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苏州市南郊农田土壤和蔬菜中砷、铬、铅、镉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州市南郊农田土壤和蔬菜中砷(As)、铬(Cr)、铅(Pb)、镉(Cd)含量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除As的总质量比平均值低于江苏省土壤背景值外,其余均高于背景值;而蔬菜样品中4种元素的总质量比平均值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的限量值。聚类分析表明,土壤中Cd、Pb累积较多,Cr次之。同时,BCR连续提取法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As和Cr主要以残渣态为主;Pb以可还原态为主,弱酸提取态次之;Cd以弱酸提取态为主,可还原态次之。可见,土壤中Cd相对于其他3种元素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和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21(2):42-44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镉,优化了试验条件,讨论了共存元素的干扰及消除办法。方法在0μg/L~12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03 mg/kg(按取样0.600 g定容至45 mL计),土壤标准样品测定的RSD≤3.7%,加标回收率为94.8%,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5.
以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共31种类型993个实际土壤样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经全国67个实验室分析测试,统计分析土壤中镉(Cd)元素测定精密度控制结果,同时将其与现行标准与规范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推荐的精密度控制评价标准为:样品ω(Cd)<0. 4 mg/kg时,实际样品明码样或标准样品测试实验室内相对偏差(RD)≤30%、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RD’≤35%,实际样品盲样测试RD≤35%、RD’≤40%;样品ω(Cd)≥0. 4 mg/kg时,实际样品明码样或标准样品测试RD≤25%、RD’≤30%,实际样品盲样测试RD≤30%、RD’≤35%。此外,土壤类型也会影响精密度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6.
从水文地质条件、地貌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等3个方面,综述了岩溶环境对多环芳烃(PAHs)迁移转化的影响。针对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包括不同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岩溶系统的对比研究、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岩溶系统快速流和慢速流对PAHs迁移的贡献、碳酸盐岩与PAHs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有机质对PAHs迁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龙门山区域的德阳市6个县市农用地土壤中镉的采样监测,分析了该区域镉的分布特征及区域分异原因,并对其环境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德阳市农用地土壤中镉含量总体水平为0.11~4.68 mg/kg,呈现西北到东南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西北部绵竹和什邡市农用地土壤中镉出现超标的范围较广,2个城市约62.5%的监测点土壤中镉出现超标,且绵竹市农用地土壤中镉超标程度和生态风险程度最重,绵竹地区约25%的监测点土壤中镉出现了轻中度超标;监测区域土壤中镉出现较重生态风险点共有4个,均出现在绵竹;但较高含量的镉在该区域并非大范围连片存在;区域农用地土壤中镉异常的来源主要为龙门山中段的地质背景和部分以矿石为原料企业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印染废水处理污泥危险废物鉴别过程中有毒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鉴别因子筛选。以采用活性染料的印染企业为例,从常用的原辅材料、使用的生产工艺、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等几个方面来对印染废水处理污泥危险废物鉴别过程中有毒污染物的迁移及转化进行分析。提出危险废物鉴别工作任重而道远,危险废物鉴别的关键在于日常监管。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于2021年4月对江苏省长江干流12个监控断面、入江支流116个监控断面表层水中7大类42种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和浓度水平进行研究,并开展典型污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平水期长江干流42种抗生素总质量浓度范围为47.3~92.8 ng/L,处于较低水平;各入江支流抗生素总质量浓度范围为16.2~3 052 ng/L,干支流水体中检出品种以磺胺类、氯霉素类、林可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为主;通过差异性比较发现,C市存在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的典型区域;典型污染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可能是该地区环境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的来源之一。长江江苏段及地表水中各类抗生素普遍检出,虽然抗生素总量水平不高,但由制药废水、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引入而引起的长期积累仍是隐患。研究结果为江苏省长江流域水环境抗生素污染控制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江苏中部农业园土壤和小麦镉元素含量[ω(Cdsoil)和ω(Cdwheat)]关系,采集了土壤和小麦样品40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ω(Cdwheat)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呈中性偏弱酸性,ω(Cdsoil)含量范围为0.083~0.239 mg/kg,平均值为0.152 mg/kg,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属于优先保护类土壤;(2)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ω(Cdwheat)限定值(0.1 mg/kg),小麦籽实Cd超标率为10%;(3)ω(Cdwheat)主要受表层ω(Cdsoil)控制,同时受到土壤钼(Mo)、铅(Pb)、砷(As)、钙(Ca)和镉(Cd)等元素有效态影响,另外,还受土壤理化性质(pH值和有机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Determination of lead, cadmium and copper in roadside soil and plants in Elazig, Turke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oncentrations of lead, cadmium and copper in roadside soil and plants in Elazig, Turkey were investigated.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distances of 0, 25 and 50 m from the roadside. The concentrations of lead, cadmium and copper were measured
by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FAAS). A slotted tube atom trap (STAT) was used to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of lead and cadmium in FAAS. Lead concentrations in soil samples varied from 1.3 to 45 mg kg−1 while mean lead levels in plants ranged from120 ng g−1 for grape in point-4 to 866 ng g−1 for apple leaves in point-2. Lead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considerable contamination in both soil and plants affected
from traffic intensity. Overall level of Cd in soil samples lies between 78 and 527 ng/g while cadmium concentration in different
vegetations varied in the range of 0.8–98.0 ng g−1. Concentrations of copper in soil and plant samples were found in the range of 11.1–27.9 mg kg−1 for soil and 0.8–5.6 mg kg−1 for plants.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SRM) was used to find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s of soil analyse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施江西省某农田土壤中镉、砷污染修复项目,对各修复技术进行比选,并对优选出的稳定化修复技术涉及的钝化药归纳分析。通过小试筛选出合适的药剂种类,中试确定药剂的最佳添加量,再进行工程实施的系统性工艺研究和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证修复区增产的前提下实现了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形成了控源-降活-低吸-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的修复模式,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稳定化-农艺调控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可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算江苏省城镇化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引起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物产排放变化量,分析城镇化发展的边际资源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96年—2010年期间,城镇化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城镇生活用水量、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COD产生量、NH3-N产生量、NOx排放量、CO2排放量、垃圾产生量仍呈上升趋势,而城镇化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COD、NH3-N排放量和SO2排放量由\"十五\"的增加逐步转为\"十一五\"的减少。提出,江苏省应选择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合理把握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节奏,重视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简述了江苏省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模式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运行管理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其他地区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下放部分站点管理权限,实现权责相对统一;试点社会化质控管理,强化省级监督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水站管理水平;探索新型管理模式,提高自动监测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