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了我国及其他国家环境监测市场管理的经验,以及我国在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管理方面的探索;指出了目前环境监测市场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快建立适合国情的监测总体格局;建立完善环境监测社会化监管制度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监管中的作用;强化对社会监测机构监管力度;提高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能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监管的调研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中国约50%的省级环保部门针对社会化监测机构的监管实践,研究了英、美等7个国际认可组织在实验室认可过程中针对环境监测的管理措施与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现有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探索引入实验室认可等监督途径,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完善现有环境监测机构管理体系,将有助于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境监测,规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行为,促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发展现状,指出由于政府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环境监测服务市场低价竞争、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以及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环境社会检测数据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提出,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督管理制度、健全环境监测行业自律约束机制、提升环境监测人员能力水平、规范信息公开范围4方面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管工作建议,从而持续提升环境社会检测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4.
创新我国环境监测体制和机制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我国环境监测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框架,阐明了符合体制创新要求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提出了资质管理、行业自律等新机制,最终构建"国家统一监管、地方监督实施、部门分工协作、单位自测申报、社会中介服务"的新型环境监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中国环境监测数据审核体系发展历程,指出了当前环境监测数据审核在国家、运作和研究层面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国家层面上,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数据QA/QC法律体系;在运作层面上,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管理机制;在研究层面上,应开展监测数据合理性、相关性审核研究。  相似文献   

6.
关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环境监测社会化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社会化的根本目的是有序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提供更多、更好的监测服务。为此,环境监测社会化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格局,引导环保监测机构重点强化环境监测网络运行管理、技术标准研发制定、监督性或执法性监测、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及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及汇总分析等职能,同时因地制宜地确定环境监测社会化区域策略,严格规范社会检测的行为,确保监测市场有序开放、公平竞争、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建立环境监测服务招投标机制的意义,介绍了招标和投标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指出社会检测机构参与投标应具有法人资格,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其检测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拥有相应的环境设备和资产。提出了社会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监测服务在现场监测、样品管理和制备、样品分析、设备和试剂采购、检验报告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以及相应的技术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凡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各类监测数据主要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督管理,应具有准确性、公正性、权威性和科学性。因此,环境监测机构应按规定进行计量认证。2000年10月24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与实验室评审管理司发布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质技监函[2000]046号)(简称新《评审准则》),对原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考核制度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目前很多环境监测机构正在开展计量认…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环境监测数据在环境执法中的证据效力,指出,环境监测数据作为环境执法依据和行政处罚证据时,应对监测机构资质、监测样品、分析方法、仪器设备、质控措施、监测记录及结果等进行有效性审核。结合案例,分析了环境监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提出,环境监测数据作为证据资料提交给法庭时,需要所有与此项监测工作有关的资料作为支撑,监测机构在提交监测数据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只有合法有效的环境监测数据才具备证据能力,真正服务于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台湾地区环境监测市场化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中国台湾地区环境监测市场化的现状、体制机制、资质认定等方面情况,总结了台湾地区对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采取的许可证管理、监管平台建设、严格日常监管等方面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角度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简称社会化机构)投入环境监测行业,且社会化机构的营收、数量、人均产值逐年上升,表明该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且规模效应显著,社会化机构做大做强更有利于其发展。目前,多数社会化机构属于小微企业,近3年的技术人员流动率高达50%,使得社会化机构需在人员要素上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同时也增大了管理部门的监管难度。结合以上调查结果,提出把人员作为重要考量要素,以信息共享为前提,充分发挥联合监管的优势,对各社会化机构采取分级分类的动态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与发展趋势、引入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的风险,以及现场监测活动自身特点,论述了当前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应采用由环境监测站领受任务,制定监测方案,指派现场负责人,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和全程质控管理,第三方检测机构在现场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具体的监测工作,并在此过程中接受现场负责人监督考核的管理模式。提出,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尚需完善法律体制,提升现场监测监管水平,促进各级环境监测站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当前环境监测人员面临的职业安全风险以及当前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套较为可行的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完善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文件的制定、完善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管理技术文件的编制、构建和完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内部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等4个重点内容,为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个较为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过程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以列举法对影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的样品采集、运输、交接和实验室分析等监测活动的各环节进行了技术分析,梳理总结了数据质量技术判断的常见方法,旨在为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监督管理提供经验借鉴。同时,就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环境监测的生产性问题。监测主体的生产性,即社会化大生产及其排污是环境监测的本源和主体;监测过程的生产性,即环境监测是社会化生产过程;监测价值的生产性,即环境监测价值通过环境监测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来实现。针对环境监测业务中逆生产性问题,明确了环境监测业务发展3大方向,即加强污染源监测、发挥环境监测生产能力和提升环境监测信息产品使用价值。提出了创新环境监测站生产方式、发展社会监测力量和加强监测行业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版)中对环境监测的总体要求,指出了目前环境监测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面对新型环境问题监测滞后、监测基本制度尚不完善、全过程监管出现真空区、法律责任追究软弱乏力、环境监管监测信息封闭、社会监测力量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应构建现代监测管理制度,加快监测信息主动公开,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充分依靠社会监测力量,推进以人为本环境监测,细化监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在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信息平台、业务体系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排污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改全面完成,减污降碳全面提级,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面临着专项制度不完善、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监管压力大、基层执法监测高需求与低能力矛盾突出、减污降碳监测体系有待系统设计等突出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建议:健全制度体系,研究制订《固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完善技术体系和质控体系,加快快速、便携、智能化的污染源监测新技术体系及基于物联、信息技术的全流程、全链条质控体系的研究应用;优化业务体系,推动污染源执法监测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规范化和监测信息平台改造提升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部分省(市)颁布的29份环境监测技术服务社会化政策为研究样本,将市场准入、监测领域、运行管理和监督制裁作为政策文本的分析框架进行计量分析。部分省(市)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使以往混乱的社会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市场进一步规范化;但多数省(市)的环境监测技术服务社会化政策存在市场准入条件苛刻、监测领域有待放开、运行管理模式僵化、监督制裁手段单一等难题。最后提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有序开放监测领域、构建多元管理模式、完善监督制裁体系等4项建议对上述难题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