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索氏提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索氏提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提取液中多环芳烃的分析 ,绘制了索氏提取曲线 ,发现提取效率主要取决于提取循环次数 ,而与提取浸泡时间关系不大。通过比较 1 1种提取液对加标参考物和实验参考物的索氏提取效率 ,发现常用的环己烷、苯等提取液提取效率很低。提取能力的序列为喹啉 乙醇 >吡啶 乙醇 >丙酮>乙醇 >二氯甲烷 >苯 >环己烷 >石油醚 >丙酮 乙醇 环己烷 >氯仿 >四氢呋喃。  相似文献   

2.
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用于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源解析的主要定性、定量方法、并对其优缺点作了总结。比值法多用于定性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法(CMB)要求源的成分谱较全面,而多元统计法则要求输入的数据较多。由于缺乏各污染源较完整的PAHs成分谱,且PAHs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CMB法难以广泛推广,而多元统计法对源成分谱,且PAHs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CMB法难以广泛推广,而多元统计不对源成分谱要求低,且不需要考虑PAHs的降解,因而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环芳烃(PAH)的产生是由于矿物燃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其它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并以颗粒状态存在于大气中,因为PAH多数涉及到诱变或者致癌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柳州市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PAHs,比较了柳州市各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季节对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讨论了其分布规律及污染源.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期间,在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设立30个观测点位,研究了东北城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浓度水平、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14种PAHs总浓度的变化范围是16.3 ~712.1 ng/m3,呈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PAHs组成以4~5环化合物为主,3~4环化合物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波动;8个城市中抚顺和吉林PAHs污染最重,城市不同功能区中以工业区污染较重;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是区域PAH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根据济南市颗粒物排放源的特点,通过采样分析获取了济南市大气颗粒物排放源(土壤风沙尘、扬尘、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的粒度谱、多环芳烃成分谱,为济南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恒能量同步荧光法检测了龙岩市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比较了龙岩市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季节对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讨论了其分布规律及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将马尾松、赤桉、甜叶桉树和锦熟黄杨四种木柴,使用普通家用木柴燃烧加热炉在两种条件下进行燃烧,采集燃烧所排放的颗粒物样品并分析,获得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写为PAHs)的排放因子及单个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在颗粒物中检测出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是分子量较大并被称为基因致毒性类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实验还发现:在四种木柴中,马尾松具有最高的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排放因子,其次是赤桉和锦熟黄杨,最低的是甜叶桉树。两种不同的燃烧条件相比,慢燃烧比快燃烧所产生的总多环芳烃化合物和基因致毒性多环芳烃化合物的量都要高。  相似文献   

