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图们市区大气PM10中7种重金属的监测与分析
|
|
|
|
|
韩成哲 魏薇 王建刚 金丽灿 李光善 景丽洁《中国环境监测》,2013年第29卷第3期
|
|
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分4个季节在图们市区利用大气综合采样器采集4个监测点位的大气PM10样品,用硝酸-双氧水湿法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样品中铬、锰、铁、铜、锌、镉、铅7种重金属含量,并对7种重金属元素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图们市大气PM10中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铁>锌>锰>铅>铬>铜>镉,铁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含量。铅的年平均值为1.436 μg/m3,超出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规定的浓度限值。重金属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比较明显,冬季Cr、Cu、Zn、Pb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区域性功能则不明显,在4个监测点位中7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不是很大。7种重金属含量年平均值的日变化规律也不是很明显,说明重金属来源除了天然源外,主要来自于煤和汽油燃烧过程中排放的飘尘。
|
2.
|
图们市区大气PM10中16种多环芳烃的监测与分析
|
|
|
|
|
韩成哲 魏薇 王国栋 冷福建 刁丙军 王建刚 景丽洁《环境化学》,2013年第32卷第2期
|
|
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分4个季度采集图们市4个监测点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样品,采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样品中多环芳烃,通过旋转蒸发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再用氮气吹至0.5 mL,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图们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共检出13种美国EPA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含量范围为0.001—21.55μg.m-3.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明显,冬季各监测点多环芳烃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季节,夏季含量最低.一天之内早上或晚上多环芳烃的含量普遍高于中午.卫检处和气象局监测到的PAHs含量明显高于环保局和安山监测点.PAHs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
3.
|
应用化学提取法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
|
|
|
|
冯茜丹 刘艳 党志 黄伟林 吕玄文《环境科学进展》,2008年第2卷第2期
|
|
以广州市楼顶降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粒度分布和重金属总量的基础上,采用单一化学提取法(DWLP、TCLP)和多级化学提取法(SEP)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样品中96%以上颗粒小于100μm,其中10μm和2.5μm以下颗粒分别占33%和11%。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很高,Cu、Pb、Zn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2.43、1033.81、830.32和5.80mg/kg,是广东省环境土壤背景值的17~64倍。单一提取法中,TCLP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DWLP,表明pH值是影响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SEP法结果显示,Zn和Cd的生物可利用态比例远高于Cu和Pb。经DWLP和TCLP法提取后,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总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物可利用态所占比例明显增加。通过综合分析,发现SEP此其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
4.
|
应用化学提取法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次数:1
|
|
|
|
|
冯茜丹 刘艳 党志 黄伟林 吕玄文《环境工程学报》,2008年第2卷第2期
|
|
以广州市楼顶降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粒度分布和重金属总量的基础上,采用单一化学提取法(DWLP、TCLP)和多级化学提取法(SEP)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样品中96%以上颗粒小于100 μm,其中10 μm和2.5 μm以下颗粒分别占33%和11%.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很高,Cu、Pb、Zn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2.43、1 033.81、830.32和5.80 mg/kg,是广东省环境土壤背景值的17~64倍.单一提取法中,TCLP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DWLP,表明pH值是影响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SEP法结果显示,Zn和Cd的生物可利用态比例远高于Cu和Pb.经DWLP和TCLP法提取后,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总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物可利用态所占比例明显增加.通过综合分析,发现SEP比其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
5.
