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阐述了南京市机动车发展现状、道路交通现状和机动车污染监测情况,对机动车排放因子、机动车污染、交通干线的污染物日排放特征、机动车源排放污染物的分担率以及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指出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状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并提出了贯彻机动车尾气控制标准,完善污染控制管理机制;重点控制公交、出租和专业物流的机动车污染;严格控制车用油品质量;建立车辆污染数据库;加快道路建设,运用交通综合管理制度削减污染;实施保护区和控制区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标志管理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立深圳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因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了深圳市当地的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因子研究技术路线,通过大量的调研、实测建立深圳市道路和联片建成区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因子,为深圳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研究和控制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3.
易敏 《中国环境监测》2020,36(2):225-234
研究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的动态排放测算和网格化动态排放清单构建,在实时的交通数据和交通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模型、机动车排放清单模型等业务模型和算法,依托大数据存储、可视化和GIS等技术,开发了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实时排放预警系统,实现了上海市全市道路的机动车动态排放测算、交通环境政策实施情景模拟和网格化排放清单,更新频率为每30 min一次,包含PM、NOx、CO、SO2、VOCs等污染物和9种车型。系统建成后直接服务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大气污染排放实时总量跟踪评估、污染源管控措施分析及监测成因分析等提供了有力的实时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减排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南京市机动车排污监控系统的实时检测数据为基础,简述了南京市机动车减排效果,在“十二五”期间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71.8%的背景下,实现了污染物排放量削减18.8%,单车平均排放CO、HC、NOx较3年前分别下降了33%,31%和36%;排放标准和使用年限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其对NOx、CO和HC排放值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均为:油品质量〉排放标准〉使用年限。提出,进一步提升油品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采用上海市车辆数据和机动车年检站实地调查方式获取车辆技术及分布,用GPS设备采集机动车行驶工况,通过交通流量录像的现场计数的方法获得道路车流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在用汽车排放水平85%以上都达到或超过国Ⅱ标准;在低速、怠速工况区间内,社会车辆的比功率比例最低;道路轻型客车(含出租车)日平均车流量占总车流量的80%以上。机动车活动水平的详细调查将有助于上海实际道路机动车排放清单的精确计算,并获取主要的排放源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发展使得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江苏省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开展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建立切实有效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体系刻不容缓。对江苏省机动车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国内外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基于开阔型、交叉路口型和城市峡谷型3类城市典型交通道路,探讨了各种机动车尾气扩散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利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对汽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的阻碍和吸附,探索绿化植物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扩散的阻散特征;加强CFD软件在城市道路空气质量研究领域的应用;在GIS平台下,结合扩散模式开发环境综合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建立南京市机动车尾气检测监管系统,在线实时监控检测全过程,确保检测行为的规范性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强化了尾气定期检测的把关作用,促进在用车排放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燃煤、工业、扬尘等大气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的排放贡献率逐步增加,已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江苏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已于2022年11月25日通过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 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将为协同开展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监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的法规支撑。介绍了这部法规的背景、立法修订的必要性、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亮点,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为未来移动源立法工作提供地方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某重型车的实际道路行驶过程中远程排放监控的NOx数据和PEMS设备测试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一致性较好,远程监控的NOx数据用于表征车辆实际道路的NOx排放特征具备可信性和可行性。基于远程排放监控数据,使用短行程重构PEMS法,建立车辆工况曲线重构方法和基于功基窗口法的排放评估模型,对车辆在实际道路上的排放进行评估计算,并与PEMS测试结果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短行程重构模型能有效识别车辆排放变化和超标情况,可以作为国六标准在用重型车NOx排放监控的新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2014年9月1日起,国家试行6年以内的非营运轿车等车辆免检制度。大多数城市根据此规定,对于车辆的排放定期检验也同步实施6年免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车辆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地方环保部门应针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管理重点,从管理手段、管理体制机制、管理对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高污染车辆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深南东路环境空气的监测及车流量、气象条件的调查,分析机动车及气象因素对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根据分析可知,机动车尾气是深圳市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但污染程度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风速,深圳市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与风速有着非常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春季典型道路积尘负荷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积尘负荷表征路面清洁程度,是道路扬尘排放清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也是各地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AP-42道路扬尘排放因子模型,2015年春季用真空吸尘法采集了天津市11条道路的扬尘样品,得到了不同道路类型以及不同车道的积尘负荷,并分析了积尘负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津市春季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慢车道的积尘负荷分别为0.282 0~1.064 5 g/m~2和0.050 4~0.173 9 g/m~2;5种道路类型的非机动车道的积尘负荷中位值均大于机动车慢车道积尘负荷的中位值;对于不同道路类型积尘负荷而言,非机动车道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次干道主干道环线支路快速路,机动车道慢车道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次干道环线主干道支路快速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道路两侧积尘负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微波车辆检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选取城市主干道和一级公路对交通噪声监测中所需要的车流量数据进行仪器与人工的比对监测,结果显示,昼夜总车流量误差率在5%左右,表明该仪器适用于道路交通的车流量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市为例,依托机动车环保监管数据库,根据国家机动车排放模型CVEM计算出黄标车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的年排放量,并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为控制黄标车污染所采取的区域限行、淘汰奖补和治理改造等针对性管理措施,分析了政策实施的进展及成效,进一步明确了黄标车治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选取汽油车尾气中CO、HC、NO等3种气态污染物,以稳态工况法为基准,与车辆实际行驶时的遥感测试结果比对,从而制定相应的排放控制限值。建议遥感检测法对于CO、HC、NO的限值,2001年10月1日前注册登记的汽油车分别为3.0%、1000×10-6、3500×10-6,2001年10月1日起注册登记的汽油车分别为2.0%、500×10-6、2000×10-6。提出当机动车所有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可在规定期限内至指定机构按年检方法复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的年检监测,表明南京市的汽油车、柴油车、摩托车排气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2年全市机动车排气监测总合格率为99.9%,比1993年上升了8.6个百分点;汽车尾气达标率也呈上升趋势,2002年达83.8%,比1993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对机动车排气路检结果表明,CO超标的车辆占84.4%,CO、HC两项指标都超标的车辆占31.1%。对各类汽油助力车排气监测结果表明,二冲程汽油助力车尾气中CO、HC排放量要高于四冲程汽油助力车的排放量。对各类正三轮摩托车排气抽检结果表明,大部分四冲程正三轮摩托车尾气排放污染物能达标,且排气管无碳烟;二冲程正三轮摩托车尾气中HC值偏高,排气管碳烟明显。  相似文献   

18.
依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6月发布的《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结合本地实测数据,在对汽油车颗粒物(PM)排放系数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核算了2020年江苏省机动车PM、氮氧化物(NO_(X))、挥发性有机物(VOC_(S))的排放总量,分析了机动车排放污染分布特征及与大气质量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20年江苏省机动车PM、NO_(X)、VOC_(S)排放量分别为0.5×10^(4),3.71×10^(5),1.17×10^(5) t。从区域分布来看,苏州、南京、无锡3市的3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及NO_(X)、VOC_(S)排放量均位列前3位,PM排放量位列前3位的是苏州、徐州、无锡。从车型、燃料类型和排放阶段来看,国Ⅳ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小型客车是机动车VOC_(S)排放控制的重点,国Ⅲ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货车是机动车PM和NO_(X)排放控制的重点。分析区域机动车PM排放量与大气中PM_(2.5)来源解析结果的耦合关系,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控制机动车污染对改善大气环境会产生积极成效,南京、徐州和盐城3市的成效会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