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空气质量综合评价的可拓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可拓方法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处理现实世界中矛盾问题的一种新方法 ,它能较完整地反映事物的综合质量水平。本文介绍了可拓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 ,并探讨了该方法在城市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用综合生物指数法评价水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单项生物指数评价水质的片面性不确定性,提出了用综合生物指数法评价水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综合各种生物指数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能对某一水体水质作出明确的评价结论,且与用理化监测结果评价水质的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用综合指数法对一新装修住户室内空气品质测试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综合指数法对一新装修住户室内空气品质进行评价与分析,确定室内空气质量品质等级、各种污染物之间的污染程度差异、室内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克拉玛依市空气质量特征,对2015年克拉玛依市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空气质量整体较为清洁,优良天数占有效监测天数的91.5%,PM_(2.5)平均浓度为31μg/m~3,PM_(10)平均浓度为64μg/m~3,PM_(2.5)在PM_(10)中占比近半;SO_2和NO_2浓度相对不高,NO_2/SO_2比值为2.4,流动源问题相对突出;对各项污染物的综合指数分担率分析发现,克拉玛依市PM_(10)和PM_(2.5)为综合指数分担率最高的因子,不足四分之一,O_3排第三位,超过五分之一,SO_2最低,仅为3.6%。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新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对2014年山西省晋城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并分析了新旧标准对于评价结果的影响。采用新标准评价对空气质量评价产生较大影响,达标率下降,空气质量变差。新标准更加科学客观,与公众感受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6.
从欧盟空气质量监测政策和监测网络建设现状两个方面描述了欧盟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空气污染现状和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欧盟的经验,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力度、逐步健全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研究、完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库、开展能力建设、提高公众参与度等加强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空气污染特征由单一型向复合性转变,灰霾成为近年来空气污染的又一特征。统计表明,从20世纪至今,上海市区的灰霾天数日渐增多,建立新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预防和评估环境风险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城市空气质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主要介绍空气污染指数的概念,分级浓度限值,空气污染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何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城市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周报的发布,以及利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空气质量普适韦伯指数公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适当设定各项空气污染物浓度\"参照值\"cj0的基础上,用相应于\"参照值\"cj0的污染物的\"规范值\"xj作为基于韦伯-费希纳(W-F)定律空气质量指数公式中的污染刺激量。由于各污染物同级标准的浓度\"规范值\"xjl差异不大,从而可以认为各污染物的韦伯指数公式等效于一个具有共同适用的韦伯常数α的W-F指数公式,并采用粒子群(PSO)算法优化得出α,得到对7项空气污染物皆适用的空气质量普适韦伯指数公式。该公式应用于多个实例分析,并与多种其它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表明,空气质量普适韦伯指数公式具有简单、实用和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气质量模糊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权广义距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城市空气质量模糊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能充分利用实际数据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同一应用实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文章提出的评价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中国城市大气重污染预警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大气重污染事件预警等级的划分方法,并构建了合理的预警运行体系,优化了预警机制的运行流程,为政府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境空气质量新旧评价体系及评价结果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的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际监测数据说明评价体系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NO2和PM10的年平均二级浓度限值收严,用新标准评价全国325个地级以上城市2012年的达标情况,将有164个城市由达标变为不达标;参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评价2012年度地级以上城市的达标情况,达标率由91.4%降为41.8%;不同时段O3的1 h平均浓度值对计算其8 h滑动平均浓度值的贡献不同,可能引起8 h滑动平均浓度值计算结果的差异;由于在计算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时PM10和PM2.5使用24 h滑动平均浓度值,当空气质量突变时会出现评价结果与实际污染状况不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根据潍坊市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和国家气象台站监测数据,对潍坊市2019年灰霾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了灰霾天气与气象要素、环境空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潍坊市 2019年按小时计算的灰霾发生频率为22.4%。灰霾在冬季和秋季相对高发,发生次数占全年小时灰霾数的66.7%,发生比例为56.2%。从时间上看,灰霾发生频率呈正弦曲线分布,在早上06:00-07:00发生频率最高,17:00前后发生频率相对较低。灰霾发生时风速、温度与能见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呈负相关关系。