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0年国际标准组织(ISO)拟定了有关水生生物(如大型(氵蚤) 、斑马鱼)毒性试验标准法.美国和日本的环境管理部门或有关学术团体也制定了关于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标准方法,并在不断加以完善.我国目前关于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尚处于试行阶段,对试验生物的选择、稀释水的水质、温度、致毒时间、观察指标及试验状态等至今还未统一,以致各种毒性试验可比性差.根据毒性试验工作中所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汞、镉、铬、铅和砷的生物毒性剂量效应分析,评估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预警作用,结果显示,几种元素的生物毒性大小依次为:汞〉砷〉铅〉镉〉铬。结合南京上坝饮用水源地的生物毒性监测数据,建立动态报警限,用于评价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3.
通惠河水质毒性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析水质理化指标,大型溲运动及生存抑制试验和蚕豆在微核试验,对通惠河水进行监测,并结合现场调查,评价通惠河水污染状况。表明,通惠河水污染较重,并具有一定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4.
水质生物毒性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生物分子、细胞、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研发的水质毒性在线监测技术,归纳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并提出了其发展前景与趋势。 相似文献
5.
用大型溲运动及生存抑制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北京凉水河水质毒性,监测结果表明,凉水河6个采样点的河水对大型溲运动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和致死作用;河水的蚕豆根尖微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揭示凉水河河水不仅具有一般的急性毒性,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大型蚤在线生物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突发性废水泄漏事件频发,在引起人们对水质问题恐慌的同时,也促进了饮用水在线监测与早期污染预警系统的发展。生物监测可以对污染环境下多污染物的联合毒性进行有效评估,具有传统化学监测所不具备的优点,已成为判定水质是否对水生生物存在影响、是否符合人类安全饮用的有效依据和手段。介绍了大型蚤在线生物监测系统的多通道流通生物测试室和生物传感器系统,并对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做了研究综述。目前,采用大型蚤作为指示生物的在线监测系统已在饮用水水质监测方面成功实现,但其在工业废水接管过程中毒性评估和早期预警的研究和应用上尚有不足,有待更加深入地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吴树宏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1,14(2):123-125,127
以提高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为目的,针对基层环境监测站在监测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现象,或者是因监测技术规范不完善而产生的现象,从强化可操作性的角度,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河流水质监测与评价中生物学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河甘肃段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在运用指示生物和Shannon等5种生物指数监测评价水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找出Margalef,Simpson等生物指数与水化学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使水质生物学评价分级中,生物指数分级标准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理化分级标准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周崇群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0,2(4):19-22
自动监测是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主要因为它能连续反映环境污染的动态变化和及时监测.还能减少或消除手工误差.提高恻定精度,担负大量样品的分析.本文简要介绍了水质监测系统的构成和水质自动监测分析技术的分类与特点以及该技术的进展,着重谈了水质自动监测在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和在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与水源保护等应用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看法.并评论了对开展水质自动监测在认识上的两种片面观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苯胺泄露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采用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荧光检测)、便携式气相色谱一质谱法、速测管法等5种方法测定苯胺,对这5种方法的分析时间、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等效能进行比较,并比对其测定结果.试验表明,5种方法各具优势和不足,实际应用中选择方法时需考虑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以2016—2020年古泊善后河国家和省级地表水监测网水质例行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指数法(WQI)对古泊善后河水质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水质评价结果,选取影响最大的两项指标CODMn和TP,于2020年10月对古泊善后河开展加密监测,调查分析污染来源。结果表明,2016—2020年古泊善后河水质波动变化较大,汛期降雨对水质下降影响明显,CODMn、TP、CODCr、氟化物和BOD5是影响古泊善后河水质的主要指标;加密监测期间,古泊善后河干流水质CODMn和TP指标浓度分别升高28.9%、38.3%,其中宿迁段升幅显著高于连云港段;支流水质超Ⅲ类比例为22.9%,劣Ⅴ比例为6.3%;部分乡镇生活污水直排和持续降雨将农田中高浓度污染物冲刷进河流支浜,是导致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Almeida CA Quintar S González P Mallea M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7,133(1-3):459-465
A study of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Potrero de los Funes River (San Luis – Argentina)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effect of th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the river developed in the homonymous tow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period March 2000–November 2005 at three selected sampling sites (RP1, RP2 and RP3). Different physicochem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parameters (turbidity, pH, conductivity, suspended solids, alkalinity, potassium,
sodium, calcium, magnesium, chlorides, nitrates, phosphates, sulphates,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5-day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5), dissolved oxygen, total coliforms, Escherichia coli and total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ere analys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Method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When comparing the values of total coliforms, E. coli, total heterotrophic bacteria, COD, BOD5 and phosphates from the zone without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RP1) and the urban zones (RP2 and RP3) an important variation in the parameters was observe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rban activity produces a serious
and negative effect on the water quality, thus constituting a sanitary risk and may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trophic status
of the Potrero de los Funes dam. As case study, we report on the use of General Quality Index (GQI) to evaluate spatial and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water quality of Potrero de los Funes River. Resul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degrad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at RP2 and RP3. 相似文献
14.
