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四川省南充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测试及结合统计年鉴等获得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南充市2014年大气PM_(10)、PM_(2.5)排放量并建立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南充市2014年扬尘源、移动源、生物质燃烧源、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排放总量PM_(10)分别为85 187、1 777、9 175、2 417、3 519 t,PM_(2.5)分别为16 093、1 619、7 322、914、1 585 t,PM_(10)贡献率分别为83.5%、1.7%、9.0%、2.4%、3.4%,PM_(2.5)贡献率分别为58.4%、5.9%、26.6%、3.3%、5.8%。城市区域扬尘源、生物质燃烧源、移动源、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对PM_(10)贡献分别为60.0%、12.5%、6.3%、8.6%、12.5%,对PM_(2.5)贡献分别为41.8%、21.6%、14.4%、8.1%、14.1%。南充市2014年大气PM_(10)、PM_(2.5)排放源总量和贡献率以及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PM2.5手工监测技术要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量法为原理的手工监测法是国内外监测环境空气PM2.5质量浓度的标准方法,在空气质量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该文以2012年跨4个季度近150 d的PM2.5手工监测实际操作经验为基础,重点探讨了手工监测法各环节的监测技术要点,如手工监测采样器的操作技术、滤膜种类的选择及前处理要求、滤膜更换技术、滤膜平衡和称重条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等,以期为推广PM2.5手工监测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加速器质谱技术测定大气14CO2以示踪大气化石源CO2成为当前减污降碳工作的热点。该文从加速器质谱14C分析基础出发,系统介绍了加速器质谱的工作原理、大气样品的采集及纯化、石墨化样品的制备和测定,阐述了大气碳监测领域14 CO2测试的研究进展。随着加速器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气14CO2的研究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大气化石源CO2的来源,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减污降碳工作。未来应统一制定14CO2监测方法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和质控手段,完善实验仪器配套设施,加快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2023年6月江苏省苏州市为研究区域,开展道路交通流量模型搭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分析工作。基于道路遥测点位数据、路网信息和本地机动车统计数据,建立50 m×50 m 的高空间分辨率小时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23年6月苏州市道路移动源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量分别为520.3,6 826.8,7 967.9,21 098.2,2 099.3,201.6和187.9 t;其中机动车CO、VOCs和PM2.5 排放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及外围,而NOX排放量主要位于市中心。通过对中心城区的国控站点臭氧(O3)浓度与NOX排放量、交通流量分析表明,工作日与非工作日O3浓度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对于远离工业区的监测站点,工作日时间段在西北风风速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O3污染。O3的产生受交通源排放以及气象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光散射原理的PM2.5传感器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中国、美国以及欧盟均发布了关于大气PM2.5传感器使用的指南。传感器类PM2.5设备受湿度、温度、颗粒物组成等影响,国内外相关应用重点集中在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测、健康暴露评估及污染源精准识别等领域,中国在基于传感器的PM2.5高密度网格化监测的设备研发、建设规模及应用等均走在世界前列。研究从PM2.5传感器设备相关的原理、影响因素、性能指标,以及基于传感器形成的高密度网格化监测体系相关的标准规范、质控校准以及业务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国内外资料调研,为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大气精细化环境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PM10组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可吸入颗粒物PM10成分谱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提出并采用在机动车尾气检测线上采用稀释通道采样器随机采集机动车排出PM10的采样方法。采集了591辆轻、重型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排放PM10,测试并分析了颗粒物的27种组分。数据表明:机动车排放颗粒物PM10中含量丰富的组分为OC、EC、NH+4、NO-3和SO2-4;柴油车排放PM10中OC和EC的质量分数为49.08%,是汽油车(38.38%)的1.3倍,汽油车的OC/EC(2.36)是柴油车(0.78)的3倍;汽油车排放PM10中的二次转化产物(SO42-+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9.37%,是柴油车(3.57%)的5.4倍;汽油车排放NH+4是柴油车的5.3倍。  相似文献   

7.