潍坊市灰霾现象主要发生在风速小于3 m/s、相对湿度大于30%时,当风速大于5 m/s、相对湿度小于10%时极少发生灰霾。PM2.5是影响灰霾发生的主要污染因子,与能见度的相关系数最高。灰霾主要发生在48 μg/m32.5质量浓度<239 μg/m3条件下,占灰霾总次数的84%;而当PM2.5质量浓度>140 μg/m3时灰霾发生频率达到100%;灰霾天气统计期间潍坊市空气中PM2.5与PM10的质量浓度平均比值为0.52,其中,灰霾发生时比值为0.75,非灰霾时比值为0.43。随着灰霾程度的加重,PM2.5/PM10逐渐增大;当灰霾程度达到轻度及以上时,PM2.5/PM10大于全年平均值。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环保部门提出使用\"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标准评价空气质量,该标准使用能见度作为主要技术判定指标。为了探讨这种\"具象性\"标准对空气质量的指示能力,对2013—2014年监测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能见度与颗粒物有良好的相关性,与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均一般。源于能见度与空气污染物的密切关系,\"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标准能够将空气污染物水平大致划分为优劣两类,但对各种污染物的指示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市空气微生物浓度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吐鲁番市空气微生物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室外平均空气细菌(B)、真菌(F)、总菌(T)的浓度及F/T分别为33106.3、0、33106.3CFU/m3及0,说明室外空气处于中度微生物污染状态.一些室外测点的空气已受到微生物的严重污染。室内平均空气细菌浓度为9982.2 CFU/m3,说明室内空气污染较重。室内外均未测到空气真菌。本文对吐鲁番市空气微生物浓度指标的时空分布状态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3年6月江苏一次大气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2013年6月在江苏范围内的一次污染天气过程。6月10—22日期间,江苏省13个省辖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轻度污染以上天气,个别城市甚至达到重度或严重污染,根据后向轨迹模型、颗粒物离子浓度的分析可见,这是一次局地秸秆焚烧所引起,加之不利的气象条件所形成的区域污染过程,根据监测结果详细阐述此次污染的变化特征及成因机制,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严重的车辆尾气污染问题.通过分析上海市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估污染物浓度改善效果,回顾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的进程,建议借鉴国外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经验,加快完善上海的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2006年11月20~28日乌鲁木齐市出现冷空气过境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式和主要气象要素及空气污染变化情况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过境天气前后,诸多气象要素发生了变化,冷空气导致逆温层的破坏和降水过程使各项污染物均得到有效的清除.通过此分析可为类似天气的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遂宁市近年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系统研究了2013年大气污染特征和2007—2013年的变化趋势,分析了颗粒物的组成和主要来源,并与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遂宁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8.1%,大气中SO2、NO2和PM10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1、30、94μg/m3,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但劣于往年水平,大气中首要污染物是PM10,夏季和秋季的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冬季和春季;遂宁市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周边地区一致,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污染特征,但明显优于周边地区;进一步从5个方面阐述了遂宁市2013年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根据遂宁市大气污染现状,提出了大气防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ree state of the art traffic–emission–dispersion models dealing with particulate matter have been tested and validated over the Bologna metropolitan area with 2001 data and a future scenario has been developed in order to estimate expected PM concentrations in 2010. The modelling system is composed by a traffic model (VISUM) evaluating vehicle fluxes as a function of mobility demand and road network in the area, an emission model (Trefic) estimating pollutants emitted in atmosphere as a function of vehicle fluxes amount and composition and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a dispersion model (ADMS) evaluating PM concentrations on the area, given the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The three models compose a cascade sequence and results of the previous one feed the next one. PM concentrations computed by the model suite for the town of Bologna, in northern Italy, for the reference period (January 2001)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air quality stations measurements suggesting the modelling system being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evaluating traffic induced PM.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the circulating vehicle fleet have been supposed in order to obtain a realistic scenario for year 2010. Forecasted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then compared with limits fixed by current EU legislation for particulate m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