|
长春市典型高架公路大气环境颗粒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 被引次数:3
|
|
|
|
|
赵兴敏 杨扬 郭欣欣 毛艺颖 李明堂 赵兰坡《环境科学学报》,2017年第37卷第9期
|
|
于2014年4-11月对长春市典型高架公路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进行采样,对颗粒物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对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道路施工期间,PM2.5和PM10中重金属的浓度普遍低于道路运行通车后的浓度,而采暖期重金属的浓度又高于非采暖期的浓度.重金属元素在PM2.5中的含量占PM10中总含量的比例均超过50%,说明颗粒物越细越容易富集重金属.Zn、Fe和Mn的变异系数较小,说明来源稳定,自然源占主导地位.富集因子法表明,Zn的富集程度极强,Mn无富集.Cr和Cd的变异系数较大,受人为活动干扰严重,在道路施工期间二者富集程度较轻,道路通行加之采暖后富集程度加强,主要来源为汽油和煤的燃烧.Pb、Cu和Ni的变异系数在0.56~0.76之间,有一定的人为干扰,Pb和Ni在高架公路施工期富集程度较轻,道路运行及取暖期富集程度显著,主要来源是交通源;Cu富集程度强,主要来源可能是油燃烧、建筑扬尘.
|
6.
|
BP网络应用于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 被引次数:3
|
|
|
|
|
李祚泳 丁恒康《中国环境监测》,2005年第21卷第2期
|
|
应用BP网络对大气颗粒物进行源解析,将大气采集样本中的元素含量和大气颗粒物源成分谱构成训练样本集,用BP网络进行训练,由训练好的网络的权值可以计算出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排放源的权重贡献率.将BP源解析法的计算结果与其它源解析法得到的结果比较,表明BP网络应用于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是可行的.
|
7.
|
2006年秋冬两季图们市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分布规律 被引次数:1
|
|
|
|
|
刘艳秋 李正义 南熙国 朴燕子 景丽洁 王建刚 张伟伟《中国环境监测》,2009年第25卷第6期
|
|
大气气溶胶是目前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其中的多环芳烃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污染物之一。通过图们市2006年9月、12月4个采样点的大气气溶胶样品分析,研究了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采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样品中的多环芳烃,然后对其进行旋蒸浓缩,氮气吹至1ml,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美国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普遍存在于图们市区的大气气溶胶中。图们市不同时空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
8.
|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特征 被引次数:10
|
|
|
|
|
周斌斌 徐家骝《上海环境科学》,1994年第13卷第9期
|
|
分析上海市5个采样点,1986年至1987年连续12个月的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11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市区各功能区之间,以及各个季节之间,元素分布特征差异;细粒子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受局部地区工业源和气象条件的影响;与其它城市相比,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高数倍;通过粒径-成份以及富集因子分析,探讨了这些元素的来源。
|
9.
|
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颗粒物和正构烷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次数:10
|
|
|
|
|
牛红云 赵欣 戴朝霞 王格慧 王连生《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年第27卷第5期
|
|
于2002年夏季(7月)和冬季(12月)采集南京市5个功能区的大气气溶胶(PM2.5和PM10)样品,对两个季节不同功能区颗粒物及其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颗粒物含量冬季高于夏季,细颗粒高于粗颗粒。正构烷烃的变化规律同颗粒物一致,且主要分布在细颗粒物上。根据各个功能区正构烷烃(C15-C32)的CPI(CPI1、CPI2和CPI3)结果,可知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由生物源和人为源共同排放产生。%waxCn的结果表明生物源对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的贡献率为20%~43%,对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贡献率为1.66%~4.76%。
|
10.
