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噪声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中推荐的环境噪声影响预测模式(规范模式)和以“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统计模型”为基础的综合模式分别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进行了计算,并利用实测资料对两种模式进行了检验和比较分析。指出规范模式存在着对低车流量噪声预测值偏大(约4-5dB)等问题,而综合模式可以部分弥补这些缺陷,使预测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大量实地监测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同一时间周期内、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物及氮氧化物平均浓度与最大浓度及平均取样时间相关的经验数学模式。应用该模式估算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年平均浓度,其准确度分别为6.64%及6.90%;用该模式所得估算值与间断监测法所得监测结果相比,其可靠性分别提高83.18%及71.04%。从而使积累长达十多年的间断监测数据能合理延用。  相似文献   

3.
河流水质预测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水质预测模型使用的参数未引入预测断面现状监测结果 ,使预测结果可能与现状监测结果发生矛盾。针对这一情况 ,通过对预测模式的推导转化 ,在模型中引入污染源现状源强和预测断面现状监测浓度 ,将预测结果同现状监测结果联系起来 ,使预测结果更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4.
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数学计算、物理建模、水文模拟、环境预测、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为验证神经网络模型在高原山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测中的作用,以昆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气象因子和污染物浓度数据为基础,构建NARX神经网络模型,对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NARX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动态描述能力,能够对环境空气6参数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其预测浓度相对误差显著低于CMAQ、NAQPMS空气质量数值模式以及LSTM统计模型预测结果。优化后的NARX神经网络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的预测较其他几个模式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区域环评中环境容量估算和总量控制方案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县级市经济开发区环评为实例,系统阐述了区域环评中大气环境容量和水环境容量估算的基本方法、计算模式、参数的选择确定,以及区域污染源预测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总量控制建议值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FHWA模式在港口建设项目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美国FHWA公路噪声预测模式对秦皇岛新港口建设引起的相关公路两侧垢学环境变化进行了预测。通过预测与实测结果对比,证明了FHWA模式不仅适用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而且适合于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宿迁环境监测中心OPAQ系统为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OPAQ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的2种模式对O 3预报准确率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趋势最优模式(RMSE模式)对预报当天及未来3 d的预报值与监测值的相关性系数均>0.78,相对误差在25%以下,在预测当天及未来24、48及72 h优-良天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分别为88.8%、87.2%、86.3%及84.7%,在预测轻度污染-重度污染的准确率较低;极值最优模式(SI模式)对预报当天及未来3 d的预报值与监测值的相关性系数(R)均>0.76,相对误差<32%,预测未来24和48 h的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的级别准确率>60%。OPAQ系统的极值最优模式(SI模式)更适合作为夏季ρ(O 3)较高时的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量实地监测数据为依据,建立了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平均浓度经验数学模式.用该模式估算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年平均浓度,提高了原间断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和代表性.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年平均浓度模式估算值的准确度分别为6.64%及6.90%;其代表性分别提高83.18%及71.04%.从而使累积长达十多年的原间断监测数据能合理延用.  相似文献   

9.
WR F模式是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通过 WR F 模式构建田湾核电站区域气象预报系统,可为江苏省建设先进的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介绍了田湾核电站区域 WR F 模式风场预报系统的构建和对比试验情况,通过数值模拟风场与实测结果的对比检验,WR F模式精细化的三维风场预测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工厂的室内和室外声源的几种传播计算模式,指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简化办法,并用具体实例进行了演算,还将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所介绍的预测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对应用定量构效关系及替代生物种间相关方法估算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对以非反应性毒性机理起主导作用的大量不同的有机污染物,定量构效关系及替代生物种间相关方法预测毒性均非常成功。同时指出了所讨论的每一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无人机已被证明是适用于甲烷点源排放速率估算的一种新颖且有效的观测平台,然而对其估算的准确度与不确定度尚缺乏有效分析与量化。利用包含已知排放速率被动示踪物的大涡模拟,再现了1种强湍流混合环境下的甲烷羽流并对羽流进行了连续多次模拟飞行观测实验,通过逆高斯方法(IG)和质量平衡方法(MB)对排放速率进行了估算并量化了其准确度与不确定度,最后对不同的飞行时间安排及差异化的空间飞行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提升估算效果。结果表明,对于研究所涉及的大气混合条件,通过IG和MB方法对多次模拟飞行估算的排放均值可达到既定排放值的95.3%和86.1%,不确定度为56.6%和56.9%;通过单架无人机多次重复飞行采样进行估算可显著降低不确定度,5次重复飞行可降至<30%;2架无人机在不同高度的同步飞行可使MB方法估算的不确定度降至35.2%~51.9%,IG方法则对该措施不敏感。研究仅考虑甲烷的传输扩散过程,结果也适用于其他被动示踪物的点源排放估算。  相似文献   

