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动监测是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主要因为它能连续反映环境污染的动态变化和及时监测.还能减少或消除手工误差.提高恻定精度,担负大量样品的分析.本文简要介绍了水质监测系统的构成和水质自动监测分析技术的分类与特点以及该技术的进展,着重谈了水质自动监测在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和在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与水源保护等应用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看法.并评论了对开展水质自动监测在认识上的两种片面观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年从事环境水质监测和质量保证工作的体会,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同大气监测、噪声监测一起,肩负着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任务.以往,对于水质监测工作,多半偏重技术研究,而很少从管理的角度去探讨它.笔者认为:水质监测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但同时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追求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自然无可非议,但还应当重视与加强水质监测的管理,如此才能全面提高水质监测的质量.现就水质监测管理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请同行们提出批评指正.1 加强水质监测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水氵蚤监测水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利用水Sao监测水质的优势及常用方法,探讨了水Sao的实验室培养技术,并了水Sao对污染物的形态、生殖和行为反应,提出利用水Sao监视污水安全排放和生产用水水质的设想。在分析水Sao毒性试验误差来源的基础上,建议对试验生物材料和测试环境进行限定,最终形成操作性强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质监测通常要考虑随时空变化,本文对河道水质监测中如何合理布设观测点,以正确反应水质空间变化规律问题进行探讨.1 河流污染的纵向模式1.1 水体中污染物的行为水体中污染物的行为因物而异,无机物在水体中无明显变化,而多数有机污染指标,如BOD等,在水中有自然降解过程,其降解  相似文献   

6.
《长江南京段水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实施近15年时间,其时效性如何?现以水质监测结果讨论之。1 影响系数分析 《规划》的时效性与《规划》中的影响系数有关。根据影响系数定义,影响系数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7.
水质监测是开展水生态环境评价、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随着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要求的提高,人工水质监测与自动水质监测相结合的模式应用越来越普遍。以船舶为载体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开展巡测,可实现高密度样品采集、检测及信息的实时传输,在长江泸州以下干流水域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系统的应用可弥补常规监测断面间距过大、人工监测频次低、固定站房式水质自动监测站近岸取样等不足,对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形成有效补充;船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定点、定深、定时监测,可以在河流污染带监测、入河排污行为的监管以及偷排行为的溯源、水污染应急动态监测等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既可应用于长江干流等河道较宽且水质可能存在岸别差异的河流,也可应用于滇池、太湖、丹江口等大型湖泊、水库水生态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8.
通惠河水质毒性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析水质理化指标,大型溲运动及生存抑制试验和蚕豆在微核试验,对通惠河水进行监测,并结合现场调查,评价通惠河水污染状况。表明,通惠河水污染较重,并具有一定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由于具有快速、宏观、低成本和周期性的优点,便于探测水质的时空变化,已成为水质参数监测的重要手段。目前能够直接进行遥感反演的水质参数主要是悬浮物浓度、叶绿素a浓度、可溶解性有机物等光学活性物质,并已经建立了许多反演模型。但是这些模型直接用于水质的遥感监测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利用3S技术将地面观测和遥感观测结合起来,可望推动水色遥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1991年6、7月份,常州市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其时间持续之久,灾情损失之重,对经济和人民生活影响之大,是60年来所未有的.本文主要提供这次洪水对我市居民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及水质监测与分析情况,供参考.一、常州市洪水情况1991年6~7月降雨特征是:梅雨来得早(5月26日入梅),持续时间长,共49天,雨量集中,6月12~17日,6月30日~7月13日下了两场大暴雨,6、7两月累计降雨量为881.7毫米,接近常年的全年降水量,其中  相似文献   

11.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using remote sensing has been studied in Finland for many years. But there are still few discussions o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support of water policy and legislation in Finland under the WFD.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using remote sensing in the Gulf of Finland, and focu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quality information from satellite-based observations in support of water policy by a case study of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surface waters. In addition, we briefly describe instruments using a system of river basin districts (RBD),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and river-basin management in the WFD, and discuss the role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using remote sens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policy in Finland under the WFD.  相似文献   

12.
The quality of Ogun river in South-West, Nigeria was studied by a field survey for a period of 1 year (covering dry season and rainy season).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irteen sites and analysed for physico-chem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parameters as well as heavy metals using standard methods. Generally, the values obtained for turbidity, phosphate, oil and grease, iron and faecal coliform from all the sites in both seasons were above the maximum acceptable limit set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for drinking water. Also, the manganese content from all the sites in the dry season, lead concentrations from three sites in the dry season and cadmium concentrations from some sites in both seasons were above the WHO limit. The values obtained for total dissolved solids, dissolved oxygen and chloride at site M in the dry season and nitrate at site J in the rainy season were also above the WHO limit. Pollution of Ogun river water along its course is evidenced by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ollution indicators, nutrients and trace metals above the acceptable limit. This poses a health risk to several rural communities who rely on the river primarily as their source of domestic water. The study showed a need for continuous pollution monitoring programme of surface waters in Nigeria.  相似文献   

13.
在线自动监测与手工分析地表水总氮的可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比浙江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总氮在线监测与实验室手工方法,分析进口水质总氮自动监测仪在国内的适用性以及与手工方法的可比性。结果表明,一些国外引进的自动监测仪在国内使用时要根据我国水体的实际情况在实验条件上作一定的改进,改进后的监测数据与手工方法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水质生物毒性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生物分子、细胞、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研发的水质毒性在线监测技术,归纳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并提出了其发展前景与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选择分布在不同流域的15个与自动监测站位置一致性较好的断面,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同时同点位\"对比监测.分析数据发现:由于采样时间和位置的偏差,自动监测月均值与常规手工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并不理想.采用以下4种方法评价水质:自动5项、手动5项、手动21项、自动5项+手动16项.比较第1和第2种方法,水质评价类别相同与变化一类...  相似文献   

16.
孔雀绿体系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水中正磷酸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了流动注射-孔雀绿-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正磷酸盐的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在0 mg/L~0.3 00mg/L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02 mg/L,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而且快速简便,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等清洁水体中正磷酸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定义和目的,介绍了构成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6个子网,即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网、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和锰三角地区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了目前该网络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计技术体系、扩大监测网覆盖面、扩展监测项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汞、镉、铬、铅和砷的生物毒性剂量效应分析,评估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预警作用,结果显示,几种元素的生物毒性大小依次为:汞〉砷〉铅〉镉〉铬。结合南京上坝饮用水源地的生物毒性监测数据,建立动态报警限,用于评价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决策树技术及在线监测的水质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北方某城市水源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立了基于决策树技术,具有较强可视性和实际应用,以及能预测次日源水中叶绿素水平的决策树模型.该模型将某城市水源在线监测的溶解氧和太阳辐射照度数据转换计算为每日平均标准偏差及均值,并与每日定时取样测定的叶绿素含量一起作为预测因子,通过将115组数据的前100组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预测次日叶绿素水平决策树模型,并采用后15组数据进行模型的仿真预测检验,结果只有3 d的预测出错,预测准确率达80%.并讨论了模型建立对数据的要求及解读预测规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的建设与运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中国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的建设运行与应用现状,分析了水站目前在运行管理、数据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利用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及保障水质自动监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