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介绍了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大部分处于好和较好水平;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主要处于较好和轻度污染状态;约有1%的人口处在噪声重度污染区域;交通噪声影响强度最大;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最广;环境噪声污染仍存在污染投诉率高、交通噪声污染严重等问题,改善声环境质量仍是今后一项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1990-1999年兰州市城区噪声污染状况和治理效果,分析了噪声年际变化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金昌市SO2污染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昌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SO2的产生、污染现状、治理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金昌市大气污染的实际,提出了切实可靠地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十三五”期间新乡市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并采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新乡市未来5 a城市噪声环境质量,灰色关联分析得出有效治理对策。结果表明:经模型预测新乡市2021—2025年城市区域噪声、功能区噪声(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呈小幅下降趋势,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呈上升趋势,级别由“较好”变为“一般”,污染防控方面压力较大,需加大监管力度。通过交通噪声影响因子关联性分析得出应从人口增加、机动车数量、城镇化扩张等方面制定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从事声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经验,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对《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有关标准限值、测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修订建议,以期为今后标准的再修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沙尘暴对金昌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金昌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为TSP,阐明了沙尘暴是导致环境空气中TSP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沙尘暴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基础,分析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2016年以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其中,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5.5%,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6.1%和87.0%,生态质量指数为59.6;2016—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2.4个百分点,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21.6个百分点,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上升3.9个、13.0个百分点。但各生态环境要素质量在部分区域、特定时段不容乐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偏高;个别流域仍为轻度污染,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远低于全国水平,某些流域仍存在劣Ⅴ类水质断面,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地表水中的主要超标指标;声环境1类和4a类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仍相对较低;新疆中北部和甘肃西部地区仍有部分县域生态质量为四类或五类,生态脆弱的情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随着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进入攻坚期,控制污染增量的边际成本增加,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难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关于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但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恶化.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以及地区的共识.本文根据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近十几年的状况,分析了上海地区环境改善的原因,以及进一步协调经济和环境发展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9.
居住区的交通噪声问题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分析交通噪声对居住区声环境的影响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探讨相应的防治方法,特别是在居住区的规划中,以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和利用绿化隔离带形成小区周边的声屏障、小区道路系统防止城市交通穿越、加强住宅建筑设计中隔声构造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简单分析了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二次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该模型即能对某环境监测点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又能对所有环境监测点的某一环境污染物的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完善.同时,该模型也能避免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