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生物活性炭纤维(BACF)是在生物活性炭的基础上,以活性炭纤维代替颗粒活性炭,用于处理微污染水中有机污染物。BACF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水的深度处理工艺,结合了吸附与生物降解的双重效能,可以有效提高对原水的净化效果,同时也可以扩大水源水的取水范围,是一项先进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程钟 《环境研究与监测》2006,19(3):53-55,34
膜生物反应器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工艺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废水处理技术.综合论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分类等.  相似文献   

3.
微污染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源水微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局限性,迫使人们研究和开发新的净水工艺。深度处理技术作为新工艺的一个发展方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膜过滤法、活性炭法和光催化氧化法为代表,介绍了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膜集成污水再生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水处理方法无法满足以再生回用为目的的污水深度处理的要求,必须依靠与膜技术的组合与集成来实现。应用于污水资源化的膜技术有微滤、超滤、反渗透、纳滤及膜生物反应器等。通过微滤或超滤处理二级废水,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胶体和病毒,出水可达到杂用水标准。通过纳滤、反渗透对三级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可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杂质(有机物及有害矿物质),处理后水质可以达到自来水标准。通过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建设小区中水回用工程以及对工业和市政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技术及规模升级。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历程和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就膜污染问题的机理及其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针对饮用水水源的微塑料污染问题,采用超滤纳滤双膜法处理微塑料有机物复合污染物,系统考察了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净水效能。结果表明,双膜系统的超滤段可完全去除粒径为2μm的聚苯乙烯塑料微球,为纳滤段提供稳定的进水条件,系统的出水水质良好。微塑料与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超滤段去除有机污染物,从而减缓纳滤膜污染。离子强度的增加会降低超滤段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钙离子(Ca 2+)和镁离子(Mg 2+)与有机物的络合作用会显著增加双膜系统的膜污染,pH值的升高可提高双膜系统的净水效果。双膜系统可为微塑料有机物复合污染物去除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人工湿地等国内外常见抗生素生化去除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通过工艺对比发现,膜生物反应器和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抗生素,活性污泥法对抗生素的去除率不高,且选择性较强;污泥龄和水力停留时间对抗生素的去除率有着显著影响,多数情况下反应器的运行改进也能提高抗生素的去除效果。针对抗生素污染问题,提出了采取加强型的复合式处理工艺、开展分区研究、出台相关管理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其生态价值十分重要。目前洞庭湖新污染物相关研究比较缺乏,也没有系统的综述进行归纳总结。微塑料和卤代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搜集历年研究成果,对这2类污染物在洞庭湖的污染水平、分布方式、污染来源进行归纳总结:洞庭湖微塑料污染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其主要来源包括上游输入、居民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湖泊各区域微塑料污染水平差异明显。卤代有机污染物在洞庭湖的浓度呈现随时间推移而降低的趋势,目前整体生态风险较低,但生物累积效应仍然值得警惕。在未来研究中应当关注河流与湖泊之间的相互影响,探究微塑料和卤代有机污染物对洞庭湖区生物造成的生物毒性,建立科学完善的监测方法并结合湖区具体情况对污染防治措施及污染物处理技术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阐述了城市生活垃圾生物处理技术以及其特点。着重分析说明了厌氧消化的原理以及处理生活垃圾的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几种国外常用的厌氧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微塑料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及我国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以及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影响,并从海洋生物摄食微塑料、微塑料与污染物的复合生态风险、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承载作用、微塑料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及对人类健康的风险4个方面探讨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指出,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的标准化、微塑料-污染物复合体的毒性效应机制、微塑料对人类健康风险的评估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