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环境中双壳类、鱼类及节肢类等水生生物为对象,介绍了其对微塑料的累积与清除,重点分析了微塑料特性、生物特性和食物等因素对微塑料生物累积与清除的影响,并进一步概述了微塑料沿水生食物链的传递效应,阐述了其对复合污染物食物链传递的影响过程。结果发现,微塑料在水生生物中的累积、清除与其自身尺寸、形态和聚合物类型等密切相关,水生生物的结构特异性是干扰微塑料从生物体内排泄的重要因素,有无食物的环境条件是调节双壳类和节肢类生物对微塑料累积与清除的重要路径;微塑料虽然可以通过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但不一定会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微塑料的载体效应导致其复合污染物的食物链传递过程发生改变,共存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释放和吸收时间是调控微塑料复合污染物食物链传递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针对饮用水水源的微塑料污染问题,采用超滤纳滤双膜法处理微塑料有机物复合污染物,系统考察了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净水效能。结果表明,双膜系统的超滤段可完全去除粒径为2μm的聚苯乙烯塑料微球,为纳滤段提供稳定的进水条件,系统的出水水质良好。微塑料与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超滤段去除有机污染物,从而减缓纳滤膜污染。离子强度的增加会降低超滤段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钙离子(Ca 2+)和镁离子(Mg 2+)与有机物的络合作用会显著增加双膜系统的膜污染,pH值的升高可提高双膜系统的净水效果。双膜系统可为微塑料有机物复合污染物去除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其生态价值十分重要。目前洞庭湖新污染物相关研究比较缺乏,也没有系统的综述进行归纳总结。微塑料和卤代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搜集历年研究成果,对这2类污染物在洞庭湖的污染水平、分布方式、污染来源进行归纳总结:洞庭湖微塑料污染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其主要来源包括上游输入、居民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湖泊各区域微塑料污染水平差异明显。卤代有机污染物在洞庭湖的浓度呈现随时间推移而降低的趋势,目前整体生态风险较低,但生物累积效应仍然值得警惕。在未来研究中应当关注河流与湖泊之间的相互影响,探究微塑料和卤代有机污染物对洞庭湖区生物造成的生物毒性,建立科学完善的监测方法并结合湖区具体情况对污染防治措施及污染物处理技术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和碎片)普遍存在于水体、陆地表层土壤和空气中,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安全及人类健康。微塑料污染监测是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数据基础。首先,在介绍国内外微塑料监测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塑料污染的来源及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路径。其次,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微塑料原位监测网布设、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和数据模型等方面的技术特征,对国内微塑料监测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现阶段我国在微塑料监测和污染防治方面的不足,初步提出了针对我国微塑料污染监测技术发展和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阐述了数据模型方法在微塑料污染监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微塑料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建设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环境中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复合污染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中污染物常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从而扩大或减小了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效应。指出目前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环境健康风险的研究多停留在单一物质表观层面,造成其风险值出现偏差。系统分析了PPCPs与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之间的复合污染,提出加强复合污染毒性风险及致毒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为有效降低环境水体中PPCPs潜在的安全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微塑料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等软件绘制作者及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区域分布特征图谱、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和参考文献共被引图谱等,对环境微塑料尤其是土壤微塑料的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微塑料研究自2016年开始逐步加强,其中土壤微塑料的研究热度在2021—2022年迅速上升;对于土壤微塑料,丰度分布、污染机制和健康风险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完善土壤微塑料检测方法体系,探寻合适的土壤微塑料污染治理和管控方法及对策,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域、陆地和空气中的微塑料污染不仅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有潜在危害,而且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存在持续性危害。针对这些污染问题开展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需要鉴定微塑料的成分,从而明确可能产生污染的源头以及引起污染的途径。分子光谱技术是鉴别微塑料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尤其是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建立了基于分子光谱技术的水体微塑料检测方法,可实现对水体中1~5 000μm尺寸范围内的微塑料的自动化测试。其中,尺寸大于10μm的微塑料颗粒物可以通过显微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测,尺寸大于1μm的微塑料颗粒物可以通过显微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结果呈现直观,可作为微塑料检测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城市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化学形态与影响因素,以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与生物效应,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与趋势是建立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念和标准体系,研究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制与规律及城市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发展判源分析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国内外危险废物分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健康风险的评估步骤,提出了基于全过程危险废物污染物释放情景的精细化-动态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处理利用工艺、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对于危险废物中污染物释放概率和能力的影响,并基于污染物向环境介质的迁移转化,定量评估危险废物的健康风险。基于危险废物污染特性数据库和事故情景数据库,结合全过程信息采集技术,构建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平台,进行涉废企业的风险级别划分,实施差异化管理,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危险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石家庄市黄壁庄水库和岗南水库及上游河流为研究对象,对1 700余种典型特征污染物开展定量或半定量分析,获得了27 000余个检测数据,共筛选出98种特征污染物,建立了石家庄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源排放数据库。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筛查出的化学污染物、生物毒性和病原微生物等污染因子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各采样点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值(HQ)均小于阈值1,不会对暴露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明显的非致癌危害。各采样点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值(LCR)均在10-6数量级以下,对人体的致癌风险较弱。  相似文献   

