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取臭氧(O3)污染高发的7月为夏季典型月,采用自动观测设备,从前体物VOCs的浓度水平及O3生成潜势(OFP),前体物、气象因素与O3相关性等多方面研究了衡水市O3污染影响因素,并剖析了一次典型的O3污染过程,以期为衡水市夏季O3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衡水市VOCs主要组分浓度占比为烷烃 > 烯烃 > 芳香烃 > 乙炔,主要组分对总OFP的贡献为烯烃 > 芳香烃 > 烷烃 > 乙炔;O3与前体物VOCs、NO2存在负相关性,与温度存在正相关性;相对湿度低于48%时,O3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相对湿度高于48%时,O3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性;气团中VOCs化学组成稳定性较低,平均VOCs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较低,为4.855gO3/gVOCs;衡水市7月2—4日重度污染过程受本地生成和区域传输叠加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分析合肥市长时间序列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对合肥市2001—2020年SO2、NO2和PM10,以及2013—2020年CO、O3和PM2.5的浓度特征开展研究。采用Mann-Kendall(M-K)时间趋势检验法分析了6项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规律,同时考虑了人为活动对污染物小时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M2.5和O3是目前影响合肥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2014年以来,合肥市PM10、PM2.5、CO和SO2年均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NO2和O3污染有加剧趋势。合肥市SO2和颗粒物浓度表现为冬春季节高、夏秋季节低;O3浓度变化趋势与之相反;NO2和CO浓度呈秋冬季节高、春夏季节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7—2018年全国7个区域10个典型城市环境空气O3和PM2.5浓度数据,统计污染物累积速率,进而采用回归方法拟合污染物浓度及其累积速率的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不同区域污染物时序变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区域O3浓度时序曲线拟合程度总体高于PM2.5,石家庄O3拟合程度最高,西安PM2.5拟合程度最高。以07:00、14:00分别作为O3、PM2.5模拟起点是24 h中的最优模型。不同城市夏季O3小时浓度时序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形态,O3浓度及累积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可能由城市所处经度决定,太原O3累积最快,西安O3消解最快。各城市间冬季PM2.5小时浓度及其累积速率时序变化曲线形态差异较大,沈阳PM2.5累积和消解均最快。与浓度相比,城市环境空气O3和PM2.5累积速率与光照、扩散条件等有更好的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组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8—12月连续采集PM2.5样品,分析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天津市PM2.5日均浓度均不同程度超过美国EPA日均浓度标准(35 μg/m3);SO42-、NO3-、NH4+和Cl-为无机离子的主要成分,占全部无机离子的88.6%;各离子均表现出不同季节变化特征。对NH4+和NO3-、SO42-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NH4+和NO3-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795。SOR和NOR的平均值分别为0.16和0.23,均为8月最高,表明前体物二次转化夏季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湖南省2015—2020年夏秋季的污染物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臭氧(O3)污染的时空特征和生成敏感性。湖南省中部和北部的O3污染较为严重,且主要发生在9月,午后O3峰值常与早高峰的NO2浓度有较高的相关性。采用转置EKMA曲线方法探究了O3在NO2维度和VOCs反应活性维度下的生成敏感性。在 NO2维度下,NO2控制区和NO2-VOCs过渡区的NO2质量浓度为7 ~ 13 μg/m3,NO2-VOCs过渡区和VOCs控制区的NO2质量浓度为15~17 μg/m3。在VOCs反应活性维度下,当NO2质量浓度大于10 μg/m3时,VOCs反应活性越高,O3浓度越高。在高VOCs反应活性(30 ℃或以上)时,NO2浓度每降低1 μg/m3,各区域的O3质量浓度能降低约8 ~ 9 μg/m3。结合NO2 和VOCs反应活性2个维度,得出湖南省午后O3生成以 NO2控制区和NO2-VOCs 过渡区为主,在晴天干燥和高温条件下,减排NO2可有效降低O3浓度。转置EKMA曲线方法为缺少长期VOCs观测的区域提供了研究O3生成敏感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重点对河北省辛集市"十三五"期间整体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以及影响辛集市优良天数的2个重要参数O3和PM2.5的污染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辛集市"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优良天数整体增加,污染天数整体减少。O3浓度及其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天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对综合指数的贡献率逐年增加;O3污染高发期主要集中在4—9月,高值区域分布差距较大,但市区污染持续突出。PM2.5浓度逐年下降,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逐年减少;PM2.5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整体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分布特点,空间分布呈"南北高、中间低"的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7.
