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住机遇振奋精神争创全国环境保护的一流水平江苏省环境监测站为了贯彻国家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促进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江苏省环境保护局提出了“争创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一流水平”的口号,作为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奋斗目标。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经历了近廿年的探索与发展,已开拓出一条中国式的环境保护道路,建立了以“基本国策”、“三同步”、“三效益”协调发展为基础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我国环保事业的日益蓬勃.在强化监督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大大促进了环境管理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单项治理向综合整治、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的转变.无论是“八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战略,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金昌是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只有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加大污染治理步伐,开展“三废”资源的综合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良好的条件,才能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保社会组织是以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宗旨,从事各类环境保护活动,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环保社团、环保基金会、环保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多种类型。为促进环保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环保社会组织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制定本指导意见。1 充分认识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一)近年来,环保社会组织通过与各级环保部门合作或自发在社会上开展了大量以保护环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为目标的环保活动,在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公众的环保参与、改善公众的环保行为、开展环境维权与法律援助、参与环保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促进环境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连接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二)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环保社会组织发展较快,在社会经济和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环保社会组织的发育还不够成熟,组织能力弱小,不能满足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因此,需进一步加大对环保社会组织培育引导的力度。要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步伐;团结民间环保力量,更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环保事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采取多种形式,拓展公众在环保领域进行有序参与的空间,从而推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民主化、法治化进程。2 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的目标与基本原则(三)总体目标。积极培育与扶持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各级环保部门与环保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发挥环保社会组织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作用。力争在"十二五"时期,逐步引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与"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定位准确、功能全面、作用显著的环保社会组织体系,促进环境保护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四)基本原则——积极扶持,加快发展。准确把握环保社会组织在建设"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为环保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和发挥作用提供空间;改革创新环保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机制,制定有利于扶持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发展的配套措施。——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加强环保部门与环保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构建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平台,形成积极互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局面。——依法管理,规范引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培育发展与规范引导并重,在培育中规范,在规范中引导,在引导中发展。严格依法行政,在法治框架下对环保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增强对公众的影响力。3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改善环保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五)制定培育扶持环保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划。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民间自愿的方针,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利于促进环保组织发展的规划,鼓励环保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参与环境保护。(六)转变思想观念,拓展环保社会组织的活动与发展空间。各级环保部门要解放思想,高度重视环保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管理,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努力为环保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七)建立政府与环保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机制。拓展环保社会组织的参与渠道,建立环保部门与环保社会组织之间定期的沟通、协调与合作机制。各级环保部门在制定政策,进行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时,应通过各种形式听取环保社会组织的意见与建议,自觉接受环保社会组织的咨询和监督。(八)表彰典型,广泛宣传。各级环保部门应注意了解当地环保社会组织的活动情况,总结评估环保社会组织开展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对优秀的环保社会组织与个人及时进行奖励或表彰。4 加强能力建设,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九)加强环保社会组织的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各级环保部门要把对环保社会组织人才培训列入人才培养教育发展规划,通过环保宣教中心或委托大专院校、培训中介机构对环保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或骨干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环保专业技能、组织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定期组织环保社会组织到企业、社区进行学习考察,并为环保社会组织自身的学习培训活动提供宣传资料、活动场所或其他形式的帮助,提高环保社会组织的政策、业务水平和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的能力。(十)加强对环保社会组织的规范引导,促进环保社会组织的自律。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环保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指导其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促进环保社会组织规范运作,在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环保社会组织与境外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项目,要根据相关规定报外事部门审批。(十一)促进环保社会组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环保部门要积极为环保社会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政策指导、提供信息、搭建平台。鼓励环保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国际交往,通过国际民间环境交流合作的渠道宣传中国政府的环境政策和工作成效,努力维护中国的环境形象。  相似文献   

