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流恶臭成分──甲墓蚓哚的鉴定吴增彦,范元中,孔福生(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南京210005)恶臭是人们所讨厌的有害物质,它污染环境,有碍身心健康,在国外已被列入公害,夺国1987年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也将恶臭列人重要的防治内容。甲基呼唤为粪便臭...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天津城市污水泵站恶臭的污染程度,选取天津市一个典型的城市污水泵站进行为期3天的采样,采集该污水泵站距离污染源强不同距离处的恶臭气体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S-MS)和分光光度法对采集样品的组分含量进行检测,比较了恶臭排放源点和不同距离处的恶臭组分的浓度特征和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该泵站恶臭污染物质以硫化氢、二氯甲烷和苯系物为主,还有一些烯烃和芳香烃衍生物;恶臭物质的浓度变化范围是n.d.~0.073 7 mg/m3,大部分恶臭物质浓度一般由高至低表现为源点>下风向5 m,源点>背景值,环境空气采样点与恶臭排放源相比,其降幅明显;虽然检测到的恶臭组分较多,但是其浓度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等标准中规定的排放限值相比,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3.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降水化学组分中主要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降水化学组分中主要污染物杜建成(广西百色地区环境监测站533000)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实用统计方法。主要用于简化数据结构,浓缩数据集合信息,用少数几个互相独立的综合指标(称为主成分)从不同角度反映原始指标所包含的主要信息。1主成分分析应...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恶臭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了舰艇舱室内常见恶臭物质的分类、气味性质及来源,比对了国内外恶臭污染控制的相关标准。通过分析恶臭污染物的检出频次、毒性效应、气味安全级别、综合分值和艇内危害等级等指标,提出了舰艇舱室环境中24种恶臭物质的优先控制名单,指出舰艇的通风设计和硬件设备改进对于控制恶臭污染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主成分分析在《兰州市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的应用祁国伟(甘肃省环境信息中心,兰州730030)吴建华(兰州市西阳区人民医院)赵俊芳(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周伶芝(甘肃省环境保护研究所)王凤珍(甘肃省水利厅)主成分分析可通过变换把彼此相关的原...  相似文献   

6.
固体吸附-离子色谱法测定大气中挥发性有机酸阎松,申开莲,林大泉(中国石化总公司环境监测总站,辽宁抚顺113001)有机酸类化合物是大气中主要恶臭污染物之一,因此建立大气中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十分必要。本工作采用国产高分子微球GCX—501作吸附剂...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燕荣  于雪峰 《干旱环境监测》2002,16(4):195-196,F004
综述了近年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用于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最新进展,这些有机污染物包括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酚类、芳香烃类等)及其它化合物(DMP、甲硫醇恶臭气体、制药废水等)。此外,对藻类固定化技术作了简介,并对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色质联机仪器对某车间排出的恶臭气体进行了成分分析,共检测出二十七种物质,其中一些含硫、氮化合物,如甲硫基庚烷,双(?)甲基硫代乙基]二硫化物、2.4-二甲基噻唑、1.5-二甲基吡唑、2-甲基-N-苯基-2-丙烯胺及噻嗪等都具有较强烈的恶臭气味。  相似文献   

9.
基于OPAC模型,利用太阳-天空辐射计观测,对2015年世界田联锦标赛期间(2015-08-02-2015-09-23)北京地区的气溶胶各成分:黑碳(BC)、可溶性成分(WASO)、不可溶性成分(INSO)、沙尘成分(DUST)进行定量反演研究。结果显示:赛会中的气溶胶光学厚度(0.37)明显小于赛会前(0.98)和赛会后(0.95);赛会中BC、WASO、INSO、DUST质量浓度(6.3、14.8、60.9、66.0 μg/m3)明显比赛会前的质量浓度(10.9、49.1、86.5、290.1 μg/m3)和赛会后的质量浓度(9.6、148.8、112.8、143.8 μg/m3)低。利用气溶胶成分的离线分析技术验证了BC的反演结果,两者的相关性较好,r为0.93。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各成分质量浓度的变化说明赛会期间北京地区采取的保障措施对空气质量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恶臭排放规律及其采样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臭作为一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状况。文章综述了恶臭污染国内外相关标准、恶臭的排放规律、影响恶臭污染扩散的因素、恶臭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促进对恶臭的了解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