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对珠三角区域站空气质量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网中天湖、金果湾与万顷沙3个区域站2010年全年SO2、NO2、PM10、O3、PM2.5与CO自动监测的数据,分析了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GB 3095—2012)对这3个子站空气质量评价的影响。研究发现,若采用新标准,万顷沙的NO2、PM10和PM2.5年均浓度将不同程度超标。这3个子站空气质量达标率下降7~28个百分点,空气污染指数从91%~99%下降至63%~91%;O3的引入是导致空气质量达标率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O3将取代PM10成为最主要的首要污染物,出现频率大于50%,且O3(8 h)平均浓度的影响大于O3 (1 h)浓度的影响。PM2.5的纳入也是导致空气质量达标率下降的重要因素,其超标率为3%(金果湾)~16%(万顷沙)。NO2标准的收严未对天湖与金果湾空气质量评价造成影响,但导致万顷沙NO2的超标率从2%上升至10%,且NO2作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达24%。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2013-2016年臭氧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2016年江苏省国控空气自动站获得的臭氧(O3)观测数据,探讨江苏省O3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2013年以来江苏省大气氧化剂OX (O3和NO2)和O3浓度呈逐年升高趋势,升高速率分别为0.98×10-9a-1和3.70 μg/(m3·a),O3增幅在我国处于较高水平。在O3空间分布上,东部沿海O3浓度相对高于西部内陆,O3浓度高值由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辐散,呈现出区域性O3污染。结合经验正交分解进行聚类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江苏省O3分区主要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3类,与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地区臭氧(O3)已经逐步取代颗粒物成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封闭期间珠三角城市背景污染效应(特别是对O3的放大效应)进行了量化研究,发现PM2.5和NO2质量浓度均为工作日高于节假日,非疫情期高于疫情期。O3质量浓度节假日高于工作日,其中疫情期节假日浓度最高。减排会增加低温高湿背景下O3质量浓度,但会降低其极大值,并导致 O3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梯度减弱。疫情封闭期间异地输送对于局地O3质量浓度的变化贡献突出。叠加疫情封闭影响的春节假期O3质量浓度比节前工作日增加20.4%~41.7%,与一般年份特征相反,而NO2降低65.3%~75.6%,降低程度强于一般年份。疫情封闭期春节期间O3质量浓度比一般年份上升14.0%~25.9%,而NO2质量浓度降低37.0%~54.5%。低湿晴好的天气为光化学反应提供有利条件,并且疫情封闭扩大了假期人为源减排规模,导致NOx质量浓度进一步下降,使其对O3的滴定效应减弱,同时静稳天气有利于O3浓度的累积,导致局地O3污染被逐步放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宁波市大气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13—2018年宁波市国控站点实时监测污染物数据以及气象数据,探讨分析了宁波市大气污染特征以及所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概况。结果表明:宁波市颗粒物污染和O3污染呈现典型的季节性特征,颗粒物浓度冬季最高,O3最大滑动8 h平均质量浓度春、秋季最高。宁波市O3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且呈现出春、秋季O3超标天数最多的季节变化特征。O3小时质量浓度与气温和太阳辐射成正相关关系,NO2和颗粒物浓度与气温成负相关关系。NO2与O3浓度成负相关关系,与颗粒物浓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7年嘉善善西超级站臭氧(O3)及其前体物(NOx和VOCs)以及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风速)逐小时数据,分析了2017年全年NOx和O3的变化特征以及春季(4—5月)、夏季(7—8月)NOx和气象因子对O3生成的影响,利用O3生成潜势(OFP)评估了VOCs大气化学反应活性,并通过潜在源区贡献(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分析了嘉善春、夏季O3潜在源区贡献特征。研究发现:O3日变化特征为单峰结构,NOx为弱双峰结构。O3浓度在3—9月较高,春、夏季O3浓度峰值分别出现在15:00和14:00,春、夏季的NOx、O3日变化与2017年全年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NOx对O3存在滴定作用,且低湿高温有利于O3浓度的升高。春、夏季O3生成潜势贡献均表现为烯烃 > 芳香烃 > 烷烃,由于烯烃光化学活性较高,夏季烯烃浓度升高导致其贡献较春季增长约18.1个百分点,且夏季VOCs平均最大O3增量反应活性高于春季。PSCF和CWT分析结果表明,嘉善春季的潜在源区主要为本地、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夏季的潜在源区主要为本地、西北方向、西南方向以及东南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郑州市2005—2015年的OMI遥感反演资料以及地面相关监测数据,研究了郑州市对流层NO_2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对郑州市NO_2柱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地面观测数据对比检验显示,对流层NO_2柱浓度年均值数据与近地面监测站NO_2浓度的实测年均值数据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 6和0.940 2,表明OMI数据资料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面NO_2浓度的变化。郑州市的对流层NO_2柱浓度在2005—2013年间呈现波动变化且2013—2015年NO_2柱浓度显著减小的特征。季节变化上NO_2柱浓度主要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点。