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简述了国内外遥感监测平台的发展现状,基于湖南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遥感监测平台存在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缺乏、监测能力薄弱以及监测网络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从平台建设架构出发,构建了数据平台,对卫星遥感数据、地面调查/监测资料、无人机航测数据进行管理、存储、分析等;业务平台,主要围绕水、气、土壤等整个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开展相应的监测和管理,还可针对重点区域,环境督察等业务进行拓展;展示平台,主要是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和硬件对各类业务进行可视化。提出发射独立高分遥感卫星、深化遥感监测应用研究、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等建议,以期为湖南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平台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支持多种类型现场信息宽接入的信息采集、支持有线和无线信息传输的开放式在线数据采集传输装置.装置用标准化的工控机作为控制核心,具备模拟信号、LonWorks信号、视频信号、RS-485信号输入接口,网络通信和GPRS远程通信方式,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技术,应用方便灵活,有助于提供有效、客观的现场环境信息,实现环境自动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环境监测业务的分类,提出应对监测工作流程、监测标准、业务分包工作、监测收费、监测报告格式、监测数据、监测质量、业务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指出,对各类环境监测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将有助于提高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地表水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环境监测业务系统功能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发展和污染应急监测需要的形势下建设国家级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旨在提升国家级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能力和水平,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的分析和表征能力.该平台系统建成了高频的数据采集体系、快速的数据传输体系、实用的业务系统和观的空间分析系统,为全面提高国家级环境监测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保障辐射环境安全的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集固定源及移动源等自动监控仪器和移动GPRS监控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展示、统计及应用的综合业务平台,通过环保系统内部的业务协同,有效地获取放射源动态业务信息,可以提高核与辐射环境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对辐射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核与辐射环境管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管理与发布系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阐述了省级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管理与发布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特点,介绍了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对水、气、污染源等环境在线监测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统计与GIS发布的实现方式,指出其具有传输速率高、延时小、实时性强、建设方便、费用低廉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与发展趋势、引入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的风险,以及现场监测活动自身特点,论述了当前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应采用由环境监测站领受任务,制定监测方案,指派现场负责人,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和全程质控管理,第三方检测机构在现场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具体的监测工作,并在此过程中接受现场负责人监督考核的管理模式。提出,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尚需完善法律体制,提升现场监测监管水平,促进各级环境监测站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8.
从现场监测方案的制订、现场负责人职责的转变、现场检测人员的能力保证与管理办法、奖惩制度的建立等4个方面,对当前社会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的管理工作要点进行了阐述。指出,应由环境监测站制订现场监测方案,确定现场负责人,对现场检测人员进行监督、考核、纠正,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手段,确保现场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承担的国家八六三项目“环境遥感监测软件开发及业务运行示范”课题日前顺利通过国家八六三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专家组在北京主持的验收。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主要参加单位之一,承担了该课题的需求分析、环境质量数据库设计、现场同步光谱测试、网络硬件环境建设、系统测试、业务运行示范等研究和协调工作。该项目技术路线先进合理,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开发的软件系统是国内环保领域首个实现业务化运行的环境遥感监测软件系统,可为开展流域水环境与区域生态状况遥感监测及信息的集成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形成的技术成果能为“十一五”期间环境与减灾小卫星系统建设提供较好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环境现场监测存在的质控体系不够完善,监测人员不够专业,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提出实现环境现场监测规范化建设,应从完善现场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入手,加强监测队伍、监测装备、现场监测管理制度建设,改进和提高现场监测技术,以此满足和适应环保新形势对环境现场监测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平台上环境监测数据外业采集系统框架,以SQL Server Compact3.5数据库技术存储、管理现场监测数据,通过SQL Server复制技术将数据汇交到监测站的中心数据库中。提出了综合场景信息与业务因子监测数据同步(准同步)采集、一体化管理、关联分析、复合应用的集成应用思路。举例展示了系统配置和软件代码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管理规范,导致数据集成困难,各监测网络间的数据无法充分共享,形成信息孤岛。该研究在深入分析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遵循已有的标准规定并结合实际业务需求,针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传输系统结构、通讯协议以及监测数据编码提出具有良好扩展性、通用性及规范化的设计方案,以期促进监测设备及系统集成工作的标准化,实现系统间信息数据高度集成,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和互融互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业务紧密互动。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各地在构建水质自动监测管理系统上的探索和不足。构建了水质自动监测管理系统,统一应用平台,利用仪器仪表标识集,实施监测数据辅助审核,完善数据预警统计分析功能;通过平台对现场端仪器自动巡检,实现数据集中化管理,完善水质自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满足了环境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上海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控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系统的应用功能,分析了其在管理方式、运行维护、应用扩展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建议制定数据采集系统的维护管理与考核制度,统一数据来源与数据使用规则;推广电子化管理,加强突发异常情况的维护;增加仪器状态参数的报警功能及站房环境与门禁系统的监控,丰富现场点检内容,建立可视化运维平台,保障系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数据采集技术的不断提高,生态监测也走上数字化、信息化和空间化之路,GIS空间分析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基于3S的生态监测技术也日趋完善,空间分析也将会在环保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根据生态监测工作实践,对空间数据采掘流程、步骤和方法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地区差异很大 ,整体水平不高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提出应加强环境监测管理 ,加大投入 ,建设水质、空气、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 ,建立国家级开放式环境分析实验室和全国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 ,完善数据卫星传输系统 ,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广东省范围内开展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资料收集和现场排查,统计可用监测井3 620个,分析监测井的数量、分布、功能和监测情况。结果表明,尚存在环评井建设与监测任务落实不到位、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监测井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监测网络布局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需求,针对性提出了完善监测井管理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维护、推进监测井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造假问题,提出了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技术,研发了全智能数据采集设备与自动监测设备直接连接,将关键参数固化到数据采集设备中,实现了设备工作参数、运行状态和监测数据的"三同时"监控,并通过动态管控软件平台,提供自动监测设备状态标志、参数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环境监测点位编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编码应该是具有科学性、唯一性、稳定性、简明性、规范性、可扩展性等特点。设计了一种简单"组合校验码"模型来适应不同环境要素类型的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同时,设计了一套覆盖各层级环境监测机构,各种环境要素类型,适应市场化监测服务,满足不同点位管控类别的编码管理系统来支撑"组合校验码"模型的使用,通过该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环境监测数据集成程度低、共享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为目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方法,并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评价指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人员及资质、现场监测、实验室管理、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第三层为方案层,包括人员操作、持证上岗、资质认定、人员培训、水质布点采样流转情况、空气自动站运维情况、现场质控实施情况、实验室环境条件、样品试剂的保存与管理、仪器检定与校准、实验室质量控制实施情况、数据填报软件运行情况、监测报告规范性等13个评价要素。经矩阵一致性检验确定了各评价要素的权重,将该权重与各要素得分运算后得到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选取广东、山西、陕西、四川和青海等5个省份的1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作为典型区开展了实地调研,并应用评价体系对其进行了监测质量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5个典型县域中,环境监测质量等级为优的县域占13.3%,一般、较差的县域分别占66.7%、20%。县域环境监测承担单位在资质、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方面表现较好,在现场监测、人员操作方面问题突出,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