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共有20条相似文献,以下是第1-20项 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太湖蓝藻水华的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比对分析  
   钟声《环境监控与预警》,2021年第13卷第3期
   对夏季太湖野外水华蓝藻样本进行梯度稀释,将自动监测法与手工监测法(人工镜检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比对分析,同时通过对野外样品的连续监测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以微囊藻为绝对优势种的夏季太湖水体,YSI-6600型和EXO2型便携式水质监测仪测得的叶绿素与人工镜检法测得的藻密度的调整后相关系数(R_(adj)~2)均值分别为0.906和0.936,高于它们与分光光度法测得的叶绿素a的R_(adj)~2值(0.816,0.789),且这2种指标在各蓝藻浓度区段的回归系数变化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0.24和0.19,可根据回归方程得到的自动监测法测得的叶绿素,预测人工镜检法测得的藻密度。对同期同点位野外实际水样的监测结果表明,YSI-6600便携式水质监测仪测得的叶绿素与人工镜检法测得的藻密度、分光光度法测得的叶绿素a的R_(adj)~2分别为0.899和0.769。相较于分光光度法,自动监测法在夏季太湖蓝藻水华的监测预警中具有更大优势。    

2.  YSI6600 传感器在太湖蓝藻预警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次数:2
   丁建清  张军毅《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第23卷第1期
   通过对太湖饮用水源地2个取水口水体中的蓝藻密度(CBD)和叶绿素(Chl)分别进行YSI 6600-v2水质多参数仪和实验室显微镜检分析,探讨了CBD和Chl在预警工作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CBD与Chl相关性显著时期内,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CBD和Chl相关性不显著时期内,藻类群落结构变化较大。ρ(CBD)/ρ(Chl)下降时,水体中蓝藻的优势度下降。ρ(CBD)/ρ(Chl)上升时,水体中蓝藻的优势度上升。    

3.  动植物油测定方法研究  
   宋祖华  杨丽莉  徐荣《中国环境监测》,2008年第5期
   自配动植物油的四氯化碳溶液.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测定浓度小于配制浓度.测定浓度与配制浓度线性相关性良好.测得相关性方程.在水样测定时,将测定值作为信号值代入线性方程,对测定值进行校正,校正后所得结果更加符合动植物油的实际浓度.    

4.  荧光法快速测定浮游植物以及应用于梅梁湖预警监测可行性探讨  
   朱培瑜  魏轲《四川环境》,2014年第3期
   YSI 6600-V2多功能水质自动监测仪采用荧光原理快速测定水体中浮游植物蓝绿藻的密度,梅梁湖夏季水华高发期时,湖体中的浮游植物几乎全部是蓝绿藻。传统的浮游植物监测前处理方面就需要24~48 h,最终要数天后才有镜检结果,导致浮游植物数据滞后,不能很好的应用到预警监测中。通过比对相关性验证,保证荧光法数据的可信度,提高工作效率,为预警监测提供有力的支持。    

5.  线性回归诊断在水质分析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吴杰《上海环境科学》,1992年第6期
   在水质监测过程中,常出现实测值(x_1,y_1)与拟合直线偏离较大的情况。这些值的取舍,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程度。某些实验室,常根据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或监测值与拟合直线的偏离程度(残差)决定取舍。事实上,这些方法往往欠妥。如采用线性回归诊断方法决定某些实测点的取舍,效果较为满意。 1 基本方法在以分光光度法或测汞仪法监测水质时,监测信号与测定浓度符合一元线性方程: y_l=a+bx_i+e_i (i=1,2,……,n)(1) 式中,a,b为待定回归系数,e_i为随机变量,即随机误    

6.  淡水中叶绿素a测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次数:11
   韩桂春  谷丰  张忠臣《中国环境监测》,2005年第21卷第1期
   对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中样品研磨转移损失,离心后750nm处吸光值达不到0.005要求,加酸消除脱镁叶绿素,加酸量及加酸后测定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提出了对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修改建议.    

7.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被引次数:8
   杨春艳  田小萌《云南环境科学》,2003年第22卷第2期
   油是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项目之一,红外分光光度法较重量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油准确、可比,且标准油易制备。利用红外分光测油仪,严格控制空白值,做空白试验,能准确、快速的测定水中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8.  CAS工艺与AOE工艺曝气池水质信息场的测量与分析  
   刘百仓  刘凤凯  万欣  李丹  王紫薇  欧阳俊锐  张伟成  王斌  朱勇  李雪冰《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第6卷第9期
   为了研究曝气池空间内水质的分布及变化规律,采用了YSI6600 V2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对成都市三瓦窑污水处理厂的一期工程传统污泥法(CAS)、二期工程缺氧、好氧和内源呼吸(AOE)工艺中的曝气池分别进行了包括DO、NH3-N、NO3--N、pH、氯化物和温度等水质指标的场的检测,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揭示了曝气池内部水质变化的规律,并比较了CAS工艺与AOE工艺内水质处理效果的差别。结果表明,(1)溶解氧沿池深方向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CAS工艺中随池深增加,溶解氧增加,AOE工艺中随着池深的增加,溶解氧降低;(2)AOE工艺对氨氮在O区的去除率可达97.64%,明显高于CAS工艺的41.76%;(3)沿曝气池长度测量溶解氧空间分布规律,参照理论曲线及依据水质处理要求,调整曝气量的方法具有长期运行经济、水质处理效果好的特点。    