郑州市对流层NO_2柱浓度的空间变化分布主要表现为由北部向南部逐渐递减的趋势,年际变化上高值区与低值区变化不够显著,中值区近年来不断扩大。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汽车保有量与对流层NO_2柱浓度的灰色关联度最低为0.571,而标准煤消耗量、工业用电量以及采暖供热量与对流层NO_2柱浓度的灰色关联度比较高,分别为0.956、0.828、0.862,即大气中工业过程及采暖期煤炭燃烧排放的NO_2占较大比例,汽车尾气排放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Surface ozo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hotochemical pollutants in the low atmosphere, causing damage to human health, vegetation, materials and climate. The weather (high temperatures and high solar radiation), orography (presence of the Guadalquivir valley) and anthropogenic (the cities of Cádiz, Córdoba, Huelva and Seville and two important industrial complex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western Iberian Peninsula make this region ideal for the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zone. To increase the knowledge of ozone behaviour in this area, the monthly, daily and weekly variations of ozone and its precursors, nitrogen oxides (NOx?=?NO?+?NO2), were analysed over a 4-year period (2003 to 2006). Using the k-means cluster technique, 12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of five different areas with different ozone behaviour were selected from a total of 29 monitoring site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analysis of these atmospheric pollutants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the whole area, allowing therefore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se compounds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s showed an opposite behaviour among ozone and NO and NO2 concentrations in urban and suburban zones, marked by maximums of ozone (minimums NOx) in spring and summer and minimums (maximums) in autumn and winter. A seasonal behaviour, with lower amplitude, was also observed in rural and industrial areas for ozone concentrations, with the NO and NO2 concentrations remaining at low and similar values during the year in rural zones due to the absence of emission sources in their surroundings. The daily cycles of ozone in urban, suburban and industrial sites registered a maximum value in the early afternoon (14:00–17:00 UTC) while for NOx two peaks were observed, at 7:00–10:00 UTC and 20:00–22:00. In the case of rural stations, no hourly peak of ozone or NOx was registered. The weekend effect was studied by using a statistical contrast tests (Student’s 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nly areas influenced by important traffic emissions presented a weekend effect for NO and NO2, whereas an ozone weekend effect was not detected in any case.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25日杭州城区观测点PM1、PM2.5、PM10小时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利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方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探讨了杭州城区PM1、PM2.5、PM10时间分布特征和PM2.5潜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PM1季节平均浓度表现为冬季 > 秋季、春季 > 夏季,PM1~2.5、PM2.5~10浓度则表现为冬季 > 春季 > 秋季 > 夏季;PM1浓度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现象,而PM1~2.5和PM2.5~10在同一时段均无明显浓度峰值;杭州城区PM2.5受外源输送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夏季、秋季杭州城区PM2.5的潜在源区主要是浙江北部、安徽东南部等,春季PM2.5的潜在源区主要是浙江中部、江苏南部等,冬季PM2.5的潜在源区主要是山东南部、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中部等地区。  相似文献   

15.