以2016—2020年地表水常规监测结果为依据,发现瑞平塘河自2017年起出现氟化物质量浓度升高现象,2020年其中1个断面氟化物质量浓度平均值达到1.25 mg/L,比2016年高出145%。为此于2021年3—6月,对瑞平塘河流域的氟化物污染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开展溯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氟化物质量浓度超过1.0 mg/L的点位占59.34%,其中超过1.5 mg/L的点位占42.86%,表明大部分河道氟化物质量浓度已经超过水体功能区要求,对生态环境安全构成较大潜在风险。溯源调查结果表明,排除了农业源及矿山源污染的可能,乳胶制品企业排放的废水为瑞平塘河氟化物的污染来源。针对目前该行业的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均未提及氟化物污染,企业废水处理设施也无除氟工艺单元,缺乏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与监管要求等问题。提出,应及时组织开展该区域乳胶制品行业整治提升,增加氟化物处理工艺单元,提升出水水质,确定氟化物排放浓度限值,并对该行业排放标准做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口子水库的生物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大口子水库水质的污染状况及污染趋势,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九五”期间对大口子水库进行了生物分析指标的监测和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九五”期间,大口子水库的水质呈典型富营养化状态,且营养化程度有加重趋势;底栖动物群落的调查结果显示,化学毒性污染稍有好转,有机物污染占主导地位。提出,该水域不宜继续作为养殖基地进行水产养殖,对其污染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17.
水体重金属污染生物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综述了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和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利用水生藻类、浮游动物群落和底栖动物监测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民主村断面上游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物非靶向筛查技术,结合现场快速筛查、实验室分析及现场实地勘查结果,判断重点监测区域污染情况,并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及现场排查对民主村断面所在的兴盐界河开展全流域排查。结果表明,兴盐界河沿线排污口众多,民主村断面汇水区域及兴盐界河沿线广泛受到养殖业、生活源、种植业污染,河内源污染严重,加之水流不畅、汛期放大污染等自然因素,导致断面水质无法稳定达标,全年平均水质超Ⅲ类。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及污染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01—2012年成都市河流水质类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市河流Ⅰ类~Ⅲ类水质类别占比从\"十五\"期间的35.5%上升后,能多年稳定在61.5%~71.8%之间;岷江内江劣Ⅴ类水质占比从\"十一五\"的4.5%飙升至2012年的33.3%,水质恶化情势令人担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都江堰水文站2011—2012年连续2 a水质由Ⅱ类降为Ⅲ类;岷江出境断面黄龙溪、岳店子水质多年不达标,形势堪忧。为此,提出有效划定全市人口、经济生态红线,建立入境断面水质监测管理与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联动机制,发掘和推广水质持续改善区域先进管理经验,着力Ⅳ类水域治理,是实现成都市河流水质污染控制目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六合区通江河发生大面积水质变浑浊现象,污染来源不明,直接进入长江,威胁下游饮用水安全。通过不断调整污染筛查方案,最终锁定污染因子及污染源头,为有效应对措施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通过此次事故得到启示,因为环境事故的复杂性,对监测人员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