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地表水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环境监测业务系统功能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发展和污染应急监测需要的形势下建设国家级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旨在提升国家级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能力和水平,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的分析和表征能力.该平台系统建成了高频的数据采集体系、快速的数据传输体系、实用的业务系统和观的空间分析系统,为全面提高国家级环境监测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共享应用的环境监测GIS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监测GIS平台是应用GIS理论及工具为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提供空间数据处理的专项应用共享平台,其建设过程往往包括3个部分:搭建环境监测GIS平台应用框架、建立环境监测GIS数据库、开发满足GIS集成需要的网络式服务组件。文章立足于环境监测共享应用,介绍了建立环境监测GIS平台数据库的基本方法,探讨了环境监测GIS平台的主要应用功能,分析了平台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要点。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环境监测数据可靠传输交换与集成、信息规范化处理分析、高效共享与决策支持为应用主线,对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主要功能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平台的总体架构及主要功能,以实现涉水部门水环境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换、存储、分析、发布、共享、展现等,为环境管理与决策人员、为公众、为各级(国家级流域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环境监测业务人员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4.
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地区差异很大 ,整体水平不高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提出应加强环境监测管理 ,加大投入 ,建设水质、空气、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 ,建立国家级开放式环境分析实验室和全国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 ,完善数据卫星传输系统 ,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公益与行业共性技术的概念和研发环境监测技术转化平台的必要性,介绍了平台的组织运行机制和网络平台的建设内容,指出该平台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监测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设区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垂直管理大背景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需求进行了研判,提出了设区市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应积极适应监测职能调整,从稳定人才队伍、完善自动监测网络、建设信息集成平台等方面入手,同时结合区域特点和挖掘技术潜力,建设既满足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需求又充分凸显特色实力的技术型强站。  相似文献   

7.
环境监测平台是开展环境监测的基础,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探索环境监测平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环境监测平台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环境监测平台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环境监测信息化中的优势。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建设环境监测大数据中心,突破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局限性,运用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实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的新突破,提升环境状况综合预警能力;应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高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能力;建立环保舆情分析云平台,提升公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上海市环境监测行业质量管理工作在宏观管理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上海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近期和中期规划。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和QC指标评定体系,组建质量与技术管理委员会,建立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QA/QC体系。在全市环境监测行业内建立质量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和法制保障体系,推进LIMS建设并实现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LIMS的无缝链接,探索构建"上海市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平台"。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资源配置及保证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江苏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设想.提出用3年~5年的时间,实现该省环境监测实时监控系统的自动化、实验室分析技术的现代化、环境监测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及环境监测体制的多元化和管理机制的市场化,建成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满足科学管理需要,具备国际先进技术和国际间互认能力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