11.
环境监测为环保行政执法提供的案源主要来自对企业监督性监测、在线监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放射性及固废监测等过程.需从违法主体是否存在、违法事实是否清楚、法律依据是否充分、监测数据是否科学准确等方面,来保障案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固体废物定义和范围,以及已完成的固体废物鉴别实例的研究,指出固体废物鉴别的关键点在于产生来源分析。提出依据产生来源,固体废物可以分为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物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类物质、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其他类物质4大类。如果待鉴别物质的产生来源属于该4大产生来源中的任何一类,则其属于固体废物。  相似文献   

13.
基于L-M神经网络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根据石家庄公路交通噪声的实测数据,利用L-M优化算法的多层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经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预测精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环境与健康监测的现状,根据江苏省典型区域环境与健康调查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开展环境与健康监测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作分析。提出环境与健康监测内容包括污染物排放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外暴露监测、内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探讨了属于环保部门职责范畴的前3项监测技术内容及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ETM 遥感影像的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传统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技术方法的不足,探讨了利用热红外遥感影像进行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的方法。研究过程中采用密度分割法对广州市热岛分布状况进行模拟实验。最后结合其他统计资料,借助GIS等辅助工具,对热岛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实验结果表明,该种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实用等特点,适合在我国城市开展进行热岛的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6.
在简要回顾APEC期间的空气质量情况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较系统的分析了APEC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包括各项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同比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站点小时浓度的百分数分布及变化情况分析、污染物日变化规律变化特征分析、空气质量改善效果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颗粒物组分变化特征分析、污染来源解析模型、数值污染模型等方法,力求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APEC控制措施对北京市污染水平、污染特征造成的影响,并利用组分、模型等方法定性定量的评估主要空气质量影响因素、不同的污染控制措施对APEC期间空气质量改善的作用及贡献。结果表明,APEC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基本处于优良级别,各项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APEC污染控制期各项污染物的百分位数浓度与无控制期出现明显分离特征,污染物的日变化低浓度持续时间更长且增长更缓慢。  相似文献   

17.
选取北京市近5年夏半年(4—9月)的降雨数据及相关噪声自动监测小时等效声级,利用数学统计软件进行有雨-无雨声级差异性分析、声级-降雨相关性分析及平均声级-雨量变化趋势分析等,提出降雨确实对噪声自动监测小时数据有一定贡献,不同雨量对不同功能区噪声影响不同,建议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时应考虑雨噪声影响,以保证对声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新疆年降水量空间插值精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仲嘉亮 《干旱环境监测》2010,24(1):43-46,57
以新疆具有完整资料的90个气象站点中的75个站点的基本地理信息和1995—2008年平均降水数据资料为基础,以ArcGIS为数据处理平台,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径向基函数法、普通克里格法、协克里格法对新疆降水空间分布进行插值,并通过没有参与插值的15个气象站点的实际降水量与插值结果进行相对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年降水量插值的4种算法中,普通克里格法(Kriging)的计算精度最高。利用最优的插值方法的栅格降水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多年降水资源信息系统,可快速计算研究区内任一地域单元中降水的总量及其空间变化,对降水资源模拟、工程规划、发展战略及决策管理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Our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aimed at assessing to what extent suspended particles could adsorb formaldehyde, allowing it, when inhaled, to penetrate deeper into the lung. We used two types of pure soot, N-220 and N-660 (the former being a highly active oil furnace soot with smaller particles and a larger surface area than the latter), because of their chemical inactivity and the adsorptive propertie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showed that soot particles could bind 2.3 to 50.2% of formaldehyde, depending on the particle size, relative humidity, amount of particles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contact. The recovery of formaldehyde from the particles was also tested.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planned under realist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把荧光素固定在经处理的生物膜上,研制成光导纤维生物膜碘荧光传感器。I-的线性响应范围为3×10-5mol/L—5×10-3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065%,响应时间为25~35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