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环境监测领域拓展方向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环境监测市场背景与走向,提出环境监测站应向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督监测,快速应急监测和事故仲裁监测,规划及建设项目环评现状、竣工验收、施工期与回顾性监测,排污收费总量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仪监测检定,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监测,环保产品性能及环保产品认定监测,室内环境与装饰装修材料监测,食品安全检测,以及环保体系认证监测领域拓展,进一步提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污染物监测是新污染物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及管控的重要基础。欧美发达国家环保部门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新污染物监测工作,并且2000年后形成了相应的监测制度,而我国新污染物监测工作正处于业务化起步阶段。通过深入调研欧美国家水中新污染物监测为主的发展历程、监测清单、监测要求等内容,总结出3个特点:建立动态更新的新污染物清单监测机制;将规范的新污染物监测方法作为开展监测的重要前提;充分考虑监测可行性和经济成本。结合我国现阶段新污染物监管需求及监测现状,提出我国新污染物监测工作的3点建议:明晰国家、地方新污染物监测的职责分工,建立优先监测新污染物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加强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循序渐进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注重监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近40年来江苏省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正朝着监测对象不断完善、监测频次渐趋合理、监测指标全面覆盖的方向发展。指出,监测能力建设滞后于管理需求、重复监测影响管理决策、冗余监测增加工作负荷、监测点位设置缺乏针对性是当前江苏省水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监测系统能力建设、建立水质监测权威性、提高水质监测效能、提升数据研判能力的水环境质量监测建议,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利用近地面在线监测、塔基点式梯度在线监测、地基雷达遥感在线监测等技术方法构建臭氧浓度立体在线监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对臭氧浓度分布、传输及变化的分析研究。结合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现状,研究开展VOCs离线监测,完善VOCs在线监测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对广州市VOCs组分的分区分时段监测。上述监测系统业务化应用于广州市臭氧污染分布的长期监测,可为开展臭氧来源解析提供基础性的监测平台。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外核事故应急监测策略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在核应急监测法规标准、应急监测方法、应急辐射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从海洋核动力平台的法规标准、应急监测方案、应急辐射监测项目和应急监测方法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制定核应急监测政策及标准规范、建立应急监测预案库、加快研发应急采样与监测方法、建立海洋放射性监测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物理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描述了我国物理监测(包括噪声监测、振动监测、辐射监测等)工作现状,介绍了环境监测系统物理监测的人员、仪器、能力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等情况,分析了物理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更好地开展物理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1.20"嘉陵江铊浓度异常事件应急监测为例,阐述了《重特大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规程》在应急监测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了应急监测全过程中的监测方案编制、样品采集安排、监测实验室设置、监测方法选择、监测结果报送、污染趋势预测以及应急状态终止等内容,结果表明《重特大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规程》能够指导应急监测工作顺利开展,该案例可为相关突发水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和应急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能力的内涵以及监测能力认定的依据。指出,监测机构应保证其各项能力的持久性,才能确保其正常运作。其中,监测人员、仪器设备、监测方法等因素会造成监测能力中断。因此,监测机构应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障仪器运维资金的投入,及时做好监测方法变更,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维持监测能力,促进监测机构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开展大气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大尺度监测对于臭氧污染的联防联控有重要意义。欧洲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展VOCs大尺度监测,而中国自2018年才开始建设全国性的VOCs监测网络,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通过总结欧洲VOCs大尺度监测的发展历程、监测指标、质量保证及监测结果等,对中国VOCs监测提出建议:开展VOCs监测的顶层设计,对全国VOCs监测进行统一科学规划,保持VOCs监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通过科学方法筛选优化VOCs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统一的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优先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将VOCs监测与现有的大气常规六参数常规监测网、颗粒物组分监测网等其他大气监测网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综合而丰富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同时满足业务和科研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开展监测井评估,选择井口保护装置/井口状况、井管内径、上部井管保存状态、是否串层、井结构保存状态、井的连通性6个指标,建立监测井维护评估和监测井功能评估方法,构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评估体系。监测井维护评估最终的评估结果分为无需修复、修复和报废,用于指导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维护管理,使之满足长期监测要求;监测井功能评估最终的评估结果分为监测功能良好、监测功能一般和不具有监测功能,用于判定监测井的监测功能状况,是否可以执行当前监测任务。研究可为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规范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生物监测可以系统反映污染物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迁移,在水环境监测与生态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工业废水治理和排放问题仍旧突出。为进一步保障工业废水出水及受纳水体水质安全,迫切需要在工业废水监测中引入生物监测技术。对传统微生物群落监测法、水生生物毒性监测法和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微生群落监测法等在工业废水监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建议后续进一步完善工业废水生物监测体系时,参考国外成熟经验,制定出符合国内需求及特征的工业废水生物监测方法与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掌握工业区整体环境健康及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科学监测的目的、意义及其内涵,提出了实现科学监测现阶段的途径是:监测工作应具有计划性,监测方案应具有可行性,操作程序应具有规范性,监测技术应具有先进性,监测数据应具有有效性,监测结论应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水质监测是开展水生态环境评价、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随着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要求的提高,人工水质监测与自动水质监测相结合的模式应用越来越普遍。以船舶为载体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开展巡测,可实现高密度样品采集、检测及信息的实时传输,在长江泸州以下干流水域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系统的应用可弥补常规监测断面间距过大、人工监测频次低、固定站房式水质自动监测站近岸取样等不足,对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形成有效补充;船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定点、定深、定时监测,可以在河流污染带监测、入河排污行为的监管以及偷排行为的溯源、水污染应急动态监测等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既可应用于长江干流等河道较宽且水质可能存在岸别差异的河流,也可应用于滇池、太湖、丹江口等大型湖泊、水库水生态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中最少监测时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城市主干线为例,对长期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道路交通噪声实施噪声自动监测时应采用的小时最少监测时间、日昼夜最少监测小时、季最少监测天数和年最少监测天数。  相似文献   

15.
选择分布在不同流域的15个与自动监测站位置一致性较好的断面,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同时同点位”对比监测。分析数据发现:由于采样时间和位置的偏差,自动监测月均值与常规手工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并不理想。采用以下4种方法评价水质:自动5项、手动5项、手动21项、自动5项+手动16项。比较第1和第2种方法,水质评价类别相同与变化一类(发生一个水质类别变化)的占比之和在85%左右;比较第1和第3种方法,类别相同与变化一类的占比之和在80%左右;比较第3和第4种方法,类别相同与变化一类的占比之和接近90%,因此该组合是更合理的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灰霾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家对灰霾监测的日益重视以及人们对灰霾危害认识的加深,国内许多城市建立了灰霾测站,逐步开展灰霾监测相关研究。从灰霾监测因子、灰霾天气气溶胶特征以及形成机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灰霾研究成果,并对灰霾监测进行了展望,供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质自动监测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及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水质自动监测数据与常规监测数据比较,表明了自动监测与常规监测数据的一致性;通过对自动监测数据分析,发现五参数可以更直接地反映水质变化,并且五参数之间以及五参数与其他监测指标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典型污染事故预警监测案例的分析,更加凸显了五参数连续监测在预警监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生态监测"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生态监测的目的、含义、监测内容及与环境监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体系的现状,围绕如何提高三、四级环境监测站监测效率,从树立科学监测理念、加强资源整合、强化内部管理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结合我国对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措施的要求,阐述了影响DASIBI 1000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