9.  HBCOD-1型COD在线自动监测仪的应用  
   张忠《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6年第29卷第1期
   介绍了HBCOD-1型COD在线自动监测仪的测定原理、分析流程和性能特点。仪器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化学耗氧量(COD值)。与国标方法进行线性回归校正后,仪器测定值与国标方法测得的CODCr,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10.  生活污水中蛋白质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次数:3
   黄满红  李咏梅  顾国维《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第3卷第3期
   分别用Folin-酚改进法、考马斯亮兰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3种测试方法测试了上海市某小区生活污水中的蛋白质含量,对这3种测试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采用氨基酸仪分析了生活污水中蛋白质水解后的氨基酸化学组成.试验结果表明,Folin-酚改进法测试蛋白质浓度的准确性与精确性优于考马斯亮兰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生活污水中蛋白质的浓度;氨基酸仪法测得该生活污水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最多的为谷氨酸(3.6 mg/L),含量最低的是脯氨酸(0.8 mg/L);所测生活污水中蛋白质COD占总COD的18.9%.    

11.  水中色度测定的研究  被引次数:22
   王安  谢宇  梁柱《中国环境监测》,2000年第16卷第2期
   针对目视比色法色度测定不足之处,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改进.(1)在天然水的测定中,研究了以往的380nm作最大吸收波长测吸光度方法的问题.寻找到最佳波长455nm,吸收池5cm测定天然水吸光度A.(2)在5~400℃测定温度对吸光度无影响,溶液浊度、pH值对吸光度测定的影响呈线性关系.(3)在工业废水的测定中,先扫描出其最大吸收波长,以仪器检测限吸光度0.010为稀释终点.改进废水稀释倍数法.    

12.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空白用水的选择  被引次数:6
   王栋春 蒋凤华 孙刚《黑龙江环境通报》,2003年第27卷第1期
   经实验证明,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总氮,用重蒸馏无氨水、新鲜一次蒸馏水、去离子水测得空白值均符合试验要求,实验者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选择空白用水,方便实验。同时本文对标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理想。    

13.  利用黑碳仪获取北京市冬季气溶胶吸光系数的方法研究  
   张宇哲  支国瑞  靳文静  张洋  程苗苗  李术元  张红亮《环境科学研究》,2019年第32卷第8期
   黑碳仪是最常用的气溶胶吸光碳测试仪器,但其测得的吸光性能受到滤膜多重散射效应、颗粒物散射效应、颗粒物遮蔽效应的影响,只能算是bATN(光衰减系数),而不是bin-situ(原位吸光系数).虽然已有学者提出几种将bATN转换为bcor(校正后吸光系数)的算法,但多是基于实验室模拟或高海拔地区气溶胶而开展的,与我国城市的气溶胶在理化性质方面有明显差别.为探索我国城市气溶胶将bATN转换为bcor的问题,于2016—2017年冬季在北京市城区使用黑碳仪及光声消光仪分别测量bATN和bin-situ,在分析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城市气溶胶的校正方法.结果显示:在我国北方城市(以北京市为例),适应城市气溶胶的f值(遮蔽因子,为计算遮蔽校正系数的一个参数)为1. 13,C (综合散射效应系数)为5. 44;使用这些校正系数,将观测点由黑碳仪获取的bATN转换为bcor.与光声消光仪测定的bin-situ对比发现,无论是滤膜样点周期内还是长期观测时间内,bcor与bin-situ均呈一致性,其中,长期观测时间内二者的相关性表达为y=0. 954x+0. 829(r2为0. 996),证明了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和可信性.研究显示,bcor与bin-situ整体相关性较高,并且获得了本地化的校正因子,实现了仅通过黑碳仪获取准确颗粒物吸光系数的目的.    