在冬季采暖期采集北京大气中的PM_(2.5)样品,利用自动称重系统AWS-1和热/光碳分析仪测定样品中PM_(2.5)和OC/EC,研究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并通过OC/EC的值和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 0515)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碳气溶胶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PM_(2.5)污染天气的OC、EC在PM_(2.5)中的占比要比清洁天气时低,其中SOC在PM_(2.5)中的占比由清洁天气时的22.9%减少到了重污染天气的15.4%,这是因为大气中的PM_(2.5)有较强的消光作用,导致气溶胶的氧化能力降低,造成了SOC的生成量减少;通过分析OC/EC值表明,冬季采暖期北京大气碳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和燃煤,这与SPAMS 0515在线解析的结果一致。采用SPAMS 0515进行在线OC、EC分析,在PM_(2.5)质量浓度≤250μg/m3时同手工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解析结果表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是北京冬季采暖期的首要污染物来源,占比分别为34.0%和26.4%。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监测技术的现状及不足,通过对资料总结发现国内固定源排放颗粒物的监测技术现状中存在国标精度要求较低和技术细节不足等问题,并重点从分级采样和大气低浓度颗粒物检测方面深入剖析相关技术的不足与需求,并结合国内外的经验,从国标的修订与补充、分级采样技术体系的建立和低浓度大气颗粒物采样方法的改进等3个方面提出技术与设备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潍坊市城区8个监测点位按季节采集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样品,对其组分进行分析;采用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稀释采样法和稀释四通道法2种源采样方法同步采集源样品,建立了潍坊市本地化的燃煤源、钢铁源等排放源的颗粒物源成分谱;结合排放源清单,利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开展不同行业的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精细化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点位ρ(PM2.5)、ρ(PM10)年均值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潍坊市城市扬尘、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特征组分分别为硅(Si)、Si、钙(Ca),燃煤尘和造纸碱回收尘的特征组分均为硫酸根离子(SO42-);PM2.5首要的贡献源类为煤烟尘,分担率为36%;其次为机动车尘,分担率为25.4%;扬尘的分担率为21.8%;煤烟尘中分担率最高的是工业燃煤(18%);机动车尘中以载货汽车分担率最大(14%)。PM10首要的贡献源类也是煤烟尘,分担率为30.9%,其次是扬尘(27.6%)、机动车尘(21.5%);煤烟尘中分担率最高的是工业燃煤,为15.4%,机动车尘中以载货汽车分担率最大,为11.8%。工艺过程的分担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在粤港空气监控系统中的O3自动监测实践,阐述了O3标准气浓度传递认证的范例性解决方案,并在O3气体样品输送、O3分析仪器性能维护及在线检查校准用标准气等方面提出了实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几种污水处理厂氨气排放因子测试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4种方法测试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工艺段的氨气浓度、污水指标和氨气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氨气排放浓度与污水中氨氮浓度及总氮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氨气很大程度上来自水中氨氮或总氮的转化;其中挥发速率模型法现场实测获得的氨气排放因子最高,为0.919 g/m3。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重点地区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福建省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和龙岩等重点地区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通过排放因子法进行合理估算,计算2016年福建省重点地区人为源的VOCs排放量。结果表明,2016年福建省重点地区人为源VOCs排放量为47 262.8 t。VOCs排放主要由石油炼制、化工、建筑材料制造、塑料制品和食品饮料加工等行业贡献,占总排放量的62.0%。泉州市是VOCs污染排放的主要贡献城市,占全省重点地区VOCs总排放量的48.9%。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固定源废气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关于监测仪器使用方面(包括传感器、内置泵及日常的校准),监测参数(包括动压、过量空气系数),采样位置不符合要求、烟道面积过大,运行负荷如何确定等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氮氧化物(NOX)超低排放控制背景下,工业烟气氨(NH3)逃逸问题被广泛关注。为探究重点行业NH3逃逸现状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22年3—6月针对江苏省7个重点行业烟气NH3排放进行了监测,并针对NH3逃逸严重的4条生产线测试其可凝结颗粒物(CPM)的排放特征。研究结果显示,68家企业的NH3排放质量浓度为0.7~65.4 mg/m3,热电、日用玻璃行业的NH3逃逸问题突出,其NH3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7.4,39.2 mg/m3。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设施的工业烟气NH3排放质量浓度分别是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SNCR+SCR联合技术的2.36,1.42倍;NH3逃逸现象严重的生产线的排气筒出口处CPM质量浓度达到717~1 322 mg/m3,抵消了脱硫、脱硝和除尘带来的减排效果,对细颗粒物(PM2.5)污染有直接贡献。研究结果可对我国二次颗粒物来源与治理方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港口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清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2~2006年青岛市环保局与瑞典国际开发合作署合作开发了青岛市空气环境质量管理系统,建立青岛市海上交通源大气污染排放清单是其中的一项子专题,范围涉及青岛沿岸分布的港口,重点考虑船舶停泊港口及航线过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划分了20条航线。建立的青岛市海上交通源大气污染排放清单在开发的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EnviMan复合源大气扩散模型中得到较好应用,实现了对沿海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空间模拟测算,解析出大气污染排放清单建立年度青岛市港口、航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市区环境空气中的SO2、NOX浓度贡献分别约占8.0%、12.9%。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蔬菜中的镉,选择了最佳微波消解条件,确定了分析线.方法检出限为0.002 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1%,加标回收率为100%~104%,与干灰化法作对照试验,测定结果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15家氨氮自动监测设备比对试验考核不合格的污水厂及印染厂的考核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水污染源氨氮自动监测设备比对试验考核指标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以及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提出了水污染源氨氮自动监测系统按照不同排放浓度实施不同比对试验考核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法)和X-荧光光谱法(XRF法)分别测定污染土壤中的铅,并对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3种方法中ICP-OES法和XRF法可同时测定多元素,但XRF法更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建筑扬尘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了2010年南京市各行政区建筑场地面积和工期,结合扬尘排放因子,建立了南京市建筑扬尘排放清单。研究表明,2010年南京市建筑扬尘TSP、PM10和PM2.5的排放量分别达2.53万t、1.40万t和0.95万t,占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23%、13%和8.6%。郊区县建筑扬尘排放量较大,约占全市 TSP、PM10、PM2.5排放总量的72%;主城区排放强度较高。对不同建筑工程类型扬尘排放量估算表明,城市建设工程和市政工程是建筑扬尘的主要来源,城市建设工程中又以住宅类建设工程为主。对不同研究获得的建筑扬尘结果比较,发现扬尘排放因子选择和污染源活动水平统计是影响建筑扬尘结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全球大气汞排放清单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全球大气汞排放清单研究现状,结果表明,2010年全球排放汞约1 960 t,其中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约占39.7%,在排放来源方面黄金生产和煤炭燃烧分别占37%和24%。介绍了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汞大气排放清单,指出中国在汞排放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差距,建议建立详细的汞排放清单,准确掌握汞的使用和排放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