9.
对贵阳市不同功能区在不同季节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采样观测,利用UVD和FLD双检测器串联HPLC法分析了16种优控PAHs。结果显示,在贵阳市主城区PM_(2.5)中PAHs有检出,5个采样点全年ρ(∑PAHs)为4. 44~114 ng/m~3,平均值为24. 96 ng/m~3,其值呈现出夏季最低冬季最高的特征,各个功能区在不同季节ρ(PAHs)不同,大小趋势也不同;四季PAHs单体中均以4-6环为主,占ρ(∑PAHs)的68%以上; PAHs来源解析结果显示,贵阳市大气PM_(2.5)中PAHs来源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夏和秋季主要来源是石油燃烧排放,兼有少量的生物质燃烧排放,冬季PAHs主要来源是燃煤和石油燃烧排放。PM_(2.5)中PAHs毒性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大气中PAHs的春季、夏季和秋季健康风险较小,冬季健康风险较大。四季各功能区ρ(Ba P)大部分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规定限值(2. 50 ng/m~3),但冬季除背景点外,其他监测点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3. 80倍。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浓度水平、分布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讨论了2003年宁波市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浓度水平、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PM10中PAHS占TSP中总量的83%,PM2.5中的PAHS占TSP总量的54%,颗粒物中多环芳烃主要存在于小于10μm的颗粒中。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汽车尾气对PM10中多环芳烃的贡献率达56%,汽车尾气是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对兰州市春季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有机质中PAHs种类的分析,检出了大气降尘中有机质USEPA优控PAHs有11种以上,含量较高的萘、荧蒽、菲、芘、,占各采样点PAHs总量的70%以上。源解析表明,兰州市各功能区大气降尘中PAHs来源不仅有较高的燃煤源、交通源(汽车尾气),同时PAHs的组成与分布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采样点周围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宣威市和富源县位于我国云南省东北部,是全世界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当地居民在不通风的房间内燃烧烟煤做饭或取暖造成了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燃煤造成的污染物中是导致两地居民肺癌持续高发的主要原因,多环芳烃是最可疑的致病因子之一。2008年1月,分别用聚胺脂泡沫和玻璃纤维滤膜采集了当地9个点位室内、室外空气中气相和颗粒物相中的多环芳烃,同时采集了对应点位的土壤样品。通过对样品的分析,考察了当地空气和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特征以及来源。结果证明,当地空气和土壤中存在严重的多环芳烃污染,室内污染显著高于室外,然而随着当地工业的发展室外污染同样不可忽视,主成分分析结合比值法证明,当地室内外多环芳烃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煤炭的燃烧。对空气颗粒物和土壤中多环芳烃浓度进行了比较,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石油化工园区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集锦州市石油六厂工业区、交通运输区及农业区土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测定土样中16种PAHs的总含量(∑PAHs):工业区均值为386.19μg/kg、交通运输区均值为328.54μg/kg、农业区均值为192.64μg/kg;致癌性PAHs的总含量(∑PAHscare):工业区均值为147.97μg/kg、交通运输区均值为131.52μg/kg、农业区均值为73.83μg/kg;不同功能区PAHs成分组成规律基本一致,PAHs以3环和4环为主,土壤中PAHs成分比例规律为4环>3环>2环>5环>6环;无论是土壤中∑PAHs还是∑PAHscare含量规律,都为工业区>交通运输区>农业区。工业区石油类污染较为严重,交通运输区及农业区土壤中PAHs污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农业用品的施用。  相似文献   

14.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快速测定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方法,用恒波长同步荧光法对14种多环芳烃混合标样进行了分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环境水样进行分析,可以鉴别出11种多环芳烃。14种PAHs在0~10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不小于0.9988,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6%~1.67%之间(n=6)。14种PAHs的检出限在0.072~3.9ng/ml之间。该方法应用于污水、样河水样、池塘水样中的多环芳烃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回收率分别为82.2%~111.0%、86.0%~107.0%、88.0%~106.2%(n=5)。  相似文献   

15.
对2008年05至11月淮南市5个采样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进行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内PM10及其中16种PAHs的浓度特征、季节变化规律和来源解析。研究区内16种PAHs浓度总和的范围在15.20~111.58ng.m-3之间,平均值为40.40ng.m-3,中位数为33.34ng.m-3。PAHs总量的季节变化与采样时环境温度显示出较好的负相关性,即秋季>春季>夏季;运用多环芳烃比值综合判断,淮南市大气PM10中PAHs主要以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混合来源为主,石油源和木材燃烧来源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学生尿中1—羟基芘的抽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对呼市小学生及对照点草原牧民尿中的1-羟基芘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两地区大气颗粒物及空气中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表明,市区小学生尿中1-羟基芘的浓度采暖季节高于非采暧季节;且显著高于对照点的浓度;尿中1-羟基芘的浓度与空气中全态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化合物芘或BaP有很好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GC-MS对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的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及表层沉积物中均可检出PAHs,水体优控PAHs总量在1061.7~6577.8ng/L之间,沉积物中优控PAHs总量分布在896.1~7248ng/g之间。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的PAHs属混合来源,主要有石油类产品的输入(漏油泄油)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沉降)。  相似文献   

18.
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2004年11月对黄河兰州段11个采样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作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河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L;表层沉积物中,960~2940ng/g(干重);悬浮物中,4145~29090ng/g(干重);其中含量较高的是和芘,且分子量较小的PAHs所占的比例较大。来源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PAHs的来源是燃烧源和石油源混合的结果,为混合输入型。用生物学阈值对表层沉积物质量进行评价,黄河兰州段表层沉积物的PAHs污染不算严重,偶尔会产生负面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监测的预处理技术,重点评述了我国水体沉积物中主要有毒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监测研究现状,认为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研究领域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是广泛开展国内主要河流、湖泊、海洋的监测研究和其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及转化机理、生殖毒性以及污染消减与修复技术研究;加强新型预处理技术及其与大型仪器联用技术的研究;尽早建立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标准及污染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