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基于MapX的污染源普查GIS软件开发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染源普查数据面广量大,且含有准确的地理信息,但国家统一开发的普查数据应用软件中没有集成GIS分析功能。东台市环保局在对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应用中,以Delphi为编程工具,调用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基于MapX实现了一款简易的污染源普查GIS应用软件,介绍了MapX特点及其应用、数据接口方法及系统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2.
安海燕 《干旱环境监测》2010,24(1):F0004-F0004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调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在全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普查机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广大普查人员努力工作,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开展和推进普查数据的成果开发利用工作要求,新疆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和技术人员深入汇总分析污染源普查数据,积极开发应用普查成果,认真编制普查技术报告和各类专题研究报告。据统计,自治区级编制普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技术分报告7本、专题研究报告22本,地州市及县市(区)级编制各类报告139本,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污染源普查工作于2007年10月启动,历经一年多的艰辛努力,现已圆满完成普查清查、培训、入户调查报表填报、数据录入、质量审核、质量抽查、数据汇总上报、档案建立、集中式预验收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总结和探索新疆污染源普查工作经验,旨在为今后的环保专项调查、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有益、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历经3年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现已基本结束。此次污染源普查中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污染源基础性数据,合理开发这些数据,对提高环境监察、项目审批、污染源治理及减排等工作,对加强环境管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结合唐山市的环境管理工作,阐述了利用普查成果,可对唐山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按照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的工作安排,即将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动态调查更新工作。文章从一线工作人员的视角出发,对污染源普查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归纳总结了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了如何进一步完善普查方式,以期通过改进污染普查形式,为接下来的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新疆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新疆污染源普查办组织由新疆环境监测总站技术人员组成的综合技术组,于9月26—30日赴污染源普查试点地区吐鲁番进行试点工作的总结和现场验证《新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细则》,主要目的是总结吐鲁番地区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的经验,找出适合新疆实际的污染源普查方式方法;论证《新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细则》的可操作性、完整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许月英 《干旱环境监测》2007,21(2):F0004-F0004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及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要求,自治区环保局下发了关于在全疆开展污染源普查监测的紧急通知,并于2007年2月下旬召开了全疆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会议,制定和下发了全疆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新疆污染源普查工作。200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了第一次全区污染源普查办公室,自治区环保局负责实施具体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并确定了新疆吐鲁番地区为此次全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试点地区。  相似文献   

9.
2010年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玉庆、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司司长马京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巡视员王衍亮介绍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本情况和普查成果,并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30-31日,自治区污染源普查办综合技术组现场抽查了伊犁州伊宁市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根据现场抽查来看,伊犁州伊宁市清查工作基本达到《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细则》的规定,建议自治区污染源普查办给予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1.
从污染源普查看污染源监测工作有待改进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江阴市为例,简要分析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污染源监测数据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实际监测法在普查中未能得到广泛采用的原因,并就污染源监测工作的改进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环境统计面临依据排污许可数据估算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挑战。以某市4个行业6类污染物的排放数据为案例,讨论了在非重点源污染排放量估算问题上衔接排污许可和环境统计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与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存在显著差异,不能采用比率估算方法估算工业非重点源排污量;排污许可简化和登记管理单位排放量大且差异大,导致抽样估算成本高、误差大。建议开展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和排污许可数据间的多源数据比较,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排污许可分类,促进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制度间的衔接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深刻剖析了2009年度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中有关技术层面的种种问题:技术路线不够完善,污染物核算方法不够灵活,产排污系数失真且使用随意,数据审核形同虚设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修正技术路线,调整污染物核算方法,动态更新产排污系数并约束使用,加强数据审核。技术问题的总结和解决为准确提供"十二五"减排基数和建立"十二五"环境统计技术体系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上海市工业区大气污染排放特征,在构建大气特征污染监控网络的基础上,搭建了工业区大气污染预警监测信息平台,并研究了适用于大气特征污染自动站的通信传输规范,确保数据联网和应用。平台设置了大气质量监控、大气数据管理、污染源一厂一档、大气质量分析评价、污染源溯源分析、应急监测数据管理、智能移动终端查询等7个子系统,可为上海市工业区大气污染预警和管控提供实时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
