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美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美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体系及其基本程序,着重对其监测项目QA/QC规划做了详细介绍。目的使其对我国环境监测QA/QC体系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着重介绍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中(特别是有机物监测中)应用的意义.美国环境保护部门对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如何认识和行动的,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对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认识,以及本文作者分别就自己的经验谈对QA/QC的体会,和在监测科研中对我国各级环境监测实验室推行QA QC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上海市环境监测行业质量管理工作在宏观管理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上海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近期和中期规划。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和QC指标评定体系,组建质量与技术管理委员会,建立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QA/QC体系。在全市环境监测行业内建立质量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和法制保障体系,推进LIMS建设并实现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LIMS的无缝链接,探索构建"上海市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平台"。  相似文献   

4.
美国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分官方和非官方2类,官方的如环境保护署(EPA)的直属实验中心,其主要职能是开发、制定标准分析方法,推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计划;非官方的如EPA的合同实验室和地区性实验室,主要接受EPA的合同项目和各种客户的委托项目。推行QA/QC是官方实验室的工作核心,而QA/QC实施得好坏则决定着非官方实验室的生存。现介绍美国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中有特色的质量控制技术。1 现场质控样现场质控样指示采样过程中的变化因素和引入的污染,主要包括现场空白、运输空白、现场平行样、考核样等。现场质控样随实际样品…  相似文献   

5.
标准样品在环境监测应用中几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有证)标准样品(CERM)已成为环境监测及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重要工具和常用方法,科学理解和合理使用CERM越来越重要。 文章将CERM在环境监测应用中的有关问题归结为"泛标样"倾向和对CERM特性值误区两个方面,结合典型案例,通过不确定度评定分析相关误区或偏颇,并提出选择性使用CERM、按规定条件使用CERM、全面了解掌握CERM特性值、合理运用CERM特性值范围和慎重评价CERM特性值范围内测定结果的差异等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建立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质量QA/QC量化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国控污染源QA/QC量化评估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量化评估指标的组成、量化评估指标的权重及QL阈值等方面,对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质量QA/QC量化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中国环境监测数据审核体系发展历程,指出了当前环境监测数据审核在国家、运作和研究层面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国家层面上,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数据QA/QC法律体系;在运作层面上,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管理机制;在研究层面上,应开展监测数据合理性、相关性审核研究。  相似文献   

8.
根据上海市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由市级中心站负责子站和区/县级监测站自建子站共同组成和两级管理的结构特点,上海自2006年开始实施对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年度质保审核,并在实践中持续改进和完善。以上海为例对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和AQI实时发布背景下完整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QA/QC体系中的质保审核的建立实施及其效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应急快速监测QA/QC技术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国家缺乏应急监测质量管理相关技术规定情况,重点研究了水环境应急监测的QA/QC技术,通过对应急备战状态和应急实战状态两大环节9个要素的操作层面的探讨,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实用的水环境应急监测的QA/QC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安捷伦科技公司联合主办的“2 0 0 4中美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管理研讨会(暨污染物监测QA QC培训班)”于2 0 0 4年6月2 4日~2 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能力,加强环境污染物监测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进一步增进中美环境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次研讨内容经过充分准备,针对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研究的重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技术进行研讨,研讨会邀请了美国资深专家,PaceAnalyticalServices的RogerC .Splinter博士、SevernTrentLabs的RichardBurrows博士…  相似文献   

11.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监测部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及其对环境监测数据要求的日益严格,要求大气自动监测QA/QC体系必须更加完善。针对传统采样总管标准气不能实现与空气样品同路同效输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研发出一套实现标准气与空气样品同路同效输送的新型采样总管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环境监测在使用了ISO/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之后,环境监测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得到了提高,而环境监测的合同评审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首要和重要环节,标准化管理对环境监测的合同评审提出了很高要求,其特点是把环境监测工作从被动上升为主动,深圳市宝安区环境监测站(简称宝安区站)于2003年9月获得了国家认可实验室,环境监测合同评审工作经历了几年的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系统梳理土壤微塑料监测全过程技术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和制备、识别与定量、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等环节,比较各方法优缺点,探讨土壤中微塑料监测方法标准化措施,建议完善土壤微塑料监测全过程QA/QC,制定涵盖全流程的监测技术规范,有序建立针对不同监测目标的分析方法标准体系,为土壤微塑料的监测与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目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目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①王扬祖(国家环境保护局,北京100035)二十年以来,我国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一样,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是应该首先肯定的。主要有四个方面:1全国建立了四级环境监测站体系,有总站、省站、地(市)级站,还有县级监测...  相似文献   

15.
区域空气监测网络建设策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区域空气质量管理的发展形势,提出建设区域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的思路和建设内容,探索建立区域空气监测QA/QC技术体系的策略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美国EPA开发的AIRNow系统是国际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信息管理和发布系统,具有空气质量数据管理自动化、环境产品丰富、发布及时、质量保证和控制(QA/QC)数据审核快速等优点,可通过明确的数据交换协议和原则,实现地区性数据交换和共享。该技术在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系统中得到应用、整合和二次开发,并实现了2010年上海世博环境空气质量数据的实时发布,为中国未来环境空气质量的动态发布提供了重要的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环境监测站于6月28日至30日在南京召开了“全省第二次有机污染物优先监测会”,十二个市站二十三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省中心站传达了全国第四次环境监测工作会议关于优先监测已列入“八五”规划并作为中、长期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任务的精神,同时总结全省在有机污染物优先监测方而所取得的成绩.十二个市站和省站向大会提交了二十多篇论文,进行了学术讨论(现论文汇编已装订成册).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环境监测站长工作会议于1996年3月12日至14日在连云港市召开。省、市及部分县(市)的环境监测站站长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量化考核、建设标准化”站的经验。省环保局史振华副局长到会作了“加快标准化站建设步伐,努力掌握总量控制技术,迎接监测工作新发展阶段的到来,争创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一流水平”的重要讲话。与会人员就《江苏省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九五”江苏环境监测发展规划》、《1996年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和史局长的讲话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苏编95(6)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说清伊犁河出、入境断面六六六、DDT等4种有机氯农药的检出问题,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方分别在中方的三道河子断面和哈方的杜本断面进行了联合研究性监测。中方采取现场采集平行样并加带全程序空白样品,实验室采用溶剂空白、实验室空白、全程序空白、平行双样以及加标回收分析等质控措施,使哈方专家认可中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证了双方的监测结果被中哈环保合作委员会接受和采用。研究以中哈跨界河流实际监测的典型实例,论证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QA/QC)在跨国界河流联合监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中国目前环境监测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内容和工作方法及措施。针对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QC小组活动,有利于促进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实验员的业务水平;有利激发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团队凝聚力;有利于增强质量管理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最终提高监测站的环境监测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