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共有20条相似文献,以下是第1-20项 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基于MapObjects的城市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次数:6
   梁媛  孙亚军  杨国勇《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第25卷第Z1期
   介绍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控件MapObjects与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相结合开发城市环境信息系统(EGIS)的方法。此法脱离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充分发挥了地图控件显示和处理环境信息的优势以及面向对象语言编程的灵活性。所建立的城市环境信息系统具备环境信息管理、空间操作和模型分析、环境质量评价和城市环境的预测预警等基本功能。    

2.  基于遥感数据的区域洪涝风险评估改进模型  被引次数:2
   段光耀  赵文吉  宫辉力《自然灾害学报》,2012年第4期
   灾害风险评估是最简单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之一。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实时监测数据和历史洪涝灾害数据的洪涝风险评估改进模型。选取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降雨数据、NASA的SRTM90mDEM地形数据、河网数据以及对2007年全国统计年鉴进行空间化所得的人口和GDP数据作为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因子的权重,基于洪涝灾害形成机制计算了初始的松花江洪涝风险指数。在此基础上,获取历史洪涝灾情频次数据和HJ-1实时遥感影像提取的水体淹没范围数据,利用地图代数法来对初始的风险指数进行改进。考虑历史洪涝风险的规律性和风险评测时的具体水体范围信息,使得所得结果能够反映松花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综合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势性,为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3.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系统的初步设计  
   柴勋  赵冬至  韩震  卫宝泉  文世勇  龙华  宋琍琍《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第30卷第2期
   分析了国内外各种自然灾害评估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已经初步建立,并获得了较好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建成了赤潮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系统的初步设想。系统建成后,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数据库,可以快速、实用、准确地提供专门的赤潮灾害风险成果,为有关部门的灾害预测预报以及选取有效而科学的防灾、减灾和救灾措施提供依据。    

4.  基于网络的动态环境信息可视化地图研究初探  
   张云红  吴国祥《青海环境》,2004年第14卷第3期
   文章从可视化地图学和环境信息领域的发展角度出发 ,介绍了地图学研究中心的热点问题———可视化地图 ,探讨了可视化地图在环境信息领域的应用 ,对建立基于可视化地图的环境信息系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  3“S”技术在单体滑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次数:1
   张东辉  赵英俊  薛东剑  崔欣  张川《地球与环境》,2011年第39卷第1期
   本文研究了采用3"S"技术的单体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原理,对单体滑坡的致灾因素和评估模型做了全面的界定。分析了光学遥感数据和干涉雷达技术在单体滑坡遥感信息提取的应用。对地理信息系统在评估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着重分析了数字高程模型、空间分析手段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    

6.  科技博览  
   哲边《现代职业安全》,2006年第2期
   基于 ArclMS 的旅游安全管理系统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在旅游业安全管理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旅游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与工业企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很大的不同,其根源就在于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即综合性、敏感性、涉外性或国际性。福州大学与南开大学有关研究人员结合旅游业的特点,提出旅游安全管理系统应该包括:灾前的防范系统、灾时的抗灾系统以及灾后的评估善后系统3大部分的设计思路。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以空间信息为研究对象,以空间数据库为核心,采用多种数据分析和建模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资源与环境信息为管理和决策服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而一种新的架构模式DGIS(Distributed GIS——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改变了 GIS 处理地图的方    

7.  移动通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王大虎  杨维  柳艳红《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第15卷第7期
   为了保障移动通信信息系统的安全,制定有效的、可操作性的、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是当务之急。通过对国内外移动通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的现状,结合其他行业诸如铁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经验,笔者首先从一个移动通信信息安全系统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入手,给出了诸如风险、脆弱性、威胁、残余风险等一系列定义,提出了移动通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模型和方案,以及风险评估工作中应该考虑的要素和工作细节,旨在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使风险评估的过程和结果更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风险评估的质量和效果。实践证明了模型和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8.  风险地图——环境风险管理的有效新工具  
   贺桂珍  吕永龙《生态毒理学报》,2012年第7卷第1期
   中国不断发生的重大环境突发事故使得环境风险管理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建立有效和实用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近年来,风险地图已成为环境风险管理中迅速崛起的新领域。风险地图不但可以探讨污染物效应的空间特征,而且可作为风险可视化的重要工具。通过调研和分析大量文献,在描述了环境风险地图的功能、重要的风险地图类型基础上,以一个城市为例展示了风险图制作流程,最后,对环境风险地图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9.  基于遥感与GIS的滑坡灾害风险区域评估方法——以江西省广昌县为例  被引次数:1
   周冠华  庄伟  陈云浩  席宾  蒋卫国  周玉才  余广文《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第17卷第6期
   滑坡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带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了解和分析滑坡的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对灾害的预警以及灾后救助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对ALOS遥感影像的分析,采用多因子聚合方法,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遥感的滑坡风险评估模型。以江西省广昌县为例,运用该模型提取出滑坡风险区域并将其划分等级,评价结果与野外调查情况基本相符。    

