓度分别为274.1和309.84 ng/m~3,且呈现冬季高、秋季低的特征。比值法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污染是六合区PAHs污染主要来源,而江宁区主要表现为交通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六合区和江宁区人群通过大气吸入PAHs的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5.17×10~(-5)和5.85×10~(-5),均略高于可接受水平10~(-6)。  相似文献   

20.
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004年11月对黄河兰州段11个采样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作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河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L;表层沉积物中,960~2940ng/g(干重);悬浮物中,4145~29090ng/g(干重);其中含量较高的是和芘,且分子量较小的PAHs所占的比例较大。来源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PAHs的来源是燃烧源和石油源混合的结果,为混合输入型。用生物学阈值对表层沉积物质量进行评价,黄河兰州段表层沉积物的PAHs污染不算严重,偶尔会产生负面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