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污染源监测的目的和目标环境监测,尤其是污染源监测唯一目的是为环境管理服务.具有我国特色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有七项直接与污染源监测有关,其重要性由此可见.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由单项管理向综合整治,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的转变过程中,污染源监测正在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市在“三同时”监测验收以及排污申报工作中对重点污染源的有问题单位的排污申报材料进行有计划的复核监测,正是实现污染源监督监测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报告的编制是一项重要而又繁忙的工作,Excel程序在编制污染源废水监督监测报告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污染源监测数据库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建立污染源监测数据库的必要性,提出了设计性能要求,使用功能要求,以及信息要素和主要结构,建立由省级环保主管部门组织污染源监测数据库的设计编制工作,设计时考虑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特点,预留扩充数据库使用功能和变换数据输入输出格式的接口,包含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制定适应监测数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系统梳理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的构建过程和体系指标,为制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的构建,建立监测数据共享和应用的长效机制,实现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的规范管理、交换与共享,为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文章在对国内重点城市污染源在线监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总结了国内污染源在线监测的经验和教训 ,提出了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概述了2016年湛江市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目前在监测工作过程中、监测数据录入及审核上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灵活调整企业的监测频次和监测项目、开发专用的污染源数据管理软件、加强在线监测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完善污染源监督监测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镇江市国控废气污染源在线比对监测为例,分析了国控废气污染源比对监测存在的典型问题,从监测规范、比对方法、运维管理等角度剖析原因,提出,合理设置手工与在线监测点位,减少比对监测方法干扰因素,加强在线监测仪器维护监督管理等建议,从而提高比对监测合格率,更好地开展国控污染源在线比对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对南京市某典型企业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系统开展比对监测,将在线监测结果和便携式仪器监测、手工监测结果作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线监测系统线性误差与量程漂移可以满足现阶段管理要求,实际样品比对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采样分析仪器,监测结果差距较大,便携式分析仪结果相对误差较小(为3. 72%),手工监测结果相对误差较大(为48. 3%)。建议加强污染源废气手工监测的质控管理,强化在线监测设备的运维管理,推进污染源非甲烷总烃CEMS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县级环境监测站污染源监督监测普遍存在监测任务与人力、财力的矛盾,而污染源样品的采集又是污染源监督监测的主要组成部分,笔者从污染源监督监测管理的实践出发,谈谈怎样以较少的人力和费用,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从而得到有实用价值的可靠数据,更好的为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1 确定合理的采样频率采样频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依据管理的需要和监测站的监测能力来确定.采样频率过低,不能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不能起到监督监测的效能;采样频率过高,会使环境监测的负担过重,不利于提高监测质量.因此,确定合理的采样频率十分必要.确定采样频率的方法较多,主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杭州市环境监测部门采用废水自动采样仪和流量计进行工业废水污染源自动连续监测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在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信息平台、业务体系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排污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改全面完成,减污降碳全面提级,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面临着专项制度不完善、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监管压力大、基层执法监测高需求与低能力矛盾突出、减污降碳监测体系有待系统设计等突出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建议:健全制度体系,研究制订《固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完善技术体系和质控体系,加快快速、便携、智能化的污染源监测新技术体系及基于物联、信息技术的全流程、全链条质控体系的研究应用;优化业务体系,推动污染源执法监测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规范化和监测信息平台改造提升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支撑排污许可制度的固定源监测技术体系完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许可制度是固定源核心管理制度,对污染源监测技术提出"便捷、智能、精细"的发展要求,依规发证、依证管理2个阶段均需要污染源监测技术的有效支撑。针对当前污染源监测技术体系现状,应进一步完善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体系,对发证行业指南实施情况跟踪评估,适时修订;为将工业园区纳入核发排污许可证范围扎牢基础,制定工业园区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加快构建支撑证后监管执法的快速便捷方法标准体系和现场快速监测质控体系;加快构建智能化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智慧大脑"功能;建立自行监测监督检查技术体系,强化排污许可制度框架下的自行监测质量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3.
从日常监管、运营服务、设备性能等方面分析了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市场现状,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设备厂商、污染源企业、环保部门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监管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环境监测技术监督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由于认识不到位、手段欠缺、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而导致的技术监督作用的弱化表现。提出开展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状况、开发区环境质量、环境管理措施绩效、监测科研课题等多项技术监督,利用报告、会议、区域目标考核等形式,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环境质量分析会机制、项目审批过程的跟踪监测机制、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的目标考核机制、监察处罚的效果点评机制、环境监测部门内部的资源整合机制,进一步完善技术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双源"地下水(地下水污染源和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监管需求,研发了一套集地下水污染在线监测预警、评价溯源、预测应急于一体的可视化技术集成与应用平台。该平台将物联网、地下水数值模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集成应用于环境监管,实现了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实时动态监测评价及预警、地下水污染路径溯源计算、地下水事故污染预测及应急支撑等网络服务与计算功能,并通过地下空间三维数字化处理,构建了"所见即所得"的三维虚拟现实界面,实现了对地下水环境的便捷、高效监管与决策。该平台兼容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固定和移动设备,可为"双源"地下水污染监控、管理和应急提供实时、高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污染源自动监控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现状,指出了目前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部分自动监测数据的合法性,排污企业直接付费方式及现场端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严格在线监测设备社会运营企业的经营许可与监督检查,采取必要的激励与处罚措施,安装监控设备"对症下药",积极制定地方法规、标准,为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清除障碍,改变运...  相似文献   

17.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平台应用过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结合污染源在线监控的特殊性,探讨了如何根据国家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在线监控系统平台实现在线监测的质量管理目标,并提出了在线监控系统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比较、归纳、总结了生活垃圾和工业危废焚烧项目在生产工艺、污染源产生及治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方面的异同点,提出必须重视废气排污口设施与在线监测仪器的安装,应完善事故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等检查要求,为环保部门验收监测、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提出新形势下基层环保部门减排监测体系建设的改进措施。基层环保部门要多举措、多途径,强化监测体系能力建设,增加人员培训,提升监督性监测的监督作用,引导企业全面落实污染治理和污染自测,强化执法监管并提升自动监控水平,全面及时公开环境信息及应用,促使减排监测工作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
水源地污染源无人机遥感监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无人机遥感是近年新兴的航空遥感技术,随着无人机平台与载荷的不断进步,其研究应用愈加深入,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并作为卫星遥感技术的补充,愈加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拓展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潜力,分析无人机在环保领域应用效果,以扬州市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水域的水源地为研究区域,基于其污染源特征及周边生态环境状况,研究无人机平台与载荷搭配(可见光与热红外)技术,监测研究区污染源,分析其对水质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多处污染源,主要为点源污染(工业点源、水产养殖、生活污水),面源污染(河道码头、水土流失、农业)和内源污染(航运船舶、桥梁交通运输、渔民生活)等,同时,发现某助剂厂隐藏在水面下的4个排污口。该项技术的实验研究,发挥了无人机平台与载荷搭配应用效果,获取了污染源的类型、数量、空间分布及其扩散形态,为水源地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