灰霾期间武汉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站2013年的全年监测数据,分析了灰霾期间武汉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征。霾日主要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霾日与非霾日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和气象参数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高湿度、静风是武汉城市区域霾日的重要气象特征;PM1、PM_(2.5)、PM_(10)、NO_2、CO、NH3的质量浓度,SOR、NOR值以及PM_(2.5)中的二次无机离子(SO2-4、NO-3、NH+4)和部分元素(Pb、Se、Cd、Zn、K)的质量浓度均在霾日明显高于非霾日,而霾日SO2质量浓度仅在冬季略高于非霾日。选取2013年1月的连续灰霾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组分主要来自当地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和二次形成),并受当地气象条件影响。此次灰霾过程中PM_(2.5)中的硫酸盐和硝酸盐主要来自气相反应,气态NO_2主要生成了气态HNO_3,而不是HNO_2。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臭氧污染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6—2016年上海市的监测数据发现,臭氧(O_3)浓度存在逐年上升趋势,污染持续时间有所增加,但除水平风速有下降趋势外,其他相关气象因素的年际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空间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O_3超标主要集中在西南部郊区,但市区O_3超标潜势不容忽视。O_3污染高发季节的污染玫瑰图分析发现,上海市南部地区是影响上海市O_3污染的关键区域;对于NO_2减排的影响分析发现,尽管上海市O_3平均浓度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在NO_2下降幅度最为明显的内环市区和北部郊区,O_3上升幅度低于NO_2下降幅度较小的内外环区域和西部郊区,表明上海市的O_3污染控制仍需持续推进NOx的减排,并同步推进VOCs的减排。  相似文献   

17.
利用西安市环境监测站超级站2013年9月1日—2015年5月31日黑碳气溶胶(BC)的监测数据,研究空气中BC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和常规污染物相关性。结果表明:BC小时平均浓度均值在春季、夏季和冬季的变化趋势呈"W"型,秋季呈"V"型,且冬季的第一个最低值和峰值比春季和夏季的分别延迟1 h和2~3 h,且20:00~次日6:00秋季BC小时平均浓度均值高于当年冬季。BC浓度在秋季和冬季较高,夏季较低。冬季BC/PM_(2.5)基本最低,秋季BC/PM_(2.5)相对最高。BC日平均浓度与气温、降水和风速的日平均值为极负显著相关,且风速小于1.0 m/s时,其与风速呈最显著的负相关。除O_3外,BC日平均浓度与其他常规空气污染物浓度呈显著相关,表明其同源性很强,且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臭氧、VOCs和PANs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3—2016年基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以及省建大气多参数站所获取的南京市O_3、NO_2、CO、VOCs、PANs观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南京市O_3第90百分位日最大8 h平均质量浓度比2013年上升33.3%,超标天数中O_3引起的超标占比增至32.0%。南京市区大气中非甲烷总烃冬季浓度高于夏季,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则与之相反;在5—9月,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在日变化过程中出现峰值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醚、醛、酮类,且O_3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s)生成存在有一定的线性关系。VOCs/NOx比值表明南京市处于VOCs控制区,因此对NO_2浓度下降不敏感,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连续3年上升,夏季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未显著下降,这些现象是城市O_3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