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满足新时期土壤污染防治管理要求,掌握海南省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海南省亟需加强省控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通过梳理海南省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基础和监测网络构建情况,形成了省控基础点位布设思路、原则和方法,并应用GIS技术完成点位布设。海南省省控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基本覆盖了海南省农用地主要土壤类型和成土母岩,监测结果可以反映海南省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根据"十二五"主要任务目标,设计了土壤环境监测国家、省、地(市)三级网络构架和以县级采样、地(市)级分析、省级质控、国家发布的网络运行模式,明确了每年监测一类重点区、5年完成一个监测周期的全国总报告,确立了以基本农田、蔬菜和果树基地、饮用水源地、重污染企业周边、规模化养殖场周边等为重点区域的约2.5万个国控采样点;对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测试与评价方法进行了优化筛选,制定了质控措施,对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期间,中国初步构建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并开展了监测工作。当前,国家层面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的构建和运行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选取土壤环境监测开展较为成熟的瑞士土壤环境监测网(NABO)作为研究对象,综述了NABO的技术体系及多年来的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并结合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现状进行讨论,认为NABO在监测网络建立、指标选取、数据分析等方面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未来中国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可在此方面借鉴瑞士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监测》2019,(4):77-77
2019年初,由生态环境部主编的《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编的《魏复盛文集》相继发布。根据土壤环境监测的需要,在生态环境部的支持下,魏复盛院士领衔的编委会组织全国47家技术单位共200余位监测技术专家,经过3年多的努力,编写了《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这本工具书,为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估及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及国家对保护土壤环境的目标要求,回顾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历程。着重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将开展的全国土壤环境质量例行试点监测基本情况,并分析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全面提升公众土壤环境风险防范及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监测》2019,(2):69-69
2019年初,由生态环境部主编的《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编的《魏复盛文集》相继发布。根据土壤环境监测的需要,在生态环境部的支持下,魏复盛院士领衔的编委会组织全国47家技术单位共200余位监测技术专家,经过3年多的努力,编写了《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这本工具书,为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调査、评估及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新形势下土壤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任务和要求,"十三五"期间,中国亟需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确定国控监测点位,以说清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潜在风险状况及变化趋势。通过梳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和经验,针对国内土壤环境的实际情况,开展布点尺度和点位优化方法研究,提出了国家尺度上适宜布点尺度,建立了统一的历史点位优化筛选规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点位的布设思路、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阶段性的布设结果,最后提出了后续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合理的监测城市居民区绿地土壤环境状况,对居民区绿地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和采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包括代表性居民区的选取、监测点采样位置的确定、点位数量的确定等。通过多源大数据可视化手段选取某城市代表性的居民区,对其居民区内绿地土壤重金属(镉、汞、砷、铅、铜、铬、锌和镍)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多源大数据的应用对城市土壤监测布点具有积极作用和优势;不同建筑年代的居民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为全面监测居民区土壤环境状况应选取不同建筑年代的居民区作为监测对象;不同采样位置对居民区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含量无明显影响,优先于居民区内面积占比较大的绿地采样;同一居民区内不同监测点位样品存在差异性,每个居民区内至少布设3~4个监测点位可代表该居民区土壤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土壤调查相关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概况。针对2016—2021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简称“土壤详查”)工作特点,明确了土壤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路线及方法,总结了其在强力协调、全面指导、过程协同、信息化应用、创新质控手段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深入挖掘土壤详查质量管理成果、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研究、加强土壤质量控制样品和标准物质研制、研究建立土壤环境调查单位分级评价体系、持续探索日常土壤环境调查质量控制工作模式等相关建议,以期为后续土壤调查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京市通州污灌区土壤现状调查与蔬菜重金属污染监测,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及污灌区污染历史,分析对比该区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本次监测通州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限量。对照土壤中的重金属Cu、Pb、Cr、Cd和As均达到土壤一级标准。凉水河两岸和通惠北干渠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对照土壤,说明污灌区污水灌溉已使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与二十世纪70年代末监测结果相比,土壤中多数重金属含量处于上升趋势。污灌区蔬菜重金属含量监测结果表明,其含量水平均达到食品卫生标准,说明污灌区蔬菜尚未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1.
完善省级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分析江苏省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现状,存在污染管理制度不完善,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和规范,包括加强污染场地管理,分类制定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建立场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体系,深化土壤调查和修复,推进土壤标准研究,创新土壤环境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壤环境监测方法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综述了目前中国现行的土壤环境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和环保、农业、林业等行业标准方法,指出国家标准和环保行业标准方法侧重于土壤污染物的检测,而农业和林业标准方法侧重于土壤营养元素及其有效态、理化指标的检测。针对现行标准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检测的土壤污染物种类少、部分方法先进性不足、土壤环境监测的基础研究薄弱以及方法的标准化尚待完善等),提出加强土壤监测标准方法的顶层设计、合理增加土壤污染物的控制种类,及时更新方法、发展多组分测定方法,加强标准方法研究的系统性、协调性,以及逐步增加原位监测标准方法等建议,为土壤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稳健四分位间距法和迭代法2种稳健统计方法,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共334家环境监测单位开展土壤中汞的实验室间比对,对比对测定结果和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系统性地研究了土壤中汞的质量控制指标。建议实际监测工作中土壤汞的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7%~19%,相对误差控制指标为±8%,低浓度水平下可适当放宽至±10%,加标回收率控制范围为81%~109%,为日常监测开展土壤汞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评价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江苏省土壤修复市场发展情况及土壤修复技术发展现状。从营商环境、市场竞争力、标准法规建设等方面分析存在的市场问题,提出应规范市场环境、培育企业竞争力,加强标准制定、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建议。针对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有待提升、地下水修复技术研发工作投入不足、修复后土壤监测和安全再利用问题突出等技术问题,提出,应完善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加强土水修复材料、装备与工艺研发,提升长期监测及修复再利用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土壤修复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1—2020年云南辐射环境质量土壤国省控点238U、232Th、226Ra、40K、137Cs、90Sr的监测结果,给出云南环境土壤放射性水平,得出云南环境土壤放射性水平总体平稳;云南环境土壤国省控点238U、232Th、226Ra、40K的监测结果与云南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相近,与云南土壤238U、232Th、226Ra、40K分布趋势基本吻合;云南土壤238U、232Th、226Ra活度浓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大气迁移、沉降作用,早期核试验、核事故释放的核素137Cs、90Sr在云南环境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云南属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大省,滇西南某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全国多家实验室的大量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土壤中苯并[a]芘测定的精密度控制指标,并与EPA8270D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质量控制依据和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标准样品的室内相对标准偏差的质量控制范围≤28%,室内相对偏差的质量控制范围≤34%。  相似文献   

17.
构建覆盖国家环境监测网的质量控制体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全面完成国家环境监测网的布局与建设,环境管理将开始由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转变,以全面考核空气、水环境和土壤等环境质量的新环境管理时代即将来临。从现有环境监测质控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环境管理的需求出发,提出构建覆盖国家环境监测网的质量控制体系,论述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质控职责,尤其是省级监测站作为地区质量控制中心,应该和国家站一起加大自身质控能力建设,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做好质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