|
电镀企业周边大气颗粒物PM2.5、PM10和TSP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
|
|
|
|
赵委托 陈娟 胡渭平 黄庭 郭莉 程胜高 古晓雯《生态毒理学报》,2017年第12卷第3期
|
|
以东莞市5个镇区为研究对象,采集电镀企业周边大气样品,分析了样品中重金属(包括As、Co、Cd、Cr、Cu、Mn、Ni、Pb、Sb、V、Zn和Hg)的含量分布,使用富集因子(enrich factor)、地累积指数(index of geoaccumulation)、Hakanson法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的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PM2.5、PM10、总悬浮颗粒物(TSP)中重金属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M2.5、PM10和TSP中As、Cd和Cr平均浓度皆超标.Cr、Ni和V元素在3种颗粒物中非富集,主要为自然源;As、Co、Cu、Pb和Zn,可能来源于自然源和叠加的工业污染.Cd、Hg和Sb浓度受人为污染影响严重.Cd、Sb、Cu、Zn、Pb为生物可利用元素(K>0.6),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高且易于被生物体和人体吸收.Mn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值较其他重金属要高1~4个数量级,且儿童的非致癌暴露风险值HQ均高于成人的.3种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通过呼吸吸入途径产生的非致癌风险HI值均高于人体可接受的上限1.0,其主要贡献来源于Mn的影响,研究区非致癌风险较为严重.除PM10中Co元素和TSP中Co、Cr的成人致癌风险CR值大于10-4之外,其余大部分重金属元素通过呼吸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CR值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此外,3种颗粒物中的成人的致癌暴露风险值CRT均高于儿童的CRT值,并且除了PM2.5中儿童的重金属致癌暴露风险CRT值(4.70E-05)低于人体可接受范围的上限(10-4),其余CRT值均高于10-4,致癌风险较为严重.
|
11.
|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上的形态分布 被引次数:27
|
|
|
|
|
谢华林 张萍 贺惠 蒋宏伟《环境工程》,2002年第20卷第6期
|
|
采用DFJ 1型五段分级采样器 ,对衡阳市区冬、夏两季空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组成和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应用ICP AES法测定了各形态中元素的含量 ,计算了元素在各种形态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 ,衡阳市大气环境中多数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冬季明显高于夏季。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小于 2 0 μm的细颗粒上 ,Mn、Zn、Cu和Co主要分布在氧化态、水可溶态、碳酸盐态和有机态中 ,Pb和V主要分布在不溶态中
|
12.
|
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PPR法 被引次数:27
|
|
|
|
|
李祚泳 丁晶 张欣莉《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第13卷第5期
|
|
应用投影寻踪回归新技术,对成都市区大气采样样本中的元素含量数据和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源成分谱进行分析,得到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排放源的权重贡献率。结果表明:影响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贡献源为燃煤尘和土壤道路尘,它们的贡献率均达40%以上,与成都市区内大气污染来源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
13.
|
褐煤与烟煤燃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特性 被引次数:3
|
|
|
|
|
赵承美 孙俊民 刘惠永《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第33卷第12期
|
|
分别对燃烧褐煤与烟煤两个电厂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度分布、显微结构及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煤种燃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态都以球形颗粒为主,表面比较光滑,同原状飞灰相比,可吸入颗粒物以实心结构为主,多孔和空心结构较少;随着可吸入颗粒物粒径的减小,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褐煤燃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总量要高于烟煤燃烧排放重金属总量,尤其是褐煤燃烧排放As含量明显高于烟煤燃烧排放As含量,原因是由于褐煤中As含量大于烟煤中As含量;褐煤燃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总量要高于烟煤燃烧排放多环芳烃总量与煤种的挥发份有很大的关系。研究旨在为大气颗粒物的源识别、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控制与资源综合等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
|
14.
|
南京北郊冬季大气粗细颗粒物中PAHs来源解析? 被引次数:1
|
|
|
|
|
孟庆紫 樊曙先 何佳宝 孙玉 张健 张悦《环境化学》,2015年第3期
|
|
为研究南京冬季大气颗粒物中PAHs来源情况,利用FA?3型气溶胶采样器从2007年11月20日到12月30日在南京郊区分昼夜采集气溶胶样品,并用GC?MS对16种优控PAHs浓度进行定量分析,采用PCA法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南京冬季细颗粒物中PAHs浓度明显高于粗颗粒物中PAHs浓度,单种类PAH浓度表现出昼夜差异,日间低分子量PAHs含量高于夜间,而夜间高分子量PAHs浓度则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对PAHs源解析结果表明,南京北郊大气颗粒物中PAHs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燃煤源、焦化源、天然气燃烧和烹调源等,粗细颗粒物中PAHs排放源差异明显,细颗粒物部分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同时,外来源和不确定源占有较大比重。
|
15.
