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便携式浊度计法与国标浊度测定法(GB13200-1991)测定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通过比对实验,便携式浊度计法与国标浊度测定法测定结果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基于便携式浊度计法与国标浊度测定法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将便携式浊度计法测定结果(单位:FTU)和国标浊度测定法测定结果(单位:度)进行换算,从而在实验室分析特别是应急监测现场分析当中,使便携式浊度计法成为快速、简便、准确地测定环境水体中浊度的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离心法去除地表水中浊度对总磷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过硫酸钾-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总磷时,水样浑浊对测定有严重的影响。一般采用浊度-色度补偿法[1]或消解液过滤法[2]以消除浊度对测定的干扰,但这两法都有不足之处。今采用离心法来消除浊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试验11 主要仪器和试剂LXJ-Ⅱ型离心机;其他仪器及试剂同文献[1]。12 测定水样消解,均按文献[1]有关内容进行。消解液过滤法:用中速滤纸将消解液滤入50mL比色管中,再用水洗烧瓶及滤纸,一起并入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显色步骤同文献[1]。离心法:先定容至50mL,分别加入抗坏血酸溶液1mL和钼酸盐溶液2mL[1],显色…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消除浊度与色度干扰的简便方法,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复合絮凝剂对工业废水氨氮测定的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带色浊度高的工业废水中氨氮测定的预处理,提出了使用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沉淀法,试验结果表明,方法不仅具有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絮凝效果好,去色,去浊度高,且对pH5-pH10是各种带色浊度高的废水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还能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其变异系数为1.5%-3.6%,回收率在95%-104%之间,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5.
比较多种预处理方法去除浊度对地表水氨氮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定高浊度地表水氨氮的过程中,采用离心法可较好地去除悬浮物对水样测定的干扰。较清水样用比色前离心方法,对于较浑浊的水样用絮凝沉淀结合比色前离心方法,可明显去除浊度的干扰,得到稳定的氨氮数值。2种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质控要求。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使用空气自动化监测系统质量控制图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质控图绘制的改进方法.实例证明,改进的质控图可以根据仪器漂移情况确定仪器的校准周期;确定调节限时,根据仪器间的差异,降低仪器的调节限,可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多波长法用于减小浊度对水源水中甲醛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减小水样浊度对样品结果影响的各种方法,包括过滤法、双波长法、三波长法,3种方法均基于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均为414 nm。结果表明,以480 nm为参比波长的双波长法所得方法检出限为0.027 mg/L,采用470 nm与360 nm、460 nm与370 nm、450 nm与380 nm 3对参比波长的三波长法测得方法检出限为0.025~0.028 mg/L,这些方法用于检测0.100 mg/L标准点样品时,检测结果 RSD介于8.0%~8.6%。双波长法适合低浊度样品的直接分析,而浊度较高或双波长法测得结果大于方法检出限时,应采用三波长法进行定量分析,他们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方法的准确度及减少工作量。用于地表水样品分析时,0.200、0.400 mg/L加标样品的回收率介于90.3%~101%,对应RSD介于0.0%~4.2%。  相似文献   

8.
水中色度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针对目视比色法色度测定不足之处,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改进.(1)在天然水的测定中,研究了以往的380nm作最大吸收波长测吸光度方法的问题.寻找到最佳波长455nm,吸收池5cm测定天然水吸光度A.(2)在5~400℃测定温度对吸光度无影响,溶液浊度、pH值对吸光度测定的影响呈线性关系.(3)在工业废水的测定中,先扫描出其最大吸收波长,以仪器检测限吸光度0.010为稀释终点.改进废水稀释倍数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土壤中汞的测定有许多方法,国内广泛应用的仪器有F732测汞仪,YYG—77冷原子荧光测汞仪及理学测汞仪等。但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这些仪器的重复性比较差,也不够稳定,我们在GGZ—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燃烧头上装了一个带有石英窗的汞吸收池,测定结果重复性好,仪器稳定,非常适用土壤汞的测定。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采用硫酸—高锰酸钾法消解土壤样品,方法详见“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P212页”。 一、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每ml含0.01μg的汞标准溶液0.00,0.50,1.00,2.00,3.00,  相似文献   