5.
论"两大体系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如何认识环境监管体系?环境问题以其变化性、复杂性、不确定性、长期性和冲突性的特点标志其是一个系统的问题,也因此要求环境管理必须用系统的思维方式,采用系统的解决方案构建环境管理支撑体系。当前,环保事业已经进入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环境监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在刚刚结束的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曾培炎副…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工作会议上,曲格平局长作了题为“必须坚持科研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向”的报告,系统阐明了环境保护科学技术面向环境管理、面向经济建设,特别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向问题.从而逐步形成环境管理依靠科学技术,环保科研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思想和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七·五”期间,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得到加强,为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对环境科研为管理服务的内涵存在不同的理解,在科研工作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本文结合环境标准工作中对科学技术支持作用的需要,分析讨论科研为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层次.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来,各级环境监测站在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指导下,技术上大抓“五化”,管理上大力推行六项制度,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创建优质实验室活动和计量认证工作,大大促进了监测站的建设和发展,监测工作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然而,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监测站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持的难度亦越来越大.当前,科技体制改革正向纵深发展,环境监测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很值得探索和研究,笔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见,以期探讨.  相似文献   

8.
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的胜利召开,形成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的标志性成果。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对"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部署,标志着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环境监  相似文献   

9.
1五年来全省环保工作总结 1.1积极探索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进的新路.五年来,全省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的建设项目有3000多个,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6.3%.在项目实施中,坚持“以新带老”削减污染,新增废气处理能力164.29亿标m^3/h,新增废水处理能力266.6t/d,形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良性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0.
1.环境信息管理现状管理与监测是环境保护事业的两大支柱,理应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服务”应是相互的.尤其是在环境信息的管理与传递上,监测部门应将测试的各种数据,通过各种报表、报告等形式及时地传递给管理部门,为管理服务;环境管理部门也应将环境保护宏观管理的政策情况,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保护的管理、监测、科研系统经过二十年的建设,日益健全,各有关部门也都逐步建立了各自的环保管理、监测、科研机构,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而且每年还将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数据.但是,目前环境信息的管理、加工处理尚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与环境管理日益发展的需要相距甚远.环境监测信息是环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亟待提高,为环境管理向纵深发展提供技术保证.本文仅就环境监测信息管  相似文献   

12.
环境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保护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环境监测显得更加重要。在我国环境保护“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对环境监测提出了具体部署,开发、研制、生产环境保护监测分析仪器将有广阔的前途。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改进不足,为我国生产高质量、高水平的环境监测分析仪器,是我们环保监测分析仪器行业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3.
环境监理是环境管理上新水平的标志陶方良(南京市环境监理站210018)我国的环保事业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必须看到,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繁重的任务。多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在宏观管理上,形成了一整套较成熟...  相似文献   

14.
环保事业关乎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节能减排是一项典型的“公众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搞好环境保护,促进节能减排单靠政府和环保系统的人员显然力不从心.事实表明,发现和解决环保问题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社会支持.本文结合盐城市动员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实际,对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意义及方法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全国环境达标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96年的统计,全国工业污染源达标率在50%左右,在的省份达标率低于40%,环保重点城市达标率在30%~40%,环境达标任务十分艰巨,为使全国工业污染源在2000年底实现达标排放,全国46个环保重点城市实现双达标,提出对落后的企业继续推行“关,停,禁,改,转”方针:国家制定国家支持,地方,企业自筹资金用于环境保护,真正使我国环境保护的基础能力建设达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斗转星移,时不我待.历史的车轮驶进了九十年代的第一春.八十年代是我国环保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胜利前进的年代,是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环保之路的年代,主要标志是第二、第三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的召开;环境保护法的颁布,环保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环境管理的方针、政策逐步完善;各级环保机构、队伍不断壮大、发展;国民经济大幅度增长情况下,环境质量仍然基本维持在八○年水平;尤其是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所制定好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了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7.
2017年6月5日下午,由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地表水环境有机污染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和《环境监控与预警》编辑部联合承办的2017国际环保新技术大会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8.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环境保护数据库建成由国家信息中心历时两年多开发建设的环境保护数据库项目近日完成并投入使用。用户可以在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网站上查询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及时准确地了解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动态,掌握国内外最新环保科技和环保项目。中国环境保护数据库是中国———荷兰政府共同建设的“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网络化信息共享系统”项目的重要内容,数据库项目包括了环境保护资讯、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数字统计、环保产品技术及环保企业项目、环保专家等8个环境保护系列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了11个行业的污染治理解决方案,为客户提…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认识、研究和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推动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智慧环保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但存在不少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文章对此提出了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向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希望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加强综合治理,完善体制机制,努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绿色发展,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新期待。这为我们开好会议和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