13.
结合2018年10月15—20日国控站点监测数据、气象资料及激光雷达走航观测结果,对江淮地区一次重度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和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型定性分析了区域污染来源,分别基于激光雷达和空气站实测数据提出了外来源占比的估算方法,结合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的源解析结果,对比分析了外来源占比。以淮北市为例,结合NAQPMS和单颗粒气溶胶质谱的PM2.5在线源解析结果,对比分析此次污染过程的行业来源。结果表明,本地污染累积时段,主要以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混合源为主(占比>70%);受北方污染输送时段,机动尾气占比显著升高,从19.4%(16日00:00)升至66.7%(17日11:00),淮北市、蚌埠市、合肥市3个城市污染物外来输送占比分别为52.2%~70.6%、48.8%~58.8%、41.5%~59.0%。  相似文献   

14.
对应用定量构效关系及替代生物种间相关方法估算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对以非反应性毒性机理起主导作用的大量不同的有机污染物,定量构效关系及替代生物种间相关方法预测毒性均非常成功,同时指出了所讨论了的每一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以某中波电台为例,对多个不同频率的中波发射台同时运行时复合场强进行理论估算,对电磁辐射叠加影响进行分析,并将理论估算值与该台电磁辐射环境现状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得出距离发射塔近,复合场强理论估算值高于实测值,距离较远理论估算值与实测值较接近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级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效果评估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采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搭建江苏省级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并测试了该系统对2013年夏季江苏省PM2.5质量浓度未来24 h预报以及7 d潜势预测的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江苏省的空气质量预报;所有地市的24 h预报效果均在合理范围内(平均分数偏差小于±60%且平均分数误差小于75%);7 d潜势预测效果比24 h预报效果略差,整体能准确把握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6种数据挖掘算法对2012年台风和污染物浓度等数据建模,建立台风条件下的气象因素和环境空气中PM2.5的关系模型。通过对2013年数据的测试,表明6种数据挖掘方法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6种算法均能实现实时预测,其中Bagging算法预测结果的相关性整体最好,而对于测试样本,M5Rules算法最好,SMOreg算法次之。以2013年的超强台风"海燕"的预测为例,讨论台风条件下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过程及对预测结果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环境背景值反映了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是确定区域环境污染程度的基础,在环境质量评价、政府决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具有矿产背景的区域,由于其水文地质环境复杂,传统背景值的计算方法存在局限性。笔者以明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文分析工具,结合实际采样检测,将流域内氟化物的来源分为4类,单独进行估算,并利用研究区出境断面处的多年历史数据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预测精度达到89.4%;最后只考虑自然因素对总量的贡献,计算出河流中氟化物的背景值为1.72 mg/L。  相似文献   

19.
2 20 kV高压输电线电磁辐射水平及防护距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中的预测模式对监测点周围地面1.5 m处工频电场进行了验证性监测,表明实际测定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通过对220 kV双回同相、双回逆相和单回线路下地面1.5 m、4.5 m、和7.5 m处工频电场变化趋势分析,预测了220 kV高压输电线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以及不同房屋结构的防护距离.提出了220 kV高压输电线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动压平衡采样系统测定炼油厂催化装置再生烟气中的催化剂粉尘,结果表明,该系统比预测流速法自动化程度高,故障率低,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可靠.与激光粉尘再现分析仪作对比,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