10.  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中国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及暴露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次数:2
   刘蕊  张辉  勾昕  罗绪强  杨鸿雁《生态环境》,2014年第7期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环境质量日趋恶化.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污染物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评估.与其他污染物相比,重金属污染区域广,重金属暴露人群多且集中.为了研究重金属暴露条件下人群的健康风险,USEPA 模型、统计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可给性研究的方法已被中国不同学者应用.暴露评估模型作为污染物暴露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环节,国外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相关研究在中国还处于空白阶段.对中国近年来在城市表层土壤(灰尘)、矿区土壤、膳食、地下水和饮用水、大气颗粒物进行重金属风险评估中应用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对欧美常用暴露评估模型:环境暴露评估模型、膳食暴露评估模型进行了介绍.中国健康风险评估工作起步晚,在评估的各环节均存在很大缺陷.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群对环境健康风险认识的深化,健康风险评估将成为中国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污染的环境行为、剂量一效应关系、模型、风险信息等方面,将是未来中国健康风险评估研究的重点.    

11.  语义ELECTRE-TRI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牟能冶  仇戈《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年第1期
   针对信息缺乏条件下的风险评估问题,考虑评估指标的异质性与非补偿性,构建基于消去和选择转换树(ELECTRE-TRI)的风险评估模型。首先,要求评估专家利用自由语义评估信息(CFGJ)或其扩展形式可能性分布-犹豫语言集(PD-HFLTS)刻画并处理不确定风险评估信息;然后,利用ELECTRE-TRI构造潜在危险事件风险评估信息与风险等级划分阈值间的优先关系;并借助评估信息与阈值信息间的优先关系确定危险事件的风险等级;最后,通过实例检验所建模型。结果表明:CFGJ与PD-HFLTS在描述不确定风险评估信息的丰富程度以及语义信息计算精度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基于ELECTRE-TRI的风险评估模型,在处理风险评估指标间的非补偿性方面有较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12.  城市噪声污染管理中的GIS应用研究  
   杨志国  姜亢《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第36卷第8期
   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四大公害之一,目前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噪声危害的严峻性和噪声问题的复杂性对环境噪声管理及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阐述城市噪声污染管理的基础上,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在噪声源信息描述、数据管理、噪声预测与评价以及基于GIS的噪声地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描述,方便地表示和查询城市各噪声源的地理位置;通过建立噪声预测模型,绘制噪声等值线,提高城市噪声的管理水平和科学性;GIS与噪声地图相结合有利于从多个方面促进环境噪声的控制和消减。    

13.  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环境保护科学》,2015年第4期
   现阶段我国多数城市面临着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凸显的问题,导致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文章基于环境风险系统研究和环境事件机理分析,建立地市级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风险等级划分模型。以环境风险优先管理为出发点,确定基于空间地理网格的评估单元、风险量化分级、风险表征技术。以烟台市为例,应用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将其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风险可接受的4个等级。    

14.  基于DBSCAN聚类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计算方法——以深圳市盐田区为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1年第2期
   为探究评估城市区域的火灾综合风险,提出空间聚类和层次分析法对深圳市盐田区2011年至2019年火灾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运用DBSCAN聚类模型对火灾地点进行分类,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火灾风险评估验证模型,探讨聚类结果、火灾场景、火灾原因构建系统层次结构模型,综合得出风险评估结果。通过将聚类区域还原至百度地图,结合场景信息及层次分析法指标值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于各区区域功能及地理位置不同,区域火灾风险值有明显差异,模型计算出的4个区域结果与实际火灾情况具有一致性。    