10.
9.1概述:在浊度测定方法中,不论是气体试样还是液体试样,有测定入射光透过强度比的方法——比浊法,和测定对入射光的散射强度比的方法——散射浊度法。然而,除了临床分析外很少使用比浊法,最近“透射浊度计”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分析中,这也是浊度测定方法的一种。环境厅第1号公告(1972.1.10)把大气中粒径10μm以下的微粒定义为悬浮颗粒状物质,并规定连续24小时测定中每小时平均值在0.10mg/m~3以下,1小时含量0.20mg/m~3以下为环境标准,这些悬浮颗粒物是在地面以上3~10m的范围测定的。此外,大气污染防止法规定煤尘的年平均值在0.15mg/m~3以下,并对发生源的设备也做了一些规定。在水质方面也作了有关SS的规定(生活环境标准),SS和浊度之间的相关性是今后探讨的项目。一般说来,水质和大气的混浊试样,在理想状态测定比较困难,与分光光度法相比难以保持校准曲线的线性,所以往往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再现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水中N-甲基哌嗪的应急监测分析方法,在3分钟内完成整个分析过程。采用直接进水样的方法,经毛细管柱分离水中的N-甲基哌嗪,用GC/FID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在浓度范围为8.44~80.32mg/L时,相对标准偏差在1.8%~2.9%之间,标准偏差在0.19~1.5之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可达81%,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2。检出限为0.08mg/L  相似文献   

12.
用加热浓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环境水样中的镍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镍的各项指标均在要求范围,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均<7.1%,表明两种方法可以视为等效方法,作用可以相互替补使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丁基黄原酸的方法。丁基黄原酸在酸性条件下分解成易挥发的二硫化碳,可用顶空-气相色谱分离、质谱定量测定。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相比,该法简便、快捷,在0.010~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准确度高,加标回收率为95.1%~100.6%,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为3.1%~6.5%,方法检出限为0.002 mg/L,适用于水中丁基黄原酸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溴氰菊酯,并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该方法用二氯甲烷为萃取剂,以甲醇—水(85 /15,V/V)作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15 nm.该方法在6 min之内可完成生活饮用水中溴氰菊酯的分离及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范围、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适用于水样中溴氰菊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对国标法( GB/T 5750.8-2006)中的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水合肼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指出了水合肼测定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指出在标准分析方法基础上,选用合格的最新生产的分析纯以上的试剂,现场调节水样酸度至1 mol/L,正确进行浑浊带色干扰因素校正消除,利用氨基磺酸去除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16.
对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干扰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设计了温度过低、浑浊带色和混溶乳化3种干扰试验方案,探讨了各干扰因素在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结果、影响程度及消除措施.提出温度过低须在测定前提高环境温度,以确保显色反应完全;浑浊带色须在测定中采用色(浊)度校正法消除干扰;混溶乳化可在测定中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分析方法、去浊度手段和预处理方式对地表水总磷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在跨界水体联合监测中较连续流动分析法、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孔雀绿-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更为适用;在水样没有色度的情况下,采用浊度-色度补偿法和离心法都能有效消除浊度干扰,相对误差±10%;预处理方式的不同是导致各监测单位测定结果可比性差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水样预蒸馏后,经分段流动分析仪自动进样器进入分析模块对水中的总氰化物进行分析。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测定参数,方法检测限为0 002mg/L,对高低两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分析,测定值均在其保证值范围内,相对标准差<2 %,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循环周期约70s,每小时可测定50个样品,分析速度快,尤适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Monitoring of waterborne pathogens is improved by using concentration methods prior to detection; however, direct microbial enumeration is desired to study microbial ecology and human health risks.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determine Salmonella presence in river water with an ultrafiltration system coupled with the ISO 6579:1993 isolation standard method (UFS-ISO). Most probable number (MPN) method was used directly in water samples to estimate Salmonella populations. Additionally, the effect between Salmonella determination and water turbidity was evaluated. Ten liters or three tenfold dilutions (1, 0.1, and 0.01 mL) of water were processed for Salmonella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by the UFS-ISO and MPN methods,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84 water samples were tested, and Salmonella was confirmed in 64/84 (76%) and 38/84 (44%) when UFS-ISO and MPN were used, respectively. Salmonella populations were less than 5 × 10(3) MPN/L in 73/84 of samples evaluated (87%), and only three (3.5%) showed contamination with numbers greater than 4.5 × 10(4) MPN/L. Water turbidity did not affect Salmonella determination regardless of the performed method.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almonella abundance in Sinaloa rivers is not a health risk for human infections in spite of its persistence. Thus,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strategy to study Salmonella in river water samples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its behavior and transport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