14.  基于天地协同的巢湖水华分布特征分析  
   赵焕  朱利  吴传庆  孟斌  周亚明  贾兴《中国环境科学》,2018年第6期
   基于MODIS影像监测2016年巢湖蓝藻水华分布,结果表明:水华的频次,持续时间从西北部水域向东南部水域逐渐减弱;西半湖湖心水华开始日期最早(5月19日),持续时间最长为131d,塘西水华发生频次较多(10次).进一步将水华遥感监测结果与同步水面实测水质参数数据(藻密度,叶绿素a,总氮,总磷)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Q型聚类分析将水面实测采样点分为东区和西区两部分.西区藻密度,叶绿素a,总氮,总磷和水华面积相关性较强(R~2均大于0.6).    

15.  海洋浮游植物中色素高效液相色谱的快速测定  
   杨庆霄《海洋环境科学》,1988年第1期
   以前,海洋浮游植物中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测定是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该方法需要大量样品,分辨率较差,仪器的灵敏度也比较低。虽然一些科学家测定了某些色素降解产物的校正系数,仍然缺乏灵敏的仪器和分离大多数色素成分的能力。荧光分光光度法比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增加了一个数量级。然而,由于需要校正手续,灵敏度仍有限,也不能充分地分离色素的全部成分和它们的降解产物。一些研究者用多重方程技术为改进荧光和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做了许多努力。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满意地达到目的。对于一个用于海洋方面有效的色谱技术来说,必须能有效地分离大部分色素成分及其降解产物,使其灵敏度达到ppb级的水平,而且应当能在船上快速、筒便地使用。为了研究    

16.  S-316提取剂测定水中石油类  
   谢 争  徐 非  赵 春《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年第14卷第5期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可用S-316(六氯四氟丁烷)作提取剂,测定了以S-316为溶剂配制的正十六烷,姥鲛烷和甲苯溶液的校正系数,并对该校正系数作了检验,比较了S-316和CCl4的本底值和萃取率,结果表明S-316可作为红外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的提取剂,并具有毒性小,萃取率高等特点。    

17.  关于提高实验室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准确度的探讨  
   朱艺文《环境》,2012年第Z2期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过程容易受干扰,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在排除多项干扰事项以后,分析结果在实验室质量控制允许范围内,准确性得到保证。    

18.  改进分光光度法测Ni以规避大量干扰离子  
   谭淞文  李维国  丛媛媛  公天齐  李红桔《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第6卷第9期
   为测定含大量干扰离子的水样中镍的浓度,提出一种改进的分光光度法。即以多种物质的吸光曲线回归方程,将实时测得的水样吸光度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吸光度,利用多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并计算出浓度的方法。新方法在不进行修正时,对含Cr6+干扰的水样Ni2+测定的结果,误差较小。多组分的水样测量吸光度误差较大,通过引入修正系数修正后误差大幅下降。方法中Ni2+、Fe3+的吸光度与显色时间基本无关;而对于Mn2+、Cu2+和Cr6+,显色时间应控制在0.5~2.5 min内或10 min外,以保证测得吸光度值的稳定与准确。对组成不同的含Mn2+和Fe3+水样测得的Ni2+浓度分析,变异系数(CV)4.74%,检出限为0.275 mg/L,精确度和精密度较好。同时,这种规避方法还具有其他作用,可以在分析组分的同时粗略算出含量。    

19.  不同来源废水COD、TOC与Cl^-的关系  
   张秀霞  秦丽姣  李玉国  徐娜娜  李秀玲  赵朝成《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11年第4期
   通过对含盐化工废水(A)、受潮汐影响的河流水(B)、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C)、采油废水(D)4种不同来源废水进行为期15 d的采样监测,测定了其COD、TOC和Cl^-浓度,分析比较了3种废水指标之间的关系,其中COD分别使用重铬酸钾法、氯气校正法和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3种方法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4种废水Cl^-浓度差异较大,盐化工废水A(21749 mg/L)〉采油废水D(7013 mg/L)〉受潮汐影响的河流水B(1807 mg/L)〉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C(977 mg/L);在15 d的监测周期内,盐化工废水(A)的TOC波动较大,其余3种废水的TOC浓度基本保持稳定,与Cl^-浓度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4种不同废水的COD与Cl^-浓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通过分析比较表明,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比较适合于盐化工废水(A)和采油废水(D)的测定,氯气校正法比较适合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C)和采油废水(D)的测定,受潮汐影响的河流水样(B)波动较大,3种方法测得的COD浓度与Cl^-浓度的变化趋势没有显著差异。TOC较适合表征水质有机污染程度。    

20.  YSI-58型DO测量仪静态测DO的可行性  
   刘兴安《中国环境监测》,1997年第5期
   YSI58型DO测量仪静态测DO的可行性刘兴安(广东省佛山市环境监测站,佛山528000)实验表明,静态测得的DO值与动态(搅拌)DO值误差达210~233mg/L,动态的DO值误差变化不稳定。结果证明,静态值代入(X÷K)+X公式求DO值是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