15.  基于WebGIS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  
   郭涛  喻怀义  罗家海  游江峰《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第35卷第9期
   对需要管理和发布大量数据、要求功能强大的水环境信息Web发布系统来说,ArcIMS是一个理想的开发平台软件。文章提出了建立基于ArcIMS的某市水利工情信息发布系统的思想,该系统应用ArcIMS创建和管理地图服务,选择使用ASP语言并结合JavaScript技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了水利信息发布网站,实现了地图浏览、空间查询等常见的GIS功能。    

16.  基于ArcObjects的区域环境污染源分析评价系统  被引次数:1
   邹强  张文君  武锋强《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第34卷第10期
   ComGIS在当今组件式软件技术潮流中应运而生,应用模型以及模型实现技术的研究是当前GIS领域深入研究的热点,基于COM和ArcObjects的区域环境污染源分析评价系统体现了GIS建模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文章探讨了COM和ComGIS的基本原理以及基于ArcObjects组件库的二次开发技术方法,在分析环境污染源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环境污染源专题数据库,通过拟定系统建设目标、系统架构、界面设计和模块设计等步骤,完成了区域环境污染源分析评价系统的研制与开发。系统包括污染源分析评价、地图可视化、信息资源查询、空间分析、数据编辑管理、专题制图等功能,体现了COM组件技术与污染源分析评价模型的耦合原理。    

17.  城市噪声地图的发展和应用研究  
   虞涛《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第1期
   作为一种国外被广泛用来评估噪声对居民的影响以及制定未来改善的工具,城市噪声地图在中国尚属于起步阶段,本文介绍了国外噪声地图发展和应用的情况以及如何建立噪声地图的有关技术,同时提出了一些关于发展噪声地图研究的建议,噪声地图的研究,不仅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声环境控制提供了决策支持,同时也提供了一种与其他学科结合的途径,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8.  基于概率影响图的R&D项目风险传导评估模型  
   杨潮兴  张志峰《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第21卷第1期
   为实现R&D项目风险的有效管理,需要对风险的传导特性进行量化评估。基于传导能量理论,利用概率影响图方法,从拓扑层、函数层和数值层构建了R&D项目风险传导评估模型。分析表明:该模型对项目风险传导量化研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数据采集简便,模型的评估精度取决于信息的完全性;通过应用过程中的模型简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模型的实用性。最后考虑项目管理者的决策因素,在评估模型基础上设计了R&D项目风险传导评估框架。    

19.  干旱荒漠区人工绿洲土壤盐碱化风险综合评估与演变分析  
   刘子金  徐存东  朱兴林  周冬蒙  田俊姣  谷丰佑  黄嵩  李智睿  赵志宏  王鑫《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第42卷第1期
   为明晰干旱荒漠区人工绿洲水盐时空分异特征与盐碱化风险空间格局演变过程, 以甘肃省景电灌区为研究区, 以2002, 2010及2018年为研究代表年, 基于多级模糊理论从地质气候驱动、水土环境驱动和自然-人类驱动3个驱动过程构建土壤盐碱化风险评估体系, 集成云发生器原理、黄金分割率法、组合赋权法以及排队理论构建土壤盐碱化空间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将长序列监测数据、多时相空间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数据依据各驱动要素权重以ArcGIS10.2为技术平台进行多源融合, 对各空间风险状态进行了空间可视化表达与流向追踪.结果表明: 1)研究区2002, 2010及2018年土地盐碱化整体风险分别为“临界状态”、“临界状态—轻度风险”、“轻度风险”; 2)地下水埋深及地下水矿化度是驱动土壤盐碱化进程加剧的主导因素; 3)灌区盐碱化空间风险演变模式剧烈程度排序为持续变化型>前期变化型>后期变化型>持续稳定型>反复变化型.研究区盐碱化整体风险状态呈现出由“无风险—临界状态”以及“临界状态—轻度风险”过渡的趋势; 4)2002~2018年间研究区盐碱化空间风险整体呈升级态势, 表征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且总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以弧射状增高的空间格局.    

20.  土壤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中坐标变换模型及应用  
   王静  郭治兴《生态环境》,2003年第12卷第3期
   要建立土壤信息系统,数据是其根本。多年来有大量以纸类为媒介的土壤空间数据地图,通过数字化能很容易地将它们转化成土壤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文章就土壤资源建库的地图数字化过程中,仿射变换和相似变换模型在数字化结果坐标校正、地图配准时的应用进行探讨;提出了在GIS软件环境下,选择适当的变换模型对数字化结果实现坐标变换的方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