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环境监测中测定水、土、大气、植物、食品、饮料、污水等样品中的Cu、Pb、Zn、Cd、Mo、Fe,常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法,但上述方法分别存在着一次性投资大和试剂消耗多,操作复杂的问题。监测低含量的Cu、Pb、Zn、Cd,曾推广过极谱阳极溶出法,并列为规范方法试行。但是该方法由于对操作条件要求苛刻,难以掌握,而使人们对电化学分析产生偏见。MP-1型微分电位溶出分析仪以微分电位溶出为主要功能,辅之极谱分析,省去了过去极谱分析方法中所存在的通氮气、清洗、富集、静止、以人工秒表控制时间的繁杂过程,解决了样品重现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降水中锌、镉、铅和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量浓度为0.01mol/L的高氯酸为支持电解质,采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降水中的痕量Zn^2 、Cd^2 、Pb^2 和Cu^2 .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降水样品镉未检出。锌、铅、铜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5%-110.0%、91.5%-104.0%和91.0%-106.0%。该方法应用于降水中Zn、Cd、Pb、Cu痕量元素的分析,具有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齐文启  刘京 《干旱环境监测》1992,6(4):202-204,208
利用NP-多胺基磷酸树脂作为浓缩柱,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对地面水中痕量的Cu、Zn、Pb、 Cd进行富集,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对Cu、Zn、Pb、Cd四种常测重金属元素,本方法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2.0%、 3.6%、2.1%和 4.6%。富集倍率可以达到两个数量级,接近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有较好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4.
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研究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采集了该园区及周边土壤46个样品,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r、Cd和Ni的含量,并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工业园区土壤中Cu、Zn、Pb、Cr、Cd、Ni的背景值分别为36.2、118、49.2、40.6、0.125、15.3 mg/kg;Cu、Zn、Pb、Cd的含量高于河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Pb为极强污染,Cu、Zn、Cd为中等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重到轻的排序为PbZnCuCd,表明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具有轻微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氨荒酸膦酸树脂过滤器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该过滤器分离与富集地面水(海水)中Cu、Pb、Zn、Cd等元素的适用条件。实际样品中的Cu、Pb、Zn、Cd等重金属离子经过过滤器过滤,被吸附在树脂滤层中,用少量酸洗脱,以AAS测试,结果稳定、准确度高。此过滤器在痕量分析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湘江大源渡枢纽底泥中Cd、Pb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采集6个断面的18个底泥样品,测定了沉积物中Cd、Pb的总量、化学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并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与等级.结果表明,湘江大源渡枢纽底泥中Cd、Pb存在很强的积累现象,尤其是Cd污染特别严重.各采样点底泥中Cd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采用稳定、温度、平台、石墨炉(STPF)条件应用,对海洋—江河悬浮颗粒物中Cu、Pb、Cd的化学形态的测定,研究了不同形态测定条件,并为测定悬浮颗粒物中痕量金属的提取液各化学形态的含量提供一个方便、可靠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集湘江(株洲段)9个断面的底泥样品,和1个柱状样品,对重金属(Cu、Pb、Zn、Cd、Ni、Cr、Hg、As)含量进行了检测;并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对底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江段底泥已受到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在霞湾断面达峰值.Cu、Pb、Zn、Cd含量为湘江背景值4.6倍~58.8倍,比该江段20世...  相似文献   

9.
在黄岛石油化工区周边采集土壤样品27个,测定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等元素,并运用统计分析、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对测定结果做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除As外,黄岛石油化工区周边土壤中Cd、Cu、Cr、Hg、Ni、Pb、Zn的测定均值均超过青岛市土壤背景值。Cd、Pb、Zn空间分布大体一致,测定值最高的地方均是离石油化工区最近的地方。Cr、Cu、Ni离石油化工区越远,测定值越低。而Hg则相反,离石油化工区越远测定值越高。黄岛石油化工区周边土壤不宜用作农用地,除1处不宜用作建设用地Ⅰ类外,其他均可作为建设用地Ⅰ类和Ⅱ类。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焉耆县采集53个耕地土壤样品,测定其中As、Cd、Cr、Cu、Mn、Ni、Pb和Zn的质量比,基于GIS技术研究其空间分布格局,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区分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焉耆县耕地土壤中Cd、Cr、Ni、Pb和Zn的质量比平均值分别超过新疆灌耕土背景值的0.50、0.40、0.33、1.63和3.92倍;在研究区内As、Cd、Pb质量比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升高趋势,Cr、Cu、Zn质量比呈现由北向南降低趋势,Mn和Ni质量比出现西部高值区;耕地土壤中As、Cd、Ni和Pb的来源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u和Mn的来源主要受土壤地球化学作用的控制,Cr和Zn的来源可能受人为污染与自然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