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机过程“各态历经”理论应用于环境噪声监测优化布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尝试应用随机过程“各态历经”理论,在大、中、小多个样本中研究城市环境噪声监测的时—空相关性,找出“定点测量法”与“网格测量法”的内在联系,探讨以“定点测量法”取代“网格测量法”进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的可行性,从而实现环境噪声监测优化布点及为实现城市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布点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环境噪声监测中,由于监测人员对国家标准测量方法中布点原则的理解不同,使监测布点存在差异,导致测量结果差异较大。根据国家标准测量方法,结合新疆的一些具体情况,现对环境噪声监测工作中布点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国家《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中规定,在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即应在厂界外有噪声敏感区处布点监测。在测量方法中,对测点数量和间距未作具体规定,因此测点选择可根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执行,采用等间隔布点原则。由于新疆地区在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通常采用的城市环境噪声普查方法是网格布点、大样本一次性测量。南京市自1980年开始开展这项工作,按规范以500×500米网格城区布设测点205个,每年各测点昼,夜分别监测一次约8分钟,计算各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的算术平均值(以下简称网格平均声级Leq)。鉴于噪声传播的随机性、局限性,各测点的监测数据反映的仅是测点附近某一时段的噪声状况,而并非该网络0.25km~2的年度噪声水平,因而普查结果所表明的主要是全市环境噪声总体统计结果及分布规律。然而这些信息又是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管理、各城市间宏观声环境的比较所必不可少的,环境部门必须定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完成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质量保证体系是网格实测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 ,该体系可确保实测数据准确可靠和研究成果质量 ,具有可操作性并已在实践中应用 ,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工程数学数理统计中的抽样论研究城市环境噪声监测优化布点,探讨以较少的监测点的测试数据反映整个城区的噪声水平,从而推动环境噪声监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GPS在城市环境噪声监测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布点是以作图方式将待测区划分成等距离网格 (大于 1 0 0个 ) ,监测时参照布点图提供的标志物选择各网格中心作为测点实施定点监测 ,但在标志物不甚明确或变动的情况下 ,给监测点的确定带来不便 ,定点随意性较大。今将卫星地面定位系统 (GPS)技术应用于  相似文献   

7.
环境噪声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工作实践,提出环境噪声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供参考。1 环境噪声监测环境噪声一般指功能区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中山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共划分为4类(1类区、2类区、3类区和4类区),每类布点2个,每季度监测1次。该市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布点网格数>200。监测时间为昼6:00~22:00,夜22:00~6:00。监测仪器均采用AWA6218A、B两种型号噪声仪。监测时尽量使用同型号仪器,以避免产生误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要点见表1。表1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要点项目名称功能区噪声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布点原则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个以上的长期…  相似文献   

8.
二次布点是在已有监测数据基础上增加监测点进行监测,决策者常常需要通过结合二次布点和原有监测数据,使插值估算的浓度超标区域最大化或最小化。较详细地介绍了SADA软件最大(小)化超标区域布点法,结合沈阳市区PM10超标区域研究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显著效果并与随即布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城区大气监测优化布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武汉市城区网格布点实测TSP、SO2获取了城区大气污染总体水平的数据,运用Fisher最优分割方法,求出城区5个优化测点数,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武汉城区48个网格测点的TSP、SO2污染强度置信水平进行聚类;运用日均值和百分位数逼近方法检验;结合优化布点原则等,最终确定的TSP、SO2的5个优化测点能集中反映城区大气环境中TSP、SO2的总体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0.
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特征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特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MATLAB语言实现过程,并将特征分析法、传统布点法,以及BP人工神经网络法对同一地区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核素含量均值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用特征分析法优选出的采样点位,其核素含量均值对传统布点法的相对偏差均为负值,且<10%,即便与BP法相比,也不失其优越性,表明用特征分析法监测一个地区环境辐射平均水平的优化布点是十分理想的.  相似文献   

11.
依据功能区环境噪声普查数据和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分布特征,进行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点位布设.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对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点位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优化布点的TOPSIS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多目标系统的优化布点问题,尝试提出用改进的TOPSIS法研究水质环境监测点位的优化,并建立改进的TOPSIS法优化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优化矩阵的信息,优选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可用于环境监测点位的优化布点.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我国污染场地的普遍特征以及场地初步调查的基本目标,从布点前期准备、布点原则、布点程序和布点方法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污染场地土壤初步调查的点位布设方法;并从采样准备、采集方法、采集程序以及现场记录等环节探讨了现场样品采集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以期为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和采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序贯数论优化法和侧影图进行河流优化布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序贯数论优化法(SNTO)对监测点进行分类,同时根据分类结果,基于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构造一Rousseuw定义的函数并做侧影图,以确定各属类的最佳代表点,从而遴选出优化了的点位.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长江南京段监测断面现状,用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长江南京段水质自动监测优化布点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聚类数和聚类方法是聚类分析研究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针对各单项大气质量监测指标的不相容问题,在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S型曲线作为投影方式,提出了基于曲线投影动态聚类的大气质量监测布点研究新方法。从理论上讲,作为一种完全由数据驱动的方法,该模型充分体现了投影寻踪聚类的设计思想,能把最佳聚类数和对应的聚类结果的分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具有物理意义清晰,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实例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把待研究地区大气监测点多维指标综合成一维投影指标,并利用免疫进化算法优化目标函数,模型能提供明确、客观及稳健的监测布点最佳方案,实现大气质量监测经济性和代表性的平衡。上述研究可为其它非线性、非正态高维数据分类问题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环境监测点位的管理与调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环境监测点位的重要性,分析了存在的实际问题,从业务流程管理、业务模式创新和信息化等角度进行思考、设计,旨在探讨环境监测点位精细化管理以及高效地调度使用。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与优化布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对北京市2012年11—12月的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和PM2.5浓度数据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4种污染物浓度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满足地统计学分析的使用条件且均呈现中等强度的变异性。4种污染物半变异函数的块金效应值分别是29%、24%、7%、4%,表现出很强的空间相关性。4种污染物长轴变程分别是63、58、62、90 km,短轴变程分别是31、37、48、50 km,空间分布呈现出各向异性,变程范围与中尺度天气系统相当。研究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性对于整体把握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监测点位优化十分重要,以北京市区域空气质量中PM2.5监测站点设置为例,其监测站点在长轴方向上的间隔设置应取20~25 km,短轴方向上布点间隔应为8~12 km。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建筑施工裸地的空间分布及扬尘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北京市作为中国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大城市之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城市内部存在大量的建筑施工裸地,工地扬尘效应造成了严重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平原区为研究区,首先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反演了建筑施工裸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施工裸地的扬尘排放因子,在空间上定量分析建筑施工裸地的扬尘效应。结果显示,2012年全市平原区建筑施工裸地总面积为140.77 km2,主要分布在城市核心区向外拓展的城乡过渡带。建筑施工裸地的扬尘效应分析中发现北京市平原区建筑施工裸地中TSP、PM10和PM2.5的排放量分别是31.53、16.66、9.16万吨,并且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城市发展新区与功能拓展区中较高,生态涵养发展区较小。以北京市的建筑施工裸地为例,示范了以遥感为技术手段结合污染排放因子的城市内部典型面源污染的监测和污染排放定量化,为今后面源污染的快速准确监测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