|
贵阳市春、冬季大气颗粒物中铂族元素的污染特征
|
|
|
|
|
张勇 董娴 漆亮 陈卓《地球与环境》,2018年第3期
|
|
本文在贵阳市市中心区和郊区设置两个采样点位,采集春季和冬季PM_(10)、PM_(2.5)样品,在封闭溶样装置中采用HF和王水消解,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颗粒物中铂族元素的含量,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铂族元素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市中心区样品中铂族元素的浓度大于郊区,其含量与交通密度有关;与Pt和Rh相比,颗粒物中Pd的浓度更高,Pd具有较大的溶解性,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更严重的危害;颗粒物中铂族元素的浓度呈现季节性变化,冬季大于春季。与国外其他城市相比,贵阳市大气颗粒物中铂族元素的污染程度较低,但这种潜在的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重视。
|
16.
|
黄石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解析
|
|
|
|
|
张勇 刘浩 张家泉 周俊杰 徐红梅 郑敬茹 姚瑞珍 肖文胜《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年第2期
|
|
通过采集典型矿区城市——黄石市新老城区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样品,并采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法对黄石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石市老城区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新城区;在新、老城区大气PM10和PM2.5中PAHs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6.037~10.691ng/m3、12.132~18.440ng/m3和5.685~10.145ng/m3、9.314~15.998ng/m3;新、老城区大气颗粒物中低分子量PAHs含量较低,3环化合物呈相对优势分布,表明以石油源输入为主的来源特征,对比4环及其以上高分子量PAHs含量发现,老城区有明显的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来源特征。
|
17.
|
辽宁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及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次数:2
|
|
|
|
|
杜刚《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第33卷第2期
|
|
为全面了解辽宁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2004年在省内选取了5个城市进行分季节采样,并对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和美国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PM10和PM2.5中重金属元素和PAHs污染较重,且冬季高于其它季节,重金属元素和PAHs主要富集在PM2.5及以下细小颗粒物中。
|
18.
|
燃煤电厂排放颗粒物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 被引次数:30
|
|
|
|
|
陆晓华等 魏路线《环境化学》,1996年第15卷第4期
|
|
本文分析用模拟酸雨浸提和Tessier形态分离法,对燃煤电厂排放颗粒物中重金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痕量金属绝大部分以稳定态存在,微米级飞灰中有较大活性的形态高于灰渣,煤燃烧高温条件使颗粒物中活性较大的形态含量减小。
|
19.
|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 被引次数:19
|
|
|
|
|
李祚泳 彭荔红《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第13卷第6期
|
|
遗传算法是一种全局优化的随机搜索方法,适用于模型参数寻优。将遗传算法用于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CMB方程组中参数的优化,得到各污染源对大气颗粒物的优化贡献率。该方法应用于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结果与用其他多种源解析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理论分析和应用实践表明了遗传算法用于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具有简便、准确和实用性强等特点。
|
20.
|
杭州地区大气气溶胶中重金属含量特征研究 被引次数:4
|
|
|
|
|
顾爱军 陈静峰《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第35卷第3期
|
|
对2004年8月~2005年5月间在杭州城区采集的大气气溶胶样品进行了7种重金属元素组成、形态等方面的分析测定;总结了大气气溶胶中各金属元素浓度的季节变化、形态分配比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大气气溶胶浓度较高,平均值0.264 mg/m^3。气溶胶质量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气溶胶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Fe、Zn、Pb、Mn、Cu、Cr和Cd;杭州市大气气溶胶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在人为源和天然源以及气候条件等综合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总体而言,春秋季高于夏冬季;各元素的形态分配比例跟它们本身的环境地球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受到气象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