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物监测是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从生物学角度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综合性及灵敏性等特点。文中综述了生物监测的原理、特点和方法,介绍了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发光细菌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发光细菌的生理特性及其应用原理,重点评述了发光细菌法在工业废水、水域水质毒性及其他相关领域监测中的应用。与其他生物监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等特点,测试结果与传统的鱼类毒性试验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实际应用方便可行。同时,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和化学分析技术,对发光细菌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型蚤在线生物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突发性废水泄漏事件频发,在引起人们对水质问题恐慌的同时,也促进了饮用水在线监测与早期污染预警系统的发展。生物监测可以对污染环境下多污染物的联合毒性进行有效评估,具有传统化学监测所不具备的优点,已成为判定水质是否对水生生物存在影响、是否符合人类安全饮用的有效依据和手段。介绍了大型蚤在线生物监测系统的多通道流通生物测试室和生物传感器系统,并对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做了研究综述。目前,采用大型蚤作为指示生物的在线监测系统已在饮用水水质监测方面成功实现,但其在工业废水接管过程中毒性评估和早期预警的研究和应用上尚有不足,有待更加深入地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湖泊微生物生态过程研究是深入了解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论述了湖泊微生物多样性时空分布规律及群落构建机制研究进展,总结了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的分析方法,介绍了微生物生态网络构建原理及应用。群落构建机制分析方法分为统计分析法、模型推断法和生态网络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包括群落结构差异分析、群落结构-环境因子关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此类方法能够初步识别驱动群落组成与结构时空差异的影响因子,判别空间因素与已知环境变量对群落构建过程的相对贡献;模型推断法包括中性群落模型方法和零模型方法等,能够进一步实现对群落构建生态过程的区分,量化和比较随机性因素及确定性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生态网络分析法可用于揭示物种共现模式,探究作为确定性因素的生物相互作用,也可用于物种-环境响应关系的研究,探究环境选择过程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流域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构成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国外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总结了中国生物监测的发展历程、基础、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了体系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即以流域为单元,以各级支流为监测区段,发展以实现流域水环境生态完整性评价为目的的综合监测体系;同时,着重介绍了重点发展内容:建立以市级站为核心的监测网络;建立包含4个板块的核心业务监测能力;开展生物监测业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对全国监测系统生物监测体系的构成和发展提出建议:在总体发展目标指导下,完成构建水环境生物监测技术体系、构建全国水环境生物监测网络体系、建立数据管理与评价平台及建立运行保障体系4个分目标,实现中国环境管理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到以"生态健康"为目的的转折。  相似文献   

6.
美国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及对我国生物监测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分析了美国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的框架,对相关法律法规、生物监测技术体系的构成,包括生物种群/群落调查、毒性试验、微生物测试、鱼组织污染物分析的主要内容与开展意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对我国深入开展水环境生物监测提供了一些参考借鉴,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更新方法体系,完善质量标准;逐步拓展生物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综合分析了美国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的框架,对相关法律法规、生物监测技术体系的构成,包括生物种群/群落调查、毒性试验、微生物测试、鱼组织污染物分析的主要内容与开展意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对我国深入开展水环境生物监测提供了一些参考借鉴,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更新方法体系,完善质量标准;逐步拓展生物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是以理化分析为主,这虽能快速地定量测定某些废水中污染物含量,但对于组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就难以用理化分析方法阐明其组分对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淡水生物中有代表性的鱼类,(氵蚤)类作为试验生物,首次对南京市14个行业24家工厂排放废水进行了水生生物急性、慢性毒性试验.探讨了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在工业废水监测、管理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方面的使用途径.以期为控制水环境的毒物污染和强化工业污染源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环境监测是水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估的重要环节,基于物理、化学监测的传统水质监测通常仅能提供独立的数据信息,不能全面、直观地反映水环境状况。基于生物等生命体导向的水生态监测通过生物对环境的响应,能够直接反应复杂水体状况,在水环境健康监测与评估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病原微生物、指示生物介绍了生物监测中的常规生物指标,总结了包括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在内的常见指示生物在不同类型污染水体中的环境指示作用。从生物毒性效应出发介绍了常用的毒性效应测试方法、分析了污染物在不同生物学水平的响应,从而指明生物毒性效应在水环境健康评估中的发展优势。再从生态完整性角度阐述了生态完整性评价的一般方法和新兴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生态健康评估中的应用。重点指出环境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在水环境监测的优势,以期为更加科学精确地进行水生态健康监测预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监测在啤酒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活性污泥工艺处理啤酒工业废水,通过长期对活性污泥生物相中主要微生物的监测表明,其种类和数量变化与处理系统进、出水水质变化密切相关。以此了解系统运行状况、判断工艺故障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生物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它应重点说清环境胁迫的生物效应。简述了总量管理、流域管理、风险管理、生态管理等环境管理对水环境生物监测有迫切需求,应引入"生态系统健康"、"生物完整性"、"环境胁迫"、"全排水毒性"等现代环境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建立水环境生物监测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发展生物完整性、综合毒性等监测与评价核心技术;革新现行监测方法体系,建立包括QA/QC、快速方法等支持系统在内的现代水环境生物监测业务化方法体系;创新评价技术体系,建立水环境生态健康评价及综合毒性评价指标体系、基准及分级管理标准,确立水环境质量管理的生物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技术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加强中国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技术,回顾了中国自1985年以来制定的固体放心物环境管理法规制度以及1984年至1998年颁布的20多年家或行业的固体废物处置标准体系等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状况,着重论述了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指出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上初步形成了该领域框架体系,有固体废物的采样与制样技术;危险废物的有害特性试验鉴别方法,固体废物具  相似文献   

13.
浮游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因子敏感,是水生生态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基于传统形态学的浮游动物调查方法无法鉴定桡足类幼体,难以准确了解浮游动物群落组成.DNA宏条形码技术基于DNA序列差异识别物种,为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的准确解析提供了新方法.比较了不同浮游动物采样方法(直接过滤法和网富集法)对浮游动物D...  相似文献   

14.
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和碎片)普遍存在于水体、陆地表层土壤和空气中,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安全及人类健康。微塑料污染监测是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数据基础。首先,在介绍国内外微塑料监测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塑料污染的来源及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路径。其次,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微塑料原位监测网布设、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和数据模型等方面的技术特征,对国内微塑料监测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现阶段我国在微塑料监测和污染防治方面的不足,初步提出了针对我国微塑料污染监测技术发展和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阐述了数据模型方法在微塑料污染监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微塑料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建设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水生态监测能够为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加强黄河水生态监测,维护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常规水质监测、生境监测和生物监测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生态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在黄河流域的应用实践。结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尤其是生物监测相对滞后的现状,探讨了流域水生态监测的发展方向。建议加快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能力建设,建立适用于黄河流域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标准体系,探索新兴监测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定义和目的,介绍了构成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6个子网,即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网、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和锰三角地区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了目前该网络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计技术体系、扩大监测网覆盖面、扩展监测项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期间,中国流域治理将由行政区管理向流域水生态管理转变、由水质达标管理向生态健康管理转变.在实施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科学开展水生态监测和评价是实现流域水质目标的重要基础工作.对水生态监测技术路线选择与业务化运行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水生态表征及监测指标选择、水生态质量参照点的确定及评价分级标准的确定、水生态评价方法的确定以及水生态监测业务化运行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