工业源重点调查单位分界点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工业源重点调查单位分界点确定的思路和方法,并基于污染源普查更新调查中河南省的数据(数据时点为2010年)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污染物产排指标都呈现出高度右偏分布,适宜采用目录抽样法,将工业源区分为重点污染源和非重点污染源,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对非重点污染源进行抽样调查,分界点可以下调到80%。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在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信息平台、业务体系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排污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改全面完成,减污降碳全面提级,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面临着专项制度不完善、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监管压力大、基层执法监测高需求与低能力矛盾突出、减污降碳监测体系有待系统设计等突出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建议:健全制度体系,研究制订《固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完善技术体系和质控体系,加快快速、便携、智能化的污染源监测新技术体系及基于物联、信息技术的全流程、全链条质控体系的研究应用;优化业务体系,推动污染源执法监测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规范化和监测信息平台改造提升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依据污染源调查资料,采用距离法对克孜勒苏河喀什市段污染物的入河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是克孜勒苏河喀什市段最主要的污染源,COD、NH3-N、TN、TP的排放量占研究区域总量的61%~83%;其次是豆腐厂总排口,4项指标占研究区域总排放量的17%~37%,也是该河段的主要污染源。两者各指标排放量之和均超过区域总量的98%。不同类型的污染源中,生活源COD、NH3-N、TN、TP的贡献率分别是工业源的2、5、4和1.6倍。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结果,结合环境监测站污染物浓度数据、气象观测资料及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结果,综合分析2020年1月17—22日镇江市一次大气污染过程。结果显示,此次污染过程前期天气形势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清除及扩散,后期受偏北风影响,北方污染物向镇江输送,使得本地污染物持续累积,污染不断加重。特征雷达图分析表明此次污染为以PM2.5为主的二次污染。激光雷达显示污染日消光系数为0.0~0.9 km-1,消光系数垂直廓线日变化特征明显,气溶胶粒子主要堆积在0.6 km高度以下,并且很好地揭示了污染气团从高空逐渐下沉最终与本地污染叠加的过程,与HYSPLIT模式解析的污染气团来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环境管理与大气污染源清单对接的基础是环境管理数据体系。选取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中的14个城市实施访谈与问卷调查,普遍认为大气污染源清单的主要用途为大气污染应急、预警以及污染源解析,但由于环境统计、污染源监测和排污许可三大环境管理数据体系差异较大,导致环境管理数据的行业和工艺过程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污染源清单的需求。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技术储备不足、污染源信息分散以及数据管理任务分工不明确。促进环境管理与大气污染源清单的对接,重点在于污染源数据定期更新和环境管理数据的一体化,应着重形成多部门数据共享、全面和全过程环境管理以及人才和技术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In Taiwan, nonpoint source (NPS)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the impairment of surface waters. I-Liao Creek, located in southern Taiwan, flows approximately 90 km and drains toward the Kaoping River. Field investig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NPS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s one of the main water pollution sources in the I-Liao Creek Basin.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of NPS pollution to assist in the planning of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BMP) is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I-Liao Creek Basin. In this study, land use identification in the I-Liao Creek Basin was performed by properly integrating the skill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In this analysis, 35 types of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watershed area of the basin are classified with the aid of Erdas Imagine process system and ArcView GIS system. Results indicate that betel palm farms, orchard farms, and tea gardens dominate the farmland areas in the basin, and are scattered around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corridor. An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model (IWMM) was applied for simulating the water quality and evaluating NPS pollutant loads to the I-Liao Creek.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and verified with collected water quality and soil data, an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potential NPS pollution management plans.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NPS pollution ha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nutrient loads to the I-Liao Creek during the wet season. Results also reveal that NPS pollu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terioration of downstream water quality and caus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nutrient loads into the basin's water bodies.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source control, land use management, and grassy buffer strip are applicable and feasible BMPs for NPS nutrient loads reduction. GIS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land use identification and waste load estimation in the basin. Linking the informa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with the NPS pollution simulation model may further provide essential information of potential NPS pollution for all subregions in the river basin. Results and experience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will be helpful in designing the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NPS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 for other similar river bas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