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简述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的基本情况、分类及数量占比。分析了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配套环境监管存在缺项、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支撑不够、标准更新不及时、标准效力受限、同一目标物质的多种监测方法缺乏等效性评价、标准制修订周期较长、生物和生态遥感监测标准薄弱等。提出了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度、建立评估复审机制和基准方法体系、加强新污染物监测科学研究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刍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讨论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并针对新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 ,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总体设想和若干展望 ,对我国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推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的"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方面的任务与要求,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成效进行客观评估,并对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探索生态环境监测多手段融合应用模式、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智慧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中长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发展历程及现状。根据现行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类型、数量和污染物控制项目,以及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特点,分析了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当前土壤环境管理需求,提出了完善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建议:加快标准制修订,合理增加污染物项目的控制种类和检测方式;加强不同标准方法之间的可比性研究,使标准更具实用性和指导性;加大土壤监测技术基础性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提出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应与生态经济学原则相结合,注意监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根据生态经济学中环境因素的稀缺性、综合性和反馈性等原理对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6.
荒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建立荒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应遵循的五个原则,并提出初步的荒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为三个部分:(1)荒漠环境指标;(2)荒漠生物指标;(3)社会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内涵,明确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所涵盖的内容。认为生态环境的显著地域性特点决定了不同类型地区需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详细探讨了如何建立特定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杨春 《干旱环境监测》2004,18(4):235-235
2004年,在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总体规划和指导下,新疆已有6个地(州、市)、县(市)环境监则站开展了辖区内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地、州、县、市环境监测站开展生态监测业务,标志着新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利用植物生态学常规方法进行了荒漠植被种群生物量和数量特证调查,以植物为监测对象,并就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指标探讨了在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景观生态学与荒漠生态环境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景观生态的阐述,在讨论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的概念、对象、内容、方法和目的的基础上,分析了景观生态学成为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景观生态学在荒漠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中国生态环境监测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迫切需要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因此,从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业务体系、标准方法体系等方面,举例浅析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业务的发展现状,并从法制建设、体系优化、方法标准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及不足,总结归纳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先进经验与启示。在此基础上,初步研判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加快推动实现中国生态环境监测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环境监测管理方式的变化,依据"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和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方向,对环境监测科研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了水、气、土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现状和问题,总结了"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需求和进度安排,归纳了国家层面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提出了"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的展望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铬及其化合物工业项目排放废气中特征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验收监测应参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的建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提出了现场监测和数据审核的注意事项,应严格监控工况,并详细记录关键设备运行参数;提出应把废气中六价铬作为特征污染物控制指标,并结合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对六价铬的要求,确定合理的排放限值,并研究适合的配套监测方法,为后续铬及其化合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特征污染物监测方法的制修订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病原微生物安全风险。调研发现,已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多侧重于实验室及医务人员的病原微生物安全防护,缺少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在采样、样品运输和交接、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的病原微生物安全规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防护指导文件比较笼统。笔者在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标准基础上,识别和评估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病原微生物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监测要求和人员防护建议,针对采样、样品运输和交接、实验室分析和废弃物处置过程提出个人防护措施及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生态监测能够为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加强黄河水生态监测,维护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常规水质监测、生境监测和生物监测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生态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在黄河流域的应用实践。结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尤其是生物监测相对滞后的现状,探讨了流域水生态监测的发展方向。建议加快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能力建设,建立适用于黄河流域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标准体系,探索新兴监测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期间,中国流域治理将由行政区管理向流域水生态管理转变、由水质达标管理向生态健康管理转变.在实施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科学开展水生态监测和评价是实现流域水质目标的重要基础工作.对水生态监测技术路线选择与业务化运行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水生态表征及监测指标选择、水生态质量参照点的确定及评价分级标准的确定、水生态评价方法的确定以及水生态监测业务化运行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监测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监测事业发展,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的大局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着全新的压力与挑战。因此,笔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面向发展、服务公众、智慧监测、精准支撑"的原则,针对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生态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目标任务,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新疆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新疆荒漠生态 环境的独特 环境特征,以准确、快捷、客观反映荒漠生态环境质量为目的,建立了区域性荒 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充分发挥生态监测网络站和各行业监测站的作用,做到信息共享,通过在新疆生态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中进行实践,证明所建指标 体系 和评价方法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通过分析现行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现状与需求,发现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存在不能完全满足现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测定需求,部分标准规范性有待提高,标准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同一污染物项目不同方法标准之间的可比性研究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加快标准制修订,加强基础科研和顶层设计,加大可比性研究等方面完善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以期推动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