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显微计数法对玄武湖蓝藻水华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法可同步监测蓝藻、微囊藻和有毒微囊藻的数量,及时准确反映玄武湖蓝藻水华优势种群微囊藻和有毒微囊藻的动态变化。与显微计数法相比,具有需要的样品量少、时效性强、检出下限较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可有效地应用于蓝藻水华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16S rRNA基因片段为靶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eal-time PCR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试验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DNA模板的样品有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度为(87±1)℃。以重组质粒pMD-18T-16S为标准品,检测区间为1.1×102 copies/mL~1.1×108 copies/mL,所得标准曲线符合制备实时定量PCR标准曲线的要求,对标准品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为11 copies/mL。用该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培养获得的铜绿微囊藻DNA样品进行定量检测,与显微镜计数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荧光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荧光光谱在环境监测中近几年的应用。内容包括方法原理、方法的建立,有关荧光体系的研究,以及与其他技术的联用等一些最新进展。指出: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试样量少和测定简单等优点,为复杂环境样品中微量元素及痕量物质的分析提价了新手段,与其他手段结合使用,环境分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光色素作为荧光探针的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环境中的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色素为荧光探针,将其标记到萘抗体上,采用直接荧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对土壤环境中的萘(NA)进行了检测。优化了试验条件,选择洗涤液PBST的pH值为7.40,温育时间为2h,抗原浓度为40.0μg/ml,标记抗体的稀释比为1∶20为最佳的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萘的标准工作曲线。线性范围是1.00×10-7~1.00×10-2 mg/ml,最低检出限为5.03×10-8mg/ml。并将这种方法检测了三种土样(即处理过生活污水、电镀废水以及印染废水的活性污泥)中的萘,回收率在97.53%~107.6%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X射线荧光分析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X射线荧光分析法在水质分析和大气颗粒物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粉状固态物、液体、气体等环境试样的制备方法,以及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散射线监控法、稀释法等定量分析方法,指出X射线荧光分析法前处理简单,分析精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产毒铜绿微囊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毒株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为靶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脱氧核糖核酸(DNA)模板的样品有扩增,对照组小球藻(Chlorella)没有检测到扩增信号;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度为(83±1)℃,证明该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极为特异。以重组质粒pMD-18T-mcyA为标准品,所得标准曲线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重复性好,符合制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标准曲线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培养获得的铜绿微囊藻DNA样品进行定量检测,与显微镜计数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环境监测工作定量考核中量化模型和量化指标体系的探讨,提出了一种环境监测定量考核方法-三元定量考核法,对环境监测系统的人员管理及实现环境监测工作“四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质谱技术在环境突发性事故应急监测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化工仓库爆炸应急监测和水厂污染事故调查监测两个实际案例,指出质谱技术能提供准确的定性定量结果,是环境突发性事故应急监测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9.
量子点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类理想的荧光探针,量子点近年来在环境污染物定性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为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综述了量子点分子印迹、量子点自组装膜、双色量子点比率荧光传感等新技术在国内外环境污染物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生物监测可以系统反映污染物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迁移,在水环境监测与生态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工业废水治理和排放问题仍旧突出。为进一步保障工业废水出水及受纳水体水质安全,迫切需要在工业废水监测中引入生物监测技术。对传统微生物群落监测法、水生生物毒性监测法和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微生群落监测法等在工业废水监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建议后续进一步完善工业废水生物监测体系时,参考国外成熟经验,制定出符合国内需求及特征的工业废水生物监测方法与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掌握工业区整体环境健康及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趋于成熟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环境监测平台。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无人机监测平台具有快速、灵活、清晰、直观等突出优势。基于以往工作基础,研究并提出一种适用于江苏省的生态环境无人机监测体系,同时进一步讨论无人机在水、气、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业务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环境在线监控的数据特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环境在线监控数据交换的系统设计方案,包含数据交换中心、前置系统、发布过程安全的设计。该系统可实现污染源(固定源、移动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辐射环境等各类在线监控数据的自动归集、交换和集成。为各级环保部门同时、准确地掌握各种在线监控数据,提高监管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农村环境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国家对改善我国农村环境质量政策要求,介绍了全国农村环境质量例行试点监测基本情况,分析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能力不足,体系不完善,缺乏代表性等主要问题。提出农村环境监测与农村“以奖促治”结合,以及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的工作思路,以此推进农村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和模型仿真等技术,陈述了基于自动监测监控技术的环境安全防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该系统利用物联网、GIS等先进技术,将重点源企业、河流断面、放射源等纳入到统一的环境监控网络中,全方位构建区域内环境安全防控大格局。根据城市环境应急现状,建立三级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实现对环境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控制和处置。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为目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方法,并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评价指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人员及资质、现场监测、实验室管理、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第三层为方案层,包括人员操作、持证上岗、资质认定、人员培训、水质布点采样流转情况、空气自动站运维情况、现场质控实施情况、实验室环境条件、样品试剂的保存与管理、仪器检定与校准、实验室质量控制实施情况、数据填报软件运行情况、监测报告规范性等13个评价要素。经矩阵一致性检验确定了各评价要素的权重,将该权重与各要素得分运算后得到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选取广东、山西、陕西、四川和青海等5个省份的1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作为典型区开展了实地调研,并应用评价体系对其进行了监测质量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5个典型县域中,环境监测质量等级为优的县域占13.3%,一般、较差的县域分别占66.7%、20%。县域环境监测承担单位在资质、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方面表现较好,在现场监测、人员操作方面问题突出,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6.
PCR技术对水中病原体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中有病毒、细菌、原生动物、蠕虫等多种病原体。常规的检测方法是用大肠菌作为病原体的指示生物,但是大肠菌的生存特性与病毒、原生动物差异较大,难以指示病毒、原生动物的存在与否。对每一种病原体单独进行检测,费时、费力。由于PCR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特点,使得它对于水中病原体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娜 《中国环境监测》2014,30(2):118-1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痕量元素分析测试技术之一。由于该技术提供了极低的检出限、极宽的动态线性范围,干扰少、分析精密度高,可进行多元素同时快速分析,可与多种分离技术及样品前处理方法和进样方法相结合等优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介绍了ICP-MS的基本原理及仪器构造、与其他分析测试技术的比较及发展趋势,并着重介绍了其在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