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电解铝企业产生的阳极残渣、阳极残极浸出毒性进行了鉴别。鉴别结果表明:电解铝企业产生阳极残渣浸出液中氟化物(不含氟化钙)平均质量浓度为140 mg/L,最高达244 mg/L,且超标试样数达到《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中相应规定,鉴别该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阳极残极浸出液中氟化物(不含氟化钙)平均质量浓度为74 mg/L,无超标试样数,该废物不属于具有氟化物浸出毒性的固体废物,建议仍按一般固体废物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
危险废物浸出毒性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各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试验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气候状况(降雨量、酸雨现状)及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提出我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研究的技术路线为:通过模拟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在不规范填埋处置且受酸雨影响条件下,有毒物质浸出向地下渗滤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确定浸出毒性的浸取方法.浸出毒性保护目标为地下水,同时还介绍了主要技术参数液固比、浸取剂pH值和类型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印染废水处理污泥危险废物鉴别过程中有毒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鉴别因子筛选。以采用活性染料的印染企业为例,从常用的原辅材料、使用的生产工艺、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等几个方面来对印染废水处理污泥危险废物鉴别过程中有毒污染物的迁移及转化进行分析。提出危险废物鉴别工作任重而道远,危险废物鉴别的关键在于日常监管。  相似文献   

4.
我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监测中的技术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2007—2013年对持环保部发证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开展监督性监测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从关注焚烧企业的二口恶英监测、加强危险废物企业日常监测、开展危险废物鉴别技术方法研究等方面,探讨我国危险废物监测技术上现存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对今后全国各省自行组织危险废物许可证的审核和监督性监测等相关工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危险废物的鉴别与监测工作现状,分析了在危险废物的鉴别与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用毒性鉴别评价技术研究电镀废水毒性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IE)国外新技术对导致组分较为简单的电镀废水毒性的原因作了鉴别评价研究,旨在为今后开展组分较为复杂的废水的毒性原因的鉴别评价研究提供经验。结果表明,导致电镀废水毒性的毒物是六价铬。  相似文献   

7.
运用美国水生生物毒性鉴别评价技术对组分相对复杂的某化工厂废水进行毒性原因鉴别。结果表明:导致该厂废水毒性的关键污染物是二萘酚,对硝基氯苯和间硝硝基氯苯。对TIE技术在中国推广的实用性,可行性以及应用前景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IE)国外新技术对导致组分较为简单的电镀废水毒性的原因作了鉴别评价研究,旨在为今后开展组分较为复杂的水的毒性原因的鉴别评价研究提供经验。结果导致镀水毒性的毒物是六价铬。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通过分析现行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现状与需求,发现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存在不能完全满足现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测定需求,部分标准规范性有待提高,标准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同一污染物项目不同方法标准之间的可比性研究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加快标准制修订,加强基础科研和顶层设计,加大可比性研究等方面完善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以期推动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选择广东省为研究区域,探讨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目标,结合WebGIS技术开展广东省危险废物登记交换平台的设计,使广东省危险废物管理提升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石油固体废弃物对土壤环境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化学分析和生态毒理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某油田14个井场的不同污染强度和类型的石油固体废弃物进行微生物、植物整体性毒性效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油田固体废弃物毒性影响各不相同,在各项指标中根系活力、SOD、CAThe叶绿素都具有很好的毒性指示作用,落地原油土壤中会增加微生物基质利用率,降低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高舍油会增加根系活力,低含油反而降低根系活力.固化泥浆能显著降低根系活力、起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能增加基质利用活性,对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和b造成一定伤害,总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b值上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技术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加强中国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技术,回顾了中国自1985年以来制定的固体放心物环境管理法规制度以及1984年至1998年颁布的20多年家或行业的固体废物处置标准体系等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状况,着重论述了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指出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上初步形成了该领域框架体系,有固体废物的采样与制样技术;危险废物的有害特性试验鉴别方法,固体废物具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国内外危险废物分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健康风险的评估步骤,提出了基于全过程危险废物污染物释放情景的精细化-动态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处理利用工艺、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对于危险废物中污染物释放概率和能力的影响,并基于污染物向环境介质的迁移转化,定量评估危险废物的健康风险。基于危险废物污染特性数据库和事故情景数据库,结合全过程信息采集技术,构建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平台,进行涉废企业的风险级别划分,实施差异化管理,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危险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Agricultural wastes (AW) are produced in huge quantities worldwide and may caus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ffecting soil, water, and air quality. Given the growing soil degradation worldwide, the need for more food of good quality and therefore the intensified agriculture,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recycling plans even for those types of treated AW (e.g., composts) that are not considered hazardous. Two strategic approaches for safe and sustainable landspreading of organic wastes are proposed, depending on wastes properties and hazard potential, i.e., an approach appropriate for traditionally used wastes (manures and composts) and another approach for wastes that are potentially hazardous or hazardous and should only be reused under specific restrictions. Both approaches foresee concrete steps, require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farmers and local/regional authorities, and are appropriate to ensur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t AW recycling or disposal areas. Desktop and web application tools are also presented that are anticipated to assist authorities in implementing their monitor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17年环境统计数据, 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工业危险废物的污染及处理特征:长江经济带危废产生 量较大的省份是江苏、浙江、云南、湖南和四川;危废种类主要是来源于化工、钢铁、有色和造纸行业的废酸、有色金属冶炼废物、废碱和焚烧处置残渣;各地对危废的处理情况各有优劣。根据以上特征,提出加强对重点 区域的监管和调度,针对特定行业和危废种类,建议出台最佳可行的处理技术,建立区域之间危废管理大平台,促进区域危废处理优势互补和均衡发展,挖掘企业自行处理能力,减轻危废集中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16.
农业土壤危险废物污染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境风险管理出发,探讨危险废物对农业土壤污染的途径,提出土壤危险废物污染的风险管理内容和方法,初步建立辽宁省农业土壤危险废物污染的预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