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环境监测数据可靠传输交换与集成、信息规范化处理分析、高效共享与决策支持为应用主线,对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主要功能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平台的总体架构及主要功能,以实现涉水部门水环境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换、存储、分析、发布、共享、展现等,为环境管理与决策人员、为公众、为各级(国家级流域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环境监测业务人员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的卫星遥感技术现状出发,提出了中国的环境遥感应用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水平,应根据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需要,与地面环境监测相结合,建立一套卫星遥感环境业务化监测应用平台,使遥感技术进入环境保护领域的实用化阶段。文章指出卫星遥感环境业务化监测应用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卫星遥感环境业务化监测指标与监测、运行技术规范体系的建立、卫星遥感环境监测目标的确定、卫星遥感环境业务化监测目标的波谱数据库的建立、卫星遥感环境业务监测应用平台的业务内容、关键技术研究等内容,深化了我国的卫星遥感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平台上环境监测数据外业采集系统框架,以SQL Server Compact3.5数据库技术存储、管理现场监测数据,通过SQL Server复制技术将数据汇交到监测站的中心数据库中。提出了综合场景信息与业务因子监测数据同步(准同步)采集、一体化管理、关联分析、复合应用的集成应用思路。举例展示了系统配置和软件代码实现。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环境监测信息化中的优势。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建设环境监测大数据中心,突破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局限性,运用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实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的新突破,提升环境状况综合预警能力;应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高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能力;建立环保舆情分析云平台,提升公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设计的新型国家级水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系统,将集成现有环境监测数据传输软件的思想,提取现有和未来环境监测数据传输业务的共性需求,设计了具有良好扩展性、通用性的系统架构,充分满足环境监测部门数据传输需求,保障水环境监测数据在各个数据中心之间规范有序地传输,实现系统高度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环保业务紧密互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好环境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环境监测工作的作用突显重要,环境监测依托于技术手段的发展,近年来GIS技术的兴起和在环境监测以及数据管理方面的应用不断扩大,成为未来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GIS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对GIS技术和环境监测的关系进行分析,对GIS技术在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环境监测从业者更好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上海市环境监测行业质量管理工作在宏观管理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上海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近期和中期规划。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和QC指标评定体系,组建质量与技术管理委员会,建立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QA/QC体系。在全市环境监测行业内建立质量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和法制保障体系,推进LIMS建设并实现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LIMS的无缝链接,探索构建"上海市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平台"。  相似文献   

8.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环境监测知识库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监测专家系统”可有效监控环境污染状况 ,对环境污染作分析、评价、分级、预警等 ,促进环境的管理和改善。环境监测知识库是该专家系统的核心 ,通过知识库 ,专家系统可以自我学习 ,自我诊断 ,自我发展。本文通过对知识库和数据库的分析比较 ,指出在关系数据库平台上建立环境监测知识库的可行性 ,给出了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建立环境监测知识库的方法 ,即如何在关系数据库环境中实现环境监测知识获取、表示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在"十五"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制中,采用了先进的ArcGIS平台,并通过ArcSDE空间数据引擎规范化组织、管理,以及集成环境质量报告书需要的环境地理信息,满足了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过程中涉及的GIS处理和制图需求,同时可以在网络上形成共享,以建立环境数据的空间关联.介绍了环境数据地图可视化处理流程和制图整饰要点,提出了制定环境地图图式规范和建立环境空间数据模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化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网络化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实施和主要功能模块,利用B/S架构和Web GIS技术,以及相应的编程语言和规范的关系数据库,给出了为环境监测信息化服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南京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南京电子地图的地理信息,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数据库与GIS结合,并通过GIS技术综合分析环境污染事故中风险源要素。该系统采用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程序语言,MapObjects控件,构成面向最终用户的可执行应用程序。系统由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组成;系统在运行环境和系统网络结构上采用客户端和服务器架构,以满足应急监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目的;系统分析对GIS在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中的应用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信息综合查询分析系统开发与应用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城市环境信息综合查询分析系统的建设目标、体系结构、数据组织、系统模块的功能、关键技术等.应用实践表明,开放的体系结构、通用的GIS平台,一体编码的数据库管理技术,规范标准的信息维护与评价体系等可为开发其它城市的环境信息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源监控平台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NET框架,以ArcGIS为平台核心,应用数据库SQL Server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源进行监控系统设计,并针对化工园区进行功能和数据库设计,构建了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源监控平台,为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源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GIS实现江苏省地表水省控断面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开发的环境数据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是根据断面管理功能,在建立符合管理需求的各类断面图层基础上.采用通用软件开发平台和专业的GIS工具软件相集而成。该系统具有水环境信息的空间查询、表达、统计和绘图等功能.可使环境管理综合决策部门直观、有效地进行水环境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5.
土壤环境样品库建设及样品信息数据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样品携载丰富的环境特征信息,对于掌握不同历史阶段土壤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保护部国家土壤环境样品库于2010年建成,是中国环境保护重要基础设施,具有储存专业化、管理集中化、信息系统化、质控标准化等特点,创新性地集合了土壤样品保存和应用的现代技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土壤环境资源和信息平台。通过开展国家土壤样品库建设和样品信息数据库管理研究,集成国家土壤样品库建设技术和土壤样品数据库信息管理成果,为各地建立省级土壤样品库提供借鉴,对于规范和指导全国土壤环境样品库建设和样品保存、数据库信息管理和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环境监测质量信息监控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浏览器/服务器型数据库技术,开发福建省环境监测质量信息监控系统.利用档案库内的数据,进行综合、区域、项目等全方位、多功能查询,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定量化.  相似文献   

17.
重化工业区环境风险源监控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重化工业突发环境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为了满足环境风险管理的需求,设计了重化工业区环境风险源监控系统。对易引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风险物质,从监控指标体系、监控布点方案、监控技术、监控数据采集传输、监控网络数据库构建、监控信息平台等6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集气态源、液态源和移动源为一体连续在线的环境风险源实时监控系统,有效实施重化工业环境风险源的管理和事故预防。  相似文献   

18.
The Salt Lake Specially Protected Area is a unique ecosystem for both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natural life in Turkey.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attempt was made to develop a conceptual land use strategy and methodology, taking into account ecological factor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Salt Lake Specially Protected Area. A detail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alysis was done to create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including land use, land suit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soil, climate, water quality, fertilizing status, and heavy metal and pesticide pollution). The results of the land suitability survey for agricultural use showed that, while 62.6% of the study area soils were classified as best and relatively good, about 15% were classified as problematic and restricted lands, only 22.2% of the study area soils were not suitable for agricultural uses. However, this is not enough to derive maximum benefit with minimum degradation. Therefor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combined to support this aim and to protect the ecosystem. Excessive irrigation practices,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and incorrect management practices all accelerate salinization and degradation. In addition to this, it was found that a multi-layer GIS analysis made it easy to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optimum land use and could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yield preserv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inally, alternative management and crop patterns were undertaken to sustain this unique ecosystem, considering water, soil